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雪中悍刀行》中,为什么徐凤年不称帝呢?这是一个让人意难平的问题。相信看过这本书的人都深受徐凤年的性格和行为所触动。他不仅没有称帝,还让北凉的文臣武将们感到委屈和心痛。为了理解徐凤年的选择,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小说中的情节。
故事背景设定在离阳王朝统一天下之后。北凉虽然是离阳的一部分,但一直被当作外地,受到剥削和欺压。离阳的皇帝甚至暗中阻挠北凉的发展,扣留粮食、物资和军需品等。这种对待让北凉的武将和百姓们感到愤懑和不满。
2、故事情节分析
(一)北凉兵强马壮、徐凤年藏拙
徐凤年是徐骁的儿子,自小隐忍守拙。他将自己伪装成纨绔子弟的形象,行为放荡不羁。但事实上,他早已成为了天下第一武道宗师。拥有三十万铁骑的北凉王手下,有六义子“一虎二熊三犬”,还有众多猛将悍卒和高手死士。
为了让离阳朝廷放心,徐凤年一直保持低调。他表面上看起来纨绔不羁,但内心深处,却一直为北凉的未来着想。他有能力起兵讨伐离阳,但却选择憋屈受气,和北莽王朝拼死对抗。
(二)朝廷对北凉的屈辱和欺压
在凉莽大战中,离阳朝廷要用北凉的三十万铁骑死守离阳的西北门户。徐凤年对此心存不满,认为离阳从来没有把北凉当做自己人。他不明白为什么北凉的铁骑就不值得被珍视,为什么北凉武将们要忍受屈辱和欺压。
然而,徐凤年并没有选择反抗离阳朝廷,而是为了中原少一点战乱和死亡,选择了死守北凉。他希望自己的牺牲能换来更多人的生存和安宁。但是,他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支持。
(三)离阳皇帝的忌惮打压
在征伐西楚的战役中,徐凤年离皇城只有三百里的时候,却被离阳的皇帝召回太安城,生怕他的势力过大。为了限制徐凤年的发展,皇帝软禁了年幼的徐凤年和王妃吴素。
徐凤年到达北凉后,又被皇帝退兵了。这让北凉的猛将和百姓们感到委屈和心痛。如果北凉被北莽攻破,皇帝和北莽肯定乐见其成。徐凤年的情义和忠诚被人们所怀疑。
而更令人心碎的是,老皇帝为了将徐凤年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将徐凤年的儿子和王妃软禁在丹铜关,重兵守卫,让徐凤年只能为离阳卖命。这让北凉的将士们感到悲恸和愤怒。
徐凤年心中明白,即使他尽心尽力死守中原门户,离阳朝廷也不曾真心对待过北凉。先是皇帝为了阻碍徐凤年势力的发展,设置了陷害王妃吴素的圈套。吴素不得已为了保护自己和孩子,离开太安城,却在生下儿子徐龙象后早逝。
(四)徐凤年的矛盾顾虑
徐凤年尽管已经成为了武道宗师,但他依然对北凉的未来充满顾虑。他希望能够击败北莽王朝,但又不想北凉在战争中遭受更多的伤亡。
在凉莽第二次大战中,徐凤年麾下的将领们纷纷支持他,包括三义子褚禄山、袁左宗、齐当国,还有众多文官武将如燕文鸾、李功德、顾大祖等等。徐凤年的决定引起了很多人的质疑和不满。
但徐凤年并非是自私自利之人。他始终为北凉的安全和稳定着想,希望能尽量减少中原的伤亡。他抱着顾全大局的心态,选择暂时忍耐和死守北凉。
3、结论
虽然有人对徐凤年的决定不以为然,但每个人的选择和价值观都是不同的。小说中的情节和角色设置正是为了产生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冲突。对于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设定,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并分享各种观点。
总而言之,《雪中悍刀行》中的徐凤年选择了不称帝,他的动机可能是出于对北凉百姓的考虑和对中原安宁的期望。尽管他的决定让人感到不满和委屈,但在这个复杂的故事中,我们需深思熟虑,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解读徐凤年的选择。
他就不想当皇帝,他吐槽过皇帝有多累,他最大的目标就是闲云野鹤的游戏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