为什么美国参加的战争里伤亡人数都少于敌人呢?萨沙问答第219集

萨沙讲史堂 2023-10-10 23:46:29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为什么美国参加的战争里伤亡人数都少于敌人呢?萨沙问答第219集

实际上,美国参加的战争并非都有较少的伤亡。

在独立战争期间,美军总体伤亡大于英军。 虽然美军是在本乡本土作战,熟悉地形又有民众支持,官兵却不太专业,充其量只是强化版民兵。

相对精锐的英军和德国雇佣军,美军在很多战役中被杀得落花流水,伤亡超过敌人。 独立战争中,美国陆军死亡和残疾的军人高达3万多人,英军则是2万多人,这就是差距。

也许大家觉得3万多死亡和残疾的军人没什么了不起,要知道当时美国全国只有300万人口,其中还有50万是不能参战的黑奴。

相比250万人口,3万多的死亡残疾数量就非常惊人了,占适龄男人的至少十分之一。

美军在独立战争打的很一般,不过随后就不同了。 随着独立战争结束,美军就开始职业化,不再是一群乌合之众组成的军队。

尤其是西点军校等专业军校,在19世纪开始批量建立,美军逐步成为一支很职业化的军队。 以美军陆军军官为例,要受过严格的训练以及实战考验,才可以走上战场指挥岗位。 谁都知道,西点军校的淘汰率高达40%,毕业要求很高,而且入学门槛也很高。 能够进入西点军校的,基本都是民间适合做军人的精英分子。

经过西点残酷的淘汰,留下优秀学员要经过实战的考验,才能决定他是否胜任军官。 大家记得电视剧《兄弟连》中那个西点军校毕业的琼斯少尉吗?虽然他只是一个普通参谋,仍然被派到E连担任代理排长,参加实战以积累作战经验。 琼斯少尉虽然年轻没有任何实战经验,可不是懦夫。

他主动报名,跟随着小分队冒着枪林弹雨,潜入德国阵地抓俘虏。 他也亲眼目睹,一个美国大兵的瞬间惨死。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琼斯少尉通过在几个月的基层磨炼后,升职为中尉参谋。然而没多久,琼斯的吉普车在前线触雷爆炸,他死在了1945年,也就是进入E连锻炼的几个月后。

对一个参谋,美军尚且有这样的要求,对军官的要求严格可见一斑。

所谓将熊熊一窝,军官如果足够厉害,军队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军官制定作战任务和下达命令后,都需要军士带领步兵班的士兵们去执行。

如果没有军士的率领,步兵班的士兵就是一盘散沙,无法有效作战。军士的指挥能力、判断力、经验甚至胆量,会决定整个步兵班作战效率甚至死伤率。

可见,军士也就是我们中国军队的班长,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美军来说,他们非常重视军士的作用。

电影中,那些大喊大叫、语言粗鲁的美军“中士”,在军队中的待遇很高,地位也较高。他们被看作美国陆军的财富,如果有意愿甚至可以终身服役(前提是不被考核淘汰),退伍的时候会享受相当多的福利。

在美军中,时刻都有一些经验丰富、参加过实战的军士,作为军队的灵魂人物。

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带队的军士麦克中士,就是参加过北非战争和意大利战役的老兵,经验很丰富。他的年龄虽然没有米勒上尉那么大,看起来至少也有二十七八岁。相比小分队中二十岁左右的年轻士兵,麦克中士就是个大叔。

大家注意,米勒上尉只是下达作战命令,并不会具体指挥战斗。

原则上,米勒上尉也不会参战,所有的作战命令都要由麦克中士来执行。

麦克中士需要带着小分队的士兵,在最前线拼杀冒险。

如果没有麦克的有效指挥士兵作战,这个小分队早就被德军杀光了。

美军的军士大多很强,这导致美军基层步兵班的战斗力较强。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发现,即便美军被打散了,区区几个士兵仍然能够在军士领导下,坚持突围或者就地作战。 只要有军士存在,美军就会保持最低的组织性。

