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祖宗:万物生于一,一最大;科学:量变引起质变,一最原始

历史中的科学原理 2024-05-24 11:50:51

熟悉中华古代文明的人均知晓:中华文明虽然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但站在现代科学的角度,引领中华古代文明发展的中华老祖宗思维实在是“不敢恭维”:爱搞噱头,喜欢制造神秘;看待问题没有逻辑,视野止步于“特殊的少数”。

如此导致了中华古代文明与“透明化”绝缘,也实实在在抬升了部分人群的天然优势,并非常不可思议地牵扯出“血缘”这一有违公平的判断标准。由于中华老祖宗思维的反向引领,使得中华古代文明不可挽回地堕入了“治人”的深渊,并朝着不公平的道路上策马扬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自2000年前的春秋时期,中华古代文明就提出了“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设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人人平等成为了华夏文化的主线,但另一方面,却又大搞特搞等级制度和血缘关系,任由中华文明朝着“家天下”的自私模式一路走到黑,这二者之间的逻辑不通,也着实得让中华老祖宗那奇怪的思维买单。

中华老祖宗:万物生于一,一最大

中华老祖宗“逻辑不通”的思维都有哪些呢?很显然“万物生于一”就是其中之一。

早期的道家思想认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按照逻辑推理可知:既然万物由三而生,三又由二而生,二生于一,那么毫不费力便可得知这样的结论:万物生于一。

进一步推理可知:既然一生育了万物,那么一和万物之间的从属关系就“板上钉钉”了,一高高在上,最伟大,由二到三依次递减,且它们之间都存在亲属关系:一是曾祖父,二就是祖父,三就是爸爸,万物就是儿孙辈。彼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关系,中华文明自古而来的不平等也就找到了根源之所在。

无独有偶,对于这种有着明显隶属和层级关系的叙述,中华文明史上可以说数不胜数,为其呐喊助威的中华老祖宗也是前赴后继。

郭店竹书《太一生水》中就没有任何证据地下结论:太一生天地,天地生神明,神明生阴阳,阴阳生四时,四时生凔热,凔热生湿燥,湿燥生岁。

《淮南子·天文训》中也给出了相同的结论:混沌生天地,天地生阴阳,阴阳生四时……

太一、混沌、神明、天地、阴阳、四时、凔热、湿燥、岁,这些中华老祖宗独创的字词除了有着扑鼻而来的玄幻感,就是让人“亚历山大”的不平等性,为何天地和阴阳是父母关系?四时和天地又是祖孙关系?平等共处不好吗?非得给自己找个爹和爷爷管着自己?

最让人容易坠入云雾深渊的是:不论是天地,还是神明,都得喊“太一”或者是“混沌”一声老祖宗。如果天地有情,四时有知,这没来由地从属关系着实让天地、神明和四时吓出了一身冷汗了:中华老祖宗这不是胡闹吗?

既然太一和混沌这么“位高权重”、独具王者风范,想必一定是力大无穷、结构复杂,有着毁天灭地能量的庞然大物吧?错,不论是郭店竹书《太一生水》,还是《淮南子·天文训》,都将这个万物之母的太一或者混沌指向了一件东西:气。

当然这个“气”与我们如今化学课上见到的“大气”是两回事,为了凸显“气”的至高无上的作用,中华老祖宗将“气”广义化了:万物生命之源,没有了气,万物必将失去源泉,只能是死亡这一条路。如此看来,气是不是最大?太一是不是最大?混沌是不是最大?一是不是最大?

科学:量变引起质变,一最原始

站在现代科学角度,中华老祖宗那一套对世界的看法显然是不可取的,因为它就不是科学。

虽然早期的生物确实是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如今的多细胞生物确实也是由早期的单细胞生物分化而来,但二者之间根本就不存在尊卑之分,而且经过漫长的演化,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早就形成了生殖隔离,不可能存在以此递推的生育关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科学上存在一个定律:量变引起质变。虽然之后的多细胞生物确实由早期的单细胞生物分化而来,但随着细胞数量的增多,生物个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多细胞生物适应地球环境的能力逐渐增强,个体也逐渐增大;

反观单细胞生物,因为细胞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生存能力有限,只能处于非常微小的状态,并且均沦为了多细胞生物的食物,成为了食物链的最低端。

既然只能沦为“万物”的食物,中华老祖宗引以为傲的“一”地位还尊贵吗?我看正好相反,地位最低,一最原始。

中华老祖宗违背科学的原因:为“治人”找到合法依据

既然“万物生于一,一最大”明显违背科学,为何中华老祖宗还要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呐喊呢?这不得不提中华老祖宗的“险恶用心”——为“治人”铺平道路。

理由很简单:既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存在于世间,那么将皇帝打造成一,以此类推的官员是不是就是皇帝之下的二,平民百姓是不是就是最末尾的三?既然皇帝生出了万民,那么万民是不是天然就得对皇帝朝拜?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封建王朝的皇帝常常以君父自居,毫不脸红地将治下的万民称之为“朕的子民”,如此不过是迎合“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规律,从而登顶“唯我独尊”的一之尊位。

也正是因为中华老祖宗带着目的性地误导,使得中华古代文明的“家天下”明明违背“天下为公”的设想,却能走向畸形繁荣。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