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长达六十年的统治,是清王朝最为鼎盛的时期。这一时期景德镇御窑瓷器的烧造也随之蓬勃发展。乾隆皇帝不仅委任督陶官唐英督理窑业,有时还直接干预制瓷事宜,使得瓷器创作不仅在艺术方面有了更高的成就,更是在陶瓷工艺技术上位居历代之首。清人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发出“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之赞叹。本次《宸赏-明清御瓷珍玩》专场中的天球瓶和百鹿尊,即是这一时期的巧夺神功之作。

Lot 991
清乾隆
青花折枝花果纹天球瓶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H: 53.5 cm
来源:
北京市文物公司旧藏;
北京拍卖会,1999年7月5日,lot1514;
北京拍卖会,2008年12月7日,lot2121
著录:
《翰海十年纪念(1994-2004)·古董卷》,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文物出版社,2004年,第73页

本品著录
此天球瓶身以青花为饰,其中颈、肩部分别绘以海水纹、如意云头纹、缠枝莲纹等纹饰带,尤其肩部所饰巴洛克风格的卷草纹为雍乾御窑中颇为流行的装饰纹样。腹部则以错落有致的折枝花果纹为饰,分别有折枝寿桃、石榴、柿子、牡丹、芍药、一把莲等,花果郁郁葱葱、枝干蜿蜒虬曲,上结硕大果或花朵,青花呈色浓淡自然,且以重笔点染模拟永宣苏麻离青呈色效果,底部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据款识布局及结体判断,其当为乾隆早期御窑作品。

天球瓶创烧于明代永、宣御窑,是受西亚金属器皿影响而产生的中西融合的器物。雍乾之际,清朝皇室对永宣窑器的推崇致使摹古之风盛行,广取前代御窑佳作加以追慕,其中天球瓶作为经典的永宣器类得到广泛的摹制和创新。永宣青花天球瓶装饰纹样多以海水云龙纹、缠枝花卉纹为饰,而不见此式折枝花果装饰,足见本品之珍罕。

此式折枝花果纹天球瓶最早慕制于清代雍正时期,如故宫博物院所藏。二者体量近似,但相比雍正作品,本品颈、肩处装饰层次更为丰富和分明,且布局更显清新。从两朝天球从器型和纹饰的差别,亦可窥见御窑工匠的杰作当基于两朝皇帝的不同的品味。

故宫博物院藏雍正作品
此式天球瓶作为乾隆宫廷中极为重要的宫廷陈设,据《清宫瓷器档案》载“乾隆七年(1742年)六月十一日,司库白世秀、副催总达子来说,太监高玉交霁红釉胆瓶大小三件……宣窑青花三果天球尊成件”,此外又有“乾隆八年(1743年)四月初二日,司库白世秀将······嘉窑青花兽面纹双环大尊一件、宣窑青花三果天球尊一件,具配得木作交太监高玉呈进讫”。由此可知,此式作品于档案文献中被称之为“宣窑青花三果天球尊”。

香港拍卖会,2014年4月8日,lot3008

香港拍卖会,2012年10月9日,lot121
检索公私馆藏可知,同类型作品传世见有黄地青花和青花两个品种。其中黄地青花作品见于2014年香港苏富比释出一件马钱特旧藏,其款识、尺寸等与本品相同,亦为乾隆早期作品,成交价高达4156万港币。而若本品之青花作品,于馆藏及市场流通中均极其罕见。市场流通中除本品外,仅见香港苏富比于2012年呈现的一件张永珍博士旧藏,其高度略小于本品,为52.1厘米。除此之外,公私馆藏中尚未检索到乾隆时期同类作品,存世之珍罕,由此可见一斑,颇值珍视。

Lot 985
清乾隆
粉彩百鹿尊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H: 44.4 cm
来源:
北京市文物公司旧藏;
北京拍卖会,1999年7月5日,lot1367;
北京拍卖会,2004年1月12日,lot2462;
北京拍卖会,2010年12月11日,lot2327;
北京拍卖会,2021年12月5日,lot 5551
著录:
《翰海十年纪念(1994-2004)·古董卷》,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文物出版社,2004年,第103页
展览:
《弘历的世界II—郎世宁绘〈纯惠皇贵妃油画像〉暨18世纪盛清宫廷艺术的西洋风》,保利艺术博物馆,2021年10月15日-11月2日

