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经常上网的妈妈都看过这样的内容,宝宝排便困难,便秘了,妈妈在辅食里滴上几滴辅食油,宝宝排便就通畅了

有这样说的:

当然也有无效的

辅食油真的如此神奇吗?今天我们就聊聊辅食添加过程中与辅食油相关的内容。文末还有关于宝宝便干、排便困难的文章,别错过哟。
宝宝每天需要多少油?
婴幼儿每天到底需要吃多少油呢?一般我们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或者《婴幼儿辅食添加营养指南》:

7~12月龄婴儿脂肪的适宜摄入量为占全天总能量的40%,13~24月龄幼儿为35%。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7~12月龄不超过10g/d,13~24月龄为5~15g/d。
指南中同时提示:
在准备婴幼儿膳食时需要注意适量选择富油脂的食物,如鸡蛋、瘦肉,以及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鱼类等。在制作谷物等植物性食物的辅食时应添加适量的油脂,如α-亚麻酸的烹调油。
富含α-亚麻酸的油脂有亚麻籽油、胡麻油、核桃油、大豆油和菜籽油等。
目前很多销售所谓辅食油的商家也是基于此建议不断向家长推销各类辅食油,那么在辅食添加初期阶段,是否需要每天按量给宝宝添加辅食油呢?
想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为什么婴幼儿油脂要适当多一些。
因为婴幼儿处于快速生长期,对能量的相对需要量高于成人,而油脂的能量密度最高。6月龄内母乳喂养婴儿约50%的能量来自于母乳脂肪;7~12月龄婴儿脂肪的适宜摄入量为占全天总能量的40%,13~24月龄幼儿为35%。婴幼儿也需要较多的DHA、ARA等条件必需脂肪酸,以保证大脑及视功能的生长发育。因此,婴幼儿总脂肪摄入量可以相对高于成人。
由此可见,油脂的作用主要是供能,另外是补充一部分营养素。
家长容易忽略的是:
在准备婴幼儿膳食时需要注意适量选择富油脂的食物,如鸡蛋、瘦肉,以及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鱼类等。在制作谷物等植物性食物的辅食时应添加适量的油脂,如α-亚麻酸的烹调油。
在婴幼儿的辅食来源中,奶、鸡蛋、肉和鱼类海鲜等都有丰富的脂肪,这部分脂肪同样能够满足孩子的能量需求,也应该考虑在每日摄入量中。因此前面提到的建议摄入量:
7~12月龄婴儿脂肪的适宜摄入量为占全天总能量的40%,13~24月龄幼儿为35%。
这里指的是按供能比例计算,包括奶液、食物、添加的油脂总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7~12月龄不超过10g/d,13~24月龄为5~15g/d。
这里指的是额外添加的油脂的量。
那么是否有必要每一天、每一顿辅食都要额外添加植物油呢?我们来算一算:
100毫升母乳约含4克脂肪,宝宝一天喝500毫升母乳即可摄入20克脂肪。
配方奶粉呢?下面是某品牌2段配方奶粉的营养成分表:

每100克奶粉含有脂肪24.5克。
换算后每100毫升奶液大约含有脂肪是3~3.5克左右。宝宝每天配方奶喝600毫升的话,脂肪摄入大约是18~21克。
6-12月龄宝宝每日脂肪需求,按供能比计算需占全天总能量30%-45%,约25-35g。
由此可见,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奶粉喂养,宝宝奶量能够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单靠奶液无法满足脂肪摄入需求,但脂肪需求的缺口也不是非常大,如果能够正常摄入鸡蛋、肉类或鱼,则无需额外添加油脂。但如果宝宝长期以谷物类、蔬菜、水果为主,注意是在很长一个时期内,缺少肉类、鱼类等动物性脂肪来源,则可能需要根据情况添加油脂,以弥补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摄入缺口。
宝宝需要什么油?
在我们的饮食中,油脂的天然来源十分丰富,母乳或配方奶、肉类、蛋黄、鱼类等动物性食物,本身就含有脂肪,正常情况下,无需刻意补充额外的油脂。
比如每100毫升母乳含有脂肪4克,配方奶接近母乳,每100毫升配方奶中脂肪含量大约也是3~4克左右,每100克三文鱼中含有脂肪约13克,而较瘦的牛肉则含有脂肪约5克。一个鸡蛋大概含有5克脂肪,其中90%都在蛋黄中。
举个例子:
宝宝辅食如果是
米粉30g + 西兰花泥50g ,食物总量是80克,只含有0.8g脂肪。
但如果加入20克三文鱼,四分之一个蛋黄,米粉仍然是30克,西蓝花泥降为30克,食物总量是90克,但脂肪总量就能摄入6.5克左右。
脂肪提升了8倍,而且不需要额外添加植物油。
所以对于添加辅食初期阶段的宝宝来说,优先保证每日足量摄入奶液是十分有必要的,其次要注意每日辅食中植物性食材与动物性食材的搭配。

