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白居易和李商隐《二月二日》同名诗,看看他们当日都在做什么

无心随墨 2024-03-11 20:57:28

通过白居易和李商隐《二月二日》同名诗,看看他们当日都在做什么

二月二日龙抬头,又叫春龙节,青龙节、春耕节。其起源我们常追溯到上古的自然现象崇拜,把“四象”之苍龙与之对应,这一日龙角之星从地平线升起,龙抬头这个名字倒很是形象的表现了这一天的星象特征。而这一日很多地区,尤其是南方,也被认为是土地的生日,所以这一天他们也称作社日节。不管是什么哪一种说法,很明显都是和我国的农耕文化有着很深的联系。

虽然现在这个节日已经很普遍,几乎国人皆知,其实二月二龙抬头成为一个全国性的节日,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久远,它实际上是中国很多重要节日的小弟。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它到元代才开始逐渐流行,明清至于鼎盛。而现在虽然我们也仍然在记忆着这个节日,但其氛围的浓郁度已经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

既然元代以前,这个节日不被人重视,或者说可能本来就没有,那当时的人在二月二会做些什么呢?二月已经进入仲春,惊蛰也过了,天气暖和,雨水增多,草木发芽,逐渐花也开始积攒力量,所以此时最常见的活动还是游春赏景,正好我发现了白居易和李商隐各有一首名字就叫《二月二日》的诗,我们简单的欣赏一下,通过这两位大诗人的活动,也大致了解他们那个时代的人,在这一天主要做什么了。

先把白居易的诗奉上。

二月二日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这一天,雨后初晴,雨水滋润了土地,草芽菜芽一下子也冒出了头,春天的气息更浓烈了。在这美好的时节,你看那十字津头,一群下跨骏马,身穿轻盈春衫的少年,并驾齐驱,多么热闹,一派喜悦之情。通过这首诗,你能感受到唐朝的年轻人和现在的也没什么不同,都是喜爱这美好的春光,如果当时有摄像机,估计他们还会跨马摄影一番。

看完白“诗魔”的七绝,再来欣赏李商隐的这首七律。

二月二日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白居易那首很是青春洋溢,充满欢乐,李商隐这首就不一样了,一片酸楚,这是和其背景有关的。大中五年(851),李商隐妻子王氏病故,他为谋生,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的征辟,入其幕任节度书记,他只能抛下女儿,独身赴梓州,写这一首诗时,他已经作幕僚三年时光,即使现在春光烂漫,又怎么可能开心。诗中用陶渊明归故里写自己之死归,用周亚夫细柳营的典故,看似在赞美,实际是写身为幕府之无奈。

这首诗的颔联后来成了写春天的名句,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二月二日这是蜀地踏青节,人们在春天的暖风中听曲踏青,花也好,柳芽也好,紫蜂黄蝶也好,看什么能不触动人的心怀,景美而情伤,这也就是所谓以乐景衬哀情。

从这两首诗来看,不管是什么节日,能否感受到快乐,最主要还是受到自身环境的影响,你看李商隐,你能让他随众人一起郊游踏青,你能让他在人前强颜欢笑,在诗中,他还是一个真实的愁苦的自己。

1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