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自国漫《狐妖小红娘》“竹业篇”的古装剧《淮水竹亭》,开播首日便因“难看”冲上热搜。

一边是爱奇艺站内热度3小时破6000的爆款数据,另一边却是豆瓣短评区“魔改”“滤镜灾难”“演技拉胯”的差评刷屏。
这部号称“S+级制作”的剧集,争议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玄机?
原著党VS剧粉:魔改还是合理改编?作为《狐妖小红娘》最虐心的篇章,“竹业篇”原著粉对剧情的忠诚度极高。
剧版将男主“王权霸业”改名“王权弘业”,面具团成员性格大幅调整,甚至将原著中探讨种族矛盾的“圈外设定”简化为“黑狐操控人心”的单一冲突。
有网友吐槽:“这改得连亲妈都不认识了!”

但支持者则认为,影视化必须考虑审查与叙事逻辑。
剧中保留了“七月初七淮水竹亭之约”“面具团十人赴死”等经典桥段,东方淮竹与王权弘业“笛鞘相依”的情感核心也未偏离。
尤其是竹林打戏、红绸定情等场景,被赞“神还原动漫名场面”。
这种“原著党痛骂,路人党真香”的割裂,成了争议的导火索。

剧集宣称耗资2亿,特效确实砸出了诚意。
刘诗诗饰演的东方淮竹“神火燎原”时,火焰如书法笔触般游走;张云龙的“天地一剑”劈开毒瘴,水墨质感的剑气被夸“每一帧都是壁纸”。
但争议点同样尖锐——柔光滤镜厚到演员五官模糊,刘诗诗特写被调侃“磨皮到隐形”,御剑飞行场景更因塑料质感被嘲“五毛特效”。

这种两极分化还体现在场景设计上。
水墨竹林、宋代纹样等东方美学细节被夸“卷出新高度”,但部分抠像合成的背景又被批“假山假水像网游”。
有观众犀利总结:“钱都花在刀刃上了,但刀背全是毛边。”

刘诗诗的古装扮相依旧能打,竹林打戏行云流水,被粉丝狂吹“古偶打戏教科书”。
但文戏争议更大——她被批“眼神空洞像看Excel表格”“优雅端着的花瓶”,甚至被对比早年《仙剑三》的龙葵,质疑“灵气消失”。
张云龙瘦身后颜值飙升,但“面瘫式演技”也让观众吐槽“帅得毫无灵魂”。
反倒是配角意外出彩。
侯明昊饰演的“疯批妖君”亦正亦邪,孟子义的妩媚掌柜眼神拉丝,被调侃“主角在走流程,配角在飙演技”。


这种“主角扛流量,配角撑口碑”的现象,暴露出古偶剧依赖流量明星的隐患。
热度与口碑:粉黑大战还是真材实料?尽管差评汹涌,剧集热度却一路狂飙。
开播3小时站内热度破6000,微博衍生出“对淮水竹亭道歉”的真香话题,甚至被曝有“下家粉丝恶意刷差评”。
这种“黑红也是红”的流量逻辑,让业内直呼“争议才是爆款密码”。

但冷静来看,剧集的问题并非全盘否定。
前6集节奏紧凑,除妖、破阵、赴约三线并进,比注水剧更爽快;群像戏刻画细腻,面具团少年意气与悲剧宿命感交织,比单纯谈恋爱更有深度。
有观众中肯评价:“骂它是因为期待太高,但横向对比古偶市场,它绝对算良心之作。”

《淮水竹亭》的争议,本质是IP改编剧的经典困局——如何在原著情怀与影视化创新间找到平衡。
它的优点与缺点同样鲜明:美学设计够用心,但滤镜用力过猛;剧情保留虐心内核,但魔改伤及原著党;演员颜值撑场,但演技拖了后腿。

或许正如网友所说:“骂得越狠看得越香。”毕竟,能同时引爆口碑两极分化与流量狂潮的剧,注定不会是平庸之作。
至于它到底是“古偶天花板”还是“滤镜诈骗剧”,或许等播完36集,才能真正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