就普通士兵来说,美国也是不错。

美军在越战以后完全实行募兵制,也就是说士兵都是自愿参军,并不存在任何强迫。

敢于参军的美国青年,对身体和心理是有一定自信的,其中还有很多壮汉、壮妇。

同时,美军对于士兵的选拔也有严格的制度。 如我报名参加美国海军了,入伍时会有一系列测试,确定你能适应什么岗位。

如果你通过了入伍测试,没有被直接淘汰,但文化程度偏低,反应不灵敏,行动力较差,对不起,你只能做厨师、搬运工、勤杂工这些工作。

不同的岗位,对于士兵的要求是不同的,入伍就进行仔细的筛选,不是捡到篮子里都是菜。

众所周知,美军对于新兵的入伍训练是比较严格。

如海军陆战队的训练相当严格,并不容易通过,需要磨练士兵的身体和意志。只要通过这种训练的士兵,一辈子都有一种坚韧的气质,这就是训练留下来的。

士兵训练有淘汰率,排名最后的新兵会被淘汰。美国年轻人很要面子,最忌讳被称为失败者,人人都拼了命要过关。所以,能够通过新兵训练的军人,也是比较厉害的。

很多人认为美军怕死,胆小,并非如此。美军允许官兵在无法抵抗的情况下投降,比如补给耗尽、弹药匮乏、伤员太多、失去有效组织等情况。

但是,美军不会随便投降。

根据美国国防部的统计,在朝鲜战争中共有7245名美军被俘,其中被俘期间死亡2806名,最终遣返4418名,还有21人拒绝遣返回国。

通过死亡接近3000人来看,被俘的美军接近一半是重伤员。

而美军虽然始终在朝鲜保持三四十万规模,但先后进入朝鲜作战的美军有100多万人。100多万人中只有7000多人被俘,其中还有一半是重伤员,可见美军俘虏数量是有限的。

而被俘志愿军官兵为2万多人,朝鲜人民军则高达11万(其中大部分战俘是美军仁川登陆后被切断退路,才被迫投降),数量都比美军大得多。

在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军官普遍认为美军不好打,尤其作战意志很强。很多时候美军一个连驻守某个阵地,被志愿军包围起来反复攻击打到只剩一个排,他们非到万不得已也不投降,宁可选择突围。

这10多年来,美军也出过不少中国邱少云、董存瑞这样的战斗英雄。大家有兴趣看看美军国会荣誉勋章的获得者,就知道这些人都是不怕死的。

如卡彭特2010年11月在阿富汗服役期间,塔利班分子偷袭岗哨,突然扔进来一枚威力很强的苏制手榴弹。眼见手榴弹就要爆炸,岗哨里面几名美军谁都活不成。卡彭特为救护战友,扑上去用身体挡住手榴弹。随后的爆炸炸烂了他的防弹衣,导致卡彭特重伤。

他失去了大部分的颌骨和一只眼睛,手臂有30多处骨折,陷入昏迷达5个星期。之后两年半的时间,卡彭特都在医院接受治疗,接受了近40次手术。 截止今天的2023年,伊拉克战争一共发出4枚国会荣誉勋章,其中三枚是发给肉身扑手榴弹的士兵。他们都是有机会自行躲避爆炸,却选择牺牲自己,拯救战友。

剩下的一枚勋章,则发给保罗.史密斯军士。

他为了掩护不远处的一个美军营地的100多名非战斗人员,选择独自留下操纵装甲车的机枪殿后,同至少100名伊拉克武装分子交火。谁都知道,这种作战如同自杀,史密斯军士在发射了数百发机枪子弹后战死。他的防弹衣上有13处弹孔,脖子被第14发子弹射穿。然而史密斯殿后为美军争取了足够的时间,不但非战斗人员得以转移,增援的美军还全歼了上百敌人。

言归正传,美军的官兵经过层层选拔,那么武器呢?

美军的军事科技,强于假想敌10到15年。

刘亚洲将军在研究海湾战争时,认为美军并没有使用全力。这是因为伊拉克军队一打就垮,美军很多先进武器还没有来得及使用。 今天美军除了我们已经知道的激光武器、电磁武器、新一代核动力系统、隐形作战体系、无人作战体系等等,还有大量处于秘密状态的研究项目。

就像原子弹项目,在二战期间也是高度机密,不但日本人不知道,就连副总统杜鲁门也不知道。

这些秘密研究项目不是立足于今天,而是未来15到20年,仍然让美国军事科技保持领先地位。

今天的俄乌战争中,俄军和乌军的武器装备大体一致,俄军的规模则是乌克兰10倍以上。

当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乌克兰分享信息化指挥平台以后,乌克兰竟然能够同俄军打的难分难解。对比2014年乌克兰军队面对俄军一触即溃的场面,可见美军军事科技的厉害。

说来说去,为什么美军伤亡数字少于敌人呢? 因为他们是一支强悍的职业化军队,即便没有先进武器也是很难对付的。

更别说,美军军事科技也大大强于假想敌,伤亡数字少也就不稀奇了。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0 阅读:288
评论列表
  • 2023-10-14 08:53

    碰到强国就怂恿其内部分裂,碰见弱国随便编个理由就开打

  • 2023-10-22 14:02

    米帝强大之处在于,能把资质最普通的人打造成最合格的战争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