本品著录
本品肩部置双矾红描金螭龙耳,腹部通景满绘百鹿图。画面中山峦叠嶂,山石绿色为地,设色深浅有别,最深处以蓝彩绘就,颇具时代特征,浮云飘逸,溪流潺潺,林间蟠桃正熟,娇嫩欲滴,五色灵芝从旁逸出,瑞意满满。山石草木间梅花鹿、玄鹿、白鹿神态各异。

鹿与“禄”同音,被视为长寿之象征。相传鹿“千年为苍鹿,又五百年为白鹿,又五百年化为玄鹿”,是长寿的仙兽,本品即绘有白色与玄色鹿。百鹿图题材历史悠久,宋代即已流行。百鹿图出现于瓷器之上,肇始于明代嘉万时期,明代御窑瓷器中亦使用百鹿图样,为祝颂富贵长寿的吉祥图式。


明清帝王极其重视祥瑞,认为其是君德贤明的征兆,皇帝行仁政,天便降下祥瑞之物,以示褒奖,鹿便是其中一种瑞兽,明清常见有官方关于鹿的记载。清代乾隆皇帝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秋,收到蒙古台吉敬献的纯白鹿,因恰逢孝圣宪皇太后六旬寿诞,便将此鹿命名为“瑞麅(鹿)”,并命宫廷画师郎世宁绘此鹿,亲自题诗赞叹白鹿出现是“天心庆苑早,德产祝慈宁”的祥瑞天意。崇庆皇太后八十圣寿之时,乾隆皇帝又以鹿为题作《多禄图》,画面中溪水边群鹿嬉戏打闹,题跋读“鹿为不老之兽,装以成轴,敬献慈宁,用介眉寿也”,可见鹿的形象饱含福寿安康的吉祥寓意。
除以鹿喻“禄”的吉祥寓意外,鹿在清代更有其特殊的政治意义。清人以骑射立国,武功定天下,清朝历代帝王对于骑射围猎尤为重视,每年秋季在内蒙古卓索图、昭乌达二盟之牧地举行大规模的围猎活动,围猎区内设置行宫,以满洲八旗兵为营卫,凡内外蒙古扎萨克均率左右分班扈从,这一活动被即称为“木兰秋狝”,意为“哨鹿”。乾隆皇帝至木兰围场四十次,行围五百九十二场,期间猎鹿无数。因而鹿的意象又包含了乾隆帝不忘祖先创业艰难,祈求国运昌盛之意。赋予了此双重意义的百鹿尊堪称帝王铭德之器,天禄永昌,彰天下之大,显盛世之治。

出光美术馆藏沈铨《百鹤百鹿图》局部
本品所绘百鹿图,其粉本或源自清代画家沈铨所作《百鹤百鹿图》六扇屏风。沈铨师胡湄,于花鸟走兽的描绘有深厚的写实功底。曾东渡日本,绘画风格在日本迅速发展为“南苹画派”,对日本绘画艺术影响深远。1739年回国后,画名渐盛,从其后期作品钤“臣铨印”、“臣铨之印”可见其颇受乾隆皇帝青睐。

国家博物馆藏品

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品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
存世可见万历五彩百鹿图大罐,器型与本品略有差异,清代百鹿尊或在明代基础上对器型加以变化,乾隆时期始烧,后历代延续烧造,以乾隆朝作品最为著名,在清档中名为“百禄尊”。检索公私收藏可知,清代乾隆时期百鹿尊,见有无耳尊、矾红耳和蓝彩耳三个品种,存世甚罕。此三品种尺寸皆一致,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且矾红耳与蓝彩耳二品种,其百鹿图山石树木走势布局大致相类,但具体细节如鹿之设色、山石皴法略有差异。矾红螭龙耳品种可细分为四式,一式以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为例,百鹿以长溪上下分隔,所绘百鹿图采取西方透视远小近大的技巧,另三式分别绘百鹿、五十鹿和十鹿,本品为绘十鹿者,此式与上述以长溪上下分隔者不同,是所有百鹿尊中,绘鹿最大者,当属市场流通中之孤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