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妈妈的第1封信希望你拥有“高配得感

空谷幽鸣 2025-04-29 23:11:19

有人说,中国妈妈是世界上最辛苦的职业——全年无休,随叫随到,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把自己活成了“超人”。可奇怪的是,她们能毫无保留地爱家人,却唯独学不会好好爱自己。2023年《中国妈妈幸福指数调查报告》显示,超过65%的妈妈认为自己“不配”享受高品质生活,近半数人觉得“把钱花在自己身上是种浪费”。她们习惯了穿打折的衣服,用孩子淘汰的手机,吃家人剩下的饭菜,仿佛“牺牲”才是当妈的标配。

但妈妈们忘了,那个曾经爱美、爱笑、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女孩,并没有消失,她只是被“母亲”这个身份暂时藏起来了。今天,我想写一封信,不是劝你“别太累”,而是想告诉你:妈妈,你值得世界上所有的美好。

妈,你还记得我上初中时那件驼色大衣吗?商场打折,你试穿了三次都没舍得买,最后用那钱给我报了补习班。去年回家,我在衣柜最底层发现了它,标签还在,只是款式早已过时。那一刻我才明白,原来你不是不喜欢漂亮衣服,只是觉得“我不配”。

上个月你生日,我送你一套护肤品,你第一反应是“太贵了,退了吧”。我说这是专柜新品,你居然偷偷上网查价格,然后念叨了好几天“一瓶面霜够买半个月菜了”。可妈你知道吗?我同事王阿姨,每天雷打不动地敷面膜,她女儿说:“我妈越精致,我越骄傲。”

邻居张婶的故事特别让我心疼。她总把“我这把年纪还讲究啥”挂嘴边,结果体检时查出一堆毛病。医生建议她定期做SPA放松,她转头就办了张卡——给儿媳妇。直到有天晕倒在菜市场,医生严肃地说:“长期压抑情绪比干重活更伤身。”现在她终于学会每天留半小时跳广场舞,脸色反而比从前红润了。

其实你比谁都清楚该怎么生活。你会把水果切成漂亮的拼盘,会把旧毛衣拆了钩成时髦的杯垫,我结婚时你亲手缝的喜被,至今还被婆家夸“手艺赛过专卖店”。这些细节都在证明:你从来都有追求美好的能力,只是缺了份“理直气壮”的底气。

记得我爸说过,年轻时你是厂里文艺骨干,能歌善舞。去年社区联欢会,李阿姨硬拉你上台,你扭捏半天唱了首《甜蜜蜜》,台下掌声雷动。回家后你偷偷问我:“妈唱得还行吗?”那一刻我突然鼻酸——原来我的妈妈,也需要被肯定啊。

最近我开始学你的拿手菜,可怎么也炒不出那个味儿。你笑着说:“火候要够,油也别省。”这话突然点醒了我:生活不也一样吗?火候是热爱,油就是那份“我值得”的底气。你总教我要自信,怎么轮到你自己就犯糊涂呢?

妈妈,你看那株阳台上的茉莉,没人觉得它不该开花,哪怕只绽放一天也要香得肆无忌惮。你总说“过日子要知足”,可“知足”从来不是将就的代名词——知足是拥有后的珍惜,不是得不到的自我安慰。

下次再拿起那个缺口碗盛饭时,想想你常对我说的:“先用好的,日子才会越来越好。”那些你舍不得享受的美好,不会变成存款数字,只会变成我记忆里你反复推辞的遗憾。

其实哪有什么“配不配”,只有“敢不敢”。当你坦然接受那束鲜花、那杯奶茶、那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时,你教给我的,将比所有言传身教都珍贵——原来一个女人爱自己的样子,才是给孩子最好的家风。

(随信附上那件驼色大衣的同款新品,这次,请为自己穿上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