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娃还小的时候,三天两头被邻居阿姨、亲戚大姐盘问:“认字了没有?”、“会不会背诗?”、“会写字吗?”
问着问着,我们自己也开始嘀咕:我家孩子,是“读书的料”吗?将来成绩会咋样啊?
孩子是不是读书的料,7岁前,确实能看出一些苗头。
但更重要的是——天赋只是起点,真正拉开差距的,是后天的养育。
一:几个误区我们要了解
孩子7岁前,我们会陷入一些误区,这些我们要了解:
①爱动的娃,真就学不好?
“我家妞妞太能蹦了,根本坐不住,一学字就东张西望,这是不是没戏了?”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烦恼,先别着急。
研究发现:孩子7岁前,大脑发育极不稳定,控制力、耐心这些能力,都还在建模阶段。
换句话说,爱动的孩子,大多是因为大脑连线正在飞速搭建,而不是天生专注力差。
一个爱动的小孩,背后可能藏着旺盛的好奇心和探索力。
真正该担心的,不是他动,而是他连动都懒得动。
别小看孩子的乱蹦乱跳,那是未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小火苗。
②字认得早,就一定聪明?
“我家娃两岁多,就认识100多个字了,别家小孩还在磕磕绊绊,这是不是赢在起跑线了?”
这话听着,是不是特别心动?
可惜,现实往往啪啪打脸。
表姐家的儿子,从小被表姐带着认字,3岁能背唐诗,5岁能写上百个字。
一时间,全家人都觉得,他这智商,起飞了。
结果上了小学,成绩平平,做作业粗心大意,读书没耐心,理解力跟不上。
认字早≠真正的学习能力。
因为认字,是一种机械记忆。
孩子7岁前,是“图景式记忆”,也就是一想到什么,他们脑海里浮现出来的,是一幅幅图像和场景。
而孩子认字,只是机械地“记住”,并没有真正理解它们,也没有形成图景。以后若隔一段时间不记,他就忘了。
所以,孩子7岁前,很多看上去“聪明”的表现,不一定将来就学习好。而看上去“差劲”的表现,也不一定将来就真笨。
不过,孩子的表现,也不是完全看不出以后的发展,当他有一些特质时,将来还真可能是“读书的料”。
二:7岁前的哪些信号最重要?
7岁前,孩子以下这4个方面,我们可以多关注。
①遇到不会的事,是放弃,还是尝试?
小时候的孩子,遇到难题,两种反应特别典型:
一种是“我不会”,撒手就跑;
一种是“我不会”,但还是想办法瞎琢磨一下。
如果容易放弃,那孩子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大概率也是逃避。
但如果,孩子遇到问题会想办法琢磨一下,那他将来学知识,遇到不懂的,也大概率愿意钻研一番。
②注意力,能集中多久?
在孩子的世界里,注意力就是“读书的油箱”。油多油少,跑得远不远,全看这一块。
7岁前,注意力标准大致是这样的:
●3岁:能安静听故事5分钟左右;
●4岁:能听10分钟,自己搭积木15分钟;
●5岁:可以做一件事20分钟以上;
●6–7岁:可以独立完成30分钟的简单任务。
当然,每个孩子有自己的独特性,不必死卡时间。
但如果,孩子一坐下来就扭啊扭、摸这摸那、两分钟灵魂出窍……那是真的要注意了。
③有没有“语言表达欲”?
你有没有发现,有的孩子特别爱讲?
看到一只蝴蝶,都能叽叽喳喳讲半天;
听完一个故事,恨不得加戏再演一遍;
甚至看动画片,也能一边看一边解说剧情。
咱们别嫌吵,这种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早期爆发,是未来阅读理解、作文能力的重要底子。
如果孩子总是能把自己的想法、感受、看到的事情表达出来,说明他脑子里有素材、有逻辑、有组织语言的能力。
这些,都是未来语文成绩、甚至整体学习能力的重要能力。
④有没有发自内心的“好奇心”?
在我们大人眼里,孩子一天到晚“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是烦;
但在孩子的成长规律里,他无数个“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是宝。
一个孩子,凡事都爱刨根问底,哪怕问题奇奇怪怪,都是他大脑在思考。
这种不断追问、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就是未来学习科学、数学、逻辑思维的原动力。
怕的是什么?
怕的是——啥也不问,啥也不感兴趣,啥也不想知道。
三:我们能做些什么?
那我们到底怎么帮孩子,培养这些“读书的底子”呢?
✔故意“让孩子犯点难”,练他不轻易放弃
很多家长一看到娃卡住了,就忍不住手伸出去:“哎呀来,妈妈帮你。”
别急!下一次,试试把手缩回来,说:
“你自己再试试,我看你快成功了。”
比如:
穿衣服卡扣子,不帮,鼓励多试两次;
拼图拼不出,不提示答案,只说“你觉得哪块像?”
你不让他卡一会儿,他就永远学不会爬出来。
✔每天一个“专注小游戏”,培养孩子的定力
练专注力,试试这些小游戏,操作简单:
“静静看图”:给他一张图,看看能不能看出多少细节,让他说给你听;
“找不同”:有很多找不同的绘本,训练观察力和集中力;
“讲故事”:讲完一个故事,让他复述一遍,锻炼记忆+注意力;
每天练一点,孩子的专注力,就会悄悄萌芽。
✔多跟他“瞎聊”,激发语言表达欲
不要怕孩子叽叽喳喳,那是语言能力在起飞!
我们可以每天问这样的问题:
“你看见最有趣的东西是什么?”
“你能不能给我讲个你自己编的故事?”
“如果你是超人,你会怎么去上学?”
你会发现,孩子开始组织语言、建立逻辑、讲出自己的世界。
别纠正他语法,不要打断他乱编,你只需要认真听,偶尔追问一两句。
✔一起当个“问题王”,养孩子的好奇心
我们可以跟孩子比赛提问!
看到一个场景,就一起玩“十万个为什么”:
下雨了,问:“你觉得雨从哪里来的?”
路上堵车,问:“你觉得为什么大家都不动?”
花谢了,问:“它是不是伤心了?”
孩子不会答?不要紧!你说:“不知道?那我们去查查。”
这不就是最好的学习习惯吗?
孩子是不是“读书的料”,其实就藏在他生活细节里。
我们只需要——
每天陪他面对一点点困难、坐下专心做一件小事、讲出一点自己的感受、问出一个新的问题。
就是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