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联赛中,上海男篮在主场以微弱差距输给了浙江稠州,这场比赛引发了不少讨论。网友们普遍认为,上海队显然是想借此机会练兵,为即将到来的季后赛做准备。随着季后赛的脚步越来越近,上海队希望通过这种高强度对抗,让队员们更快进入季后赛的状态,适应那种紧张的比赛节奏。然而,卢伟的用人策略显得过于保守,轮换名单太短,导致主力球员在赛季末显得力不从心。大家应该理性看待上海队的实际水平,他们目前的表现基本符合预期。现在最重要的是积累经验,为下赛季做好准备。最近卢伟的临场指挥也有些混乱,比如在第三节末段,当血布命中三分球,上海队士气正旺时,却突然将他换下,这一决策让人费解。
第四节比赛中,刘利嘉在进攻和防守上表现得相当出色,但教练却将他换下,换上了带伤上阵且一分未得的李宏权,这让浙江队趁机找到了进攻节奏。从我的理解来看,战术安排似乎有些问题。原本应该是小胖持球,队友通过挡拆为他创造空间,然后在45度角位置拉开,如果对手进行夹击,小胖可以选择传球给有空位的队友投篮,或者如果对手补防,再将球传给外线的队友投三分。另一种情况是,红圈位置的队友可以通过无球挡拆或直接移动到左侧,红圈在右侧45度角落位,如果对手补防,球可以传给底角的队友,如果不补防,红圈可以自己投篮。然而,实际情况是红圈位置的队友没有移动,四个人都站在右侧,甚至直接跨过一名球员将球传给底角,这种战术执行真是让人无语。上海队的弱点逐渐被其他球队摸透,二李最近的数据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是对手成功打乱了他们的投篮节奏。
过去,你可以在固定的几个点轻松接球投篮,但现在对手会抢占这些位置,或者在你接球的瞬间施加干扰,逼得你不得不调整动作再出手。这一调整,原本的投篮节奏就被打乱,命中率自然大幅下滑。浙江男篮的余嘉豪显然体力透支,急需一个替补来分担压力,或许可以考虑让王奕博顶替中锋位置。这赛季,浙江男篮在外援选择上出了差错,加上吴前的伤病,轮换阵容出现了严重问题。按理说,内线轮换并不缺人,刘泽一也在队中,比广厦、上海和辽宁的配置都充裕。但问题主要出在外线的持球组织上,导致琼斯的出场时间受到限制。
换内线这个想法不太实际,因为大多数球队的内线资源都不充足,很多弱队的替补球员还是从浙江队淘汰下来的。过去几个赛季,浙江男篮的后卫线是他们的强项,能够通过全场紧逼迫使对手失误。但这个赛季,其他球队都配备了双外援,浙江的后卫线优势不再明显。而且,浙江队的几名主力状态也在下滑,吴前的得分能力大不如前,帅澎的组织能力几乎消失,一博的表现时好时坏。这三人在外线防守上显得力不从心,教练因此不敢轻易换下小外援,而约克其实也不是那种能够掌控比赛节奏的核心控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