那么如果要给宝宝添加油脂,该如何考虑和选择呢?
植物油在饮食中也有着独特的作用。它能够提供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和 α - 亚麻酸尤为重要。α - 亚麻酸可以在人体内转化为 DHA,而 DHA 对大脑和视力的发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果辅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或者动物性食物摄入不足时,就可以适当添加富含 α - 亚麻酸的植物油,像核桃油、亚麻籽油、紫苏籽油都是不错的选择。实际上,考虑到不同种类植物油的价格和宝宝辅食中每次添加的量是有限的,我们还是建议家长优先考虑天然脂肪,也就是让宝宝每天摄入足量的动物性食材。购买植物油时选择小瓶的,不同种类的植物油轮换着吃即可。不必刻意追求稀有、高价的所谓“辅食油”。
另外提醒家长们注意,过量油脂可能抑制钙、铁等矿物质吸收,或引发腹泻。建议优先通过增加肉类、蛋黄等天然脂肪来源满足需求,而非依赖植物油。千万不要过量添加植物油。过量的油脂不仅可能引发腹泻,长期来看,还会增加肥胖的风险。
辅食油能通便吗?
油脂通便的 说法由来已久,《本草纲目》提到火麻仁油等植物油脂可润燥滑肠,民间食疗中,麻油拌菠菜等含油食物常被用于缓解便秘,这些口口相传未经验证的经验使部分家长将“油脂润肠”的概念迁移到辅食油上。
另外一些母婴用品商家为了促销辅食油,在宣传中提到“油脂帮助吸收脂溶性维生素,预防便秘”,将营养功能与通便效果直接关联,进一步传播了这一观念。
有的家长观察到添加辅食油后宝宝排便改善,可能将偶发性现象归因于油脂,忽略了同时调整的其他因素,比如辅食中增加蔬菜泥或水分。这种经验式判断加速了“通便”说法的流传。
其实,稍微了解一下粪便形成的过程就知道这种说法并不可靠

粪便的形成是食物残渣在大肠内被回收一部分水分同时被压缩,在食物进入大肠前已经被消化系统各部分分解、消化和吸收营养。在米粉中加入的几滴辅食油,对缓解便秘可以说是毫无效果。

影响粪便性状的主要因素是膳食纤维、水分和运动。具体的内容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在文末文章链接中查看,这里我们仅做简单说明。
对于刚刚添加辅食的小宝宝来说,运动量是有限的,那么影响粪便的主要因素就是膳食纤维和水分。食物残渣中的膳食纤维越丰富,就越不容易被大肠压缩成为质地紧密的固体,如果宝宝能保证足量饮水,食物残渣中的水分比较充足,即使被大肠回收一部分水,剩余水分也足以让食物残渣保持比较蓬松的状态,也不容易出现排便困难、便干的情况。
因此如果宝宝添加辅食后出现排便困难、便干的问题,家长应当首先考虑辅食中膳食纤维是否足够,宝宝每天喝水的量是否达标。
既然排便困难的问题于食物、水和运动有关,那么为什么有的妈妈说给宝宝加了辅食油之后排便通畅了呢?
首要明确的是如果有家长发现在添加辅食油之后,宝宝排便恢复了正常,那么说明的是宝宝日常饮食中摄入了足量的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同时每日饮水量是足够的。这些前提必不可少。
油脂对促进排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油脂的物理润滑作用能减少粪便与肠壁摩擦,婴幼儿肠道发育不完善时缺乏油脂会加剧排便阻力;
2、脂肪酸代谢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如丁酸)可刺激肠道神经丛促进肠蠕动,摄入不足时肠道动力减弱;
3、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作为神经递质前体,长期缺乏可能影响肠道神经信号传递效率;
4、油脂与膳食纤维存在协同作用——油脂包裹纤维可增强保水性,并为肠道菌群提供营养促进纤维发酵,油脂不足时纤维功效受限;
5、低脂饮食容易引发能量供给失衡,机体优先保障基础代谢而减少肠道蠕动所需能量,尤其在以低热量蔬菜为主的辅食模式下更明显。

在辅食添加初期,家长往往比较谨慎,同时参考网络上的辅食添加表,一种食材给宝宝吃三天再换另一种食材,且根茎类食材居多。有的家长感觉宝宝脾胃弱,迟迟不敢给宝宝添加蛋黄、肉类、鱼类等海鲜类食材,这就造成宝宝在长达2个月甚至更久的时期内,以淀粉类食物为主,摄入的膳食纤维严重不足,加上辅食添加初期很多家长忽略让宝宝饮水,白开水每天只能喝几十毫升,膳食纤维不足,水量不够,添加辅食油也解决不了宝宝的排便问题。
还有的家长感觉辅食有营养,吃辅食能“扛饿”,希望宝宝晚上加一顿辅食能解决夜醒问题,安睡一整夜,于是早早地安排宝宝每天吃两顿、三顿辅食。
辅食吃得多了,奶量就下降了。家长希望宝宝多吃辅食,同时奶量还要达标,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宝宝的肠胃不是无底洞,不可能无限地吃。辅食多吃,奶量不够,脂肪的一大来源无法满足脂肪的需求,家长加辅食油也不敢多加,几滴辅食油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而且在辅食添加初期,由于发育的限制和家长添加辅食不合理,孩子每天食用的食材种类极其有限,每天两三顿辅食无法满足孩子生长发育需要的全部营养,而营养丰富的奶液又减少了,孩子营养出现了缺口,不仅解决不了排便问题,营养不良的风险也是大大增加了。
由此可见,宝宝出现排便困难、便干的情况,靠吃几滴、几毫升辅食油解决不了问题。
总而言之,辅食油并非通便“神器”,油脂的作用更在于提供能量与必需脂肪酸。当宝宝出现便干、排便困难时, 优先排查膳食纤维、水分及辅食结构才是关键。宝宝在添加辅食的初期,仍然要保证每日奶量达标。宝宝的肠道健康,从来不是几滴油能解决的。回归喂养本质,科学搭配每一餐,才是帮助宝宝顺畅成长的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