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漫漫长河奔腾不息,偶尔也会泛起几缕荒诞的泡沫。石顶武和他一手炮制的“大中华佛国”,就是其中一个令人咋舌、却又充满警示意义的荒诞事件。
故事要从清朝光绪年间说起,石顶武的祖父石振顺在湖南湘潭悄然创立了三期普渡道教。谁能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民间宗教组织,日后竟成为了孕育罪恶与闹剧的温床。石振顺去世后,他的儿子石怀珍接过了传承的衣钵,继续经营着这个组织。待石怀珍离世,年轻的石顶武登上了道主之位,此时的他,不过17岁,却已怀揣着远超常人的野心。
凭借着年少的冲劲和对权力的渴望,石顶武一头扎进了国民政府的官场,先后担任了多个职务,甚至钻进了中统特务组织的内部。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他充分利用自己在国民政府里的身份,与国民党势力勾结,将一个个军统特务组长、地方官员拉拢进自己的宗教组织。在他的运作下,三期普渡的势力如同野火般迅速蔓延,从湘潭的大街小巷,一路烧到周边多个城市,短短数年,道徒数量竟膨胀到近3万人。这些信徒,成为了他日后实现“皇帝梦”的最初资本。
1947年的冬天,南方的长沙依旧寒冷潮湿。石顶武在主持一场“阴超”法事时,心中的野心终于彻底失控。他与陈德炎、张启方等几个核心党羽躲在阴暗的角落里,秘密谋划着一场改变他们“命运”的大事——建国组军。他们迫不及待地定国号为“大中华佛国”,石顶武自封为“皇帝”,还亲手设计了一面“黄杏佛旗”,将其定为“国旗”。紧接着,一场滑稽的分封仪式开始了,左丞相、右丞相、保驾将军、军师等官职被随意赐予身边的亲信,“大中华佛国护国军”也在仓促间宣告成立。为了让这个所谓的“国家”看起来更像那么回事,他们甚至购置了一批枪支弹药,妄图用武力来捍卫自己的“政权”。
在湘潭排头乡,石顶武动用大量钱财和人力,大兴土木,建造了一座所谓的“皇宫”。这座简陋的建筑里,不仅住着他的皇后、妃子,还豢养了一支皇家卫队。石顶武整日沉浸在自己编织的“皇帝美梦”里,以为自己真的成为了一国之君,却不知,他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在历史的舞台上上演一场自娱自乐的闹剧。
1949年8月,湘潭迎来了解放的曙光,然而石顶武却仍在做着最后的挣扎。他不甘心自己的“皇帝梦”就此破碎,先是与陈德炎纠集了一批乌合之众,组建了“湘鄂赣边区人民反共自卫救国军”,妄图攻打当地的区政府,夺回他所谓的“天下”。但他低估了新生政权的力量和警惕性,公安机关迅速察觉了他们的阴谋,一场雷霆行动,将这个还未成型的反动武装彻底粉碎。
一计不成,石顶武又生一计。他偷偷潜回老家,试图通过成立假农会,混入基层政权内部,从内部瓦解新生的人民政权。但他的如意算盘再次落空,当地干部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很快便识破了他的伪装,让他的计划再次破产。
屡战屡败的石顶武并没有放弃,他开始四处奔走,利用封建迷信的“乩批”作为“圣谕”,在暗中串联那些死心塌地的党羽。他指挥他们书写并散发大量反动传单,在街头巷尾诋毁共产党的政策,编造各种谣言,试图扰乱社会秩序,制造恐慌。但这些小动作,在稳定的社会秩序和人民的团结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1952年冬天,湘潭掀起了第二期镇反高潮,目标直指反动会道门及其头目。石顶武作为重点打击对象,很快便被列入了抓捕名单。1953年6月,侦缉组展开了抓捕行动。狡猾的石顶武听闻风声后,立刻逃之夭夭。侦缉组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兵分两路,一路在周边的大中城市展开地毯式搜索,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藏匿石顶武的角落;另一路则重返他的老家,发动广大群众提供线索。
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群众的检举下,侦缉组终于在离排头岭不远的“三期普渡”大经手黄笃行家里的夹墙内,将石顶武成功缉拿归案。同时,还查获了大量的金条金砖、枪支弹药以及那枚象征着他“皇帝身份”的玉玺等罪证。这些罪证,成为了他妄图分裂国家、危害社会的铁证。
1953年冬天,在湘潭县易俗河镇的公判处理大会上,石顶武站在了历史的审判席上。台下,是无数愤怒的群众;台上,是他苍白而绝望的面容。随着一声枪响,石顶武的“皇帝梦”彻底破碎,他所建立的“大中华佛国”也灰飞烟灭,这场荒诞的闹剧终于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