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照邻《长安古意》:唐诗中的《清明上河图》

无心随墨 2024-04-29 08:50:18

长安古意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卢照邻的《长安古意》是一首长篇七言歌行,诗题“长安古意”,既点明了作品的地理背景——唐代首都长安,又揭示了诗人以历史的眼光审视当下的意图。这首诗以其磅礴的气势、瑰丽的辞藻和深邃的内涵,生动再现了唐朝初期长安城的繁华景象与社会风貌,同时寄寓了诗人对人生百态、世事变迁的深刻洞察与感慨。

诗歌开篇“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诗人以开阔的视角描绘长安城内宽阔的大道与曲折的小巷相互交错,贵族们乘坐华丽的马车穿梭其间,营造出一种繁华喧闹、贵胄云集的都市景象。青牛、白马、七香车等元素,既是直观的视觉描绘,也富有象征意义,预示着接下来诗中将要展现的种种奢华与权力的图景。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至“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诗人聚焦到皇族、权贵们的日常生活与社交活动。皇家车队浩浩荡荡穿越宫殿,权臣们的府邸门前络绎不绝的车马,呈现出皇权的威严与贵族阶层的显赫。龙凤形象的装饰物象征皇家尊贵,复道交窗、双阙连甍的建筑格局彰显了宫殿的宏伟壮丽。梁家画阁、汉帝金茎等典故,进一步强化了长安作为帝京的神圣地位。

诗人笔下的贵族男女生活奢华,游丝绕树、娇鸟啼花的环境烘托出他们的闲适与享乐。双燕双飞、罗帷翠被、佳人美饰等细节,细腻描绘了他们的生活环境与个人风采,暗示了他们之间的浪漫关系与情感纠葛。诗人巧妙地运用比目鱼、鸳鸯、孤鸾、双燕等动物意象,表达了爱情的圆满与孤寂,狂热与痛苦。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至“佳气红尘暗天起”部分,诗人将目光转向长安城的市井生活与社会风尚。这里既有娼家的夜晚热闹、清歌曼舞,也有侠客宝马、探丸借客的江湖豪情;既有达官贵人宴饮的豪华场面,也有街头巷尾的寻常百姓生活。诗人以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长安城的多元社会结构与繁华市井风貌,揭示了那个时代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面貌。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至“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部分,诗人开始抒发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深沉感慨。诗人以汉代金吾千骑、金阶白玉堂等昔日盛景与眼前青松、寂寥书屋的对比,暗示了荣华富贵的短暂易逝,以及历史无情的更迭。诗人以扬子居的孤独形象,寄寓了自己对世态炎凉、人生短暂的深刻感悟,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最后两句“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诗人以南山桂花这一自然意象收束全诗,既呼应了开篇的繁华景象,又赋予了新的象征意义。桂花的芬芳持久、生命力旺盛,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即使在世事沧桑中也能保持其内在价值,给人以希望与慰藉。诗人以桂花的“袭人裾”形象,寓意美好的精神品质可以超越时空,影响后世。这一结尾升华了全诗的主题,使读者在感受长安盛世繁华的同时,更深入思考历史变迁、人生价值与精神追求的深层问题。

这首诗是之前少有的长篇巨制。全诗以长安城为中心,从宏观到微观,从皇室到市井,从建筑到人物,从白天到夜晚,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长安的社会生活,形成一种时空交织、场景转换的宏大叙事结构。这首诗仍然有宫体诗的影子,但托名古意,实叙今情,也有现实主义的特点,突破了宫体诗的狭隘范畴,标志着宫体诗的转变。

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以其宏大的历史画卷、瑰丽的艺术想象和深沉的人生哲思,展现了初唐时期长安城的繁盛景象与世态人情,同时寓含了诗人对盛衰无常、人生苦短的深刻洞察。这首长篇叙事诗,如同一部流动的电影,将长安的壮丽景色、社会风俗、人物百态以及诗人内心的感慨熔铸其中,形成了一部丰富多彩的社会风情长卷,可称作唐诗中的《清明上河图》。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