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比三星堆青铜器更多的博物院看“中国”

旅居人间山水 2024-05-25 21:50:46

最开始对青铜器感兴趣是因为三星堆,神秘古朴的造型,再加上那段时间《盗墓笔记》的火热,越发觉得青铜器神异无比。

在参观三星堆博物馆的时候,我了解到有一个地方的青铜器比这里还多,于是瞬间燃起兴趣,把这个地方列入下一次的行程计划。

第一次来宝鸡的时候,我看到一句宣传语“看中国,来宝鸡!”

当时我还在纳闷:一个小小的地级市,怎么有这么大的底气?

直到后来,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里见到了一尊青铜器-何尊。

何尊最开始被发现的时候只是被当地村民闲置于粮仓,后来因缺钱又被卖到废品收购站,好在被宝鸡博物馆的专家发现,于是以30元价格买回。

1975年,因其精美的“饕餮纹”浮雕被选送至国家文物局准备出国展览,上海博物馆馆长在其内底整理锈迹时发现122字铭文,且铭文中出现“中国”一词,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文物中最早记载有“中国”的文物。

铭文主要内容为周武王灭商,周成王遵从先帝“宅兹中国”的遗愿从镐京迁都洛邑(今洛阳),并在祭祀时诰训宗族小辈。

当然,铭文中的“中国”还只是代指方位,国家的中央。而当时天下分为九州,洛邑则位于中央的位置。

“中国”二字发展至今,早已不能以简单的地理位置归纳,而应该是一部鲜活丰富的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史。故何尊不再只是一尊西周的青铜文物,其铭文价值意义重大,当时就被列入国内首批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名单。

这件青铜盛酒器,通高38.5厘米,重14.6千克,顶部为圆形,底部为方形,彰显古人“天圆地方”的理念,尊上腹部饰以蕉叶纹和蛇纹,腹部及圈足饰饕餮纹,繁缛华丽。

除了像何尊、逨盘、秦公镈工艺如此精美的等百余件国宝重器,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内,荟萃了宝鸡地区出土的商周青铜器1500多件。

周先祖古公亶父曾带领族人迁居至岐山一带,后来随着周王朝不断发展壮大,领土也不断扩张,周武王迁都镐京(也就是何尊记载之事),但是因为岐山周原是周朝发祥地,原本的宗庙并未一同迁徙,这里也就成了专门祭祀的都城。

众所周知,西周时期,礼法森严,馆内第二展厅以寓意周人宗法制的青铜树为开篇,四周分陈西周的创立和周礼的各个方面,向人展示周公礼制下的钟鸣鼎食、尊卑有序的主流社会生活形态。青铜器除了作为餐具使用外,最大的作用就是用于祭祀的礼器。

到了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最终落得诸侯冷眼旁观,镐京被西戎攻破,周幽王也被杀。其子周平王无奈只能携众诸侯迁都洛邑,因仓皇出逃,大量青铜器过于笨重,不便于长途跋涉,只得挖坑埋藏。

于是在两千多年后,青铜器再次重现世间时,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些青铜器大都以窖藏为主光已发现的周秦时期青铜器窖藏就有150多个,且窖藏数量巨大,造型精美,大都含有铭文,历史价值极高,宝鸡是当之无愧的“青铜器之乡”(馆内第一展厅)。

同时也正因如此,这些青铜器也被盗墓贼视为香饽饽,抗战时期大量的青铜器就因此流出至海外,为此馆内还设有“乡愁”系列展览,并寄希望这些文物能早日回家。

在西周逐渐走向没落的同时,另一个种族却在日益强大,第三展厅以非子养马、襄公立国、文公东猎、武公创县、宣公刻石、穆公称霸以及始皇加冕等历史关键节点讲述了秦帝国的崛起之路。

前三个厅代我们理解青铜器的来源和历史,第四展厅则向我们介绍了青铜器从制作翻范到铸造成器的完整工艺。有一刹那,看完过程似乎觉得自己好像也能铸造一鼎。

虽然这是一个青铜器主题的博物馆,但是却不只有青铜器,这里拥有青铜器、陶瓷器、玉石器、碑帖字画、铜镜、钱币等文物48万余件。所以除了四个常规的基本陈列馆,我们还可以看到其他的专题陈列。

常设的专题陈列展有《明月照琼琚——古代玉器与艺术生活展》、《对镜贴花黄——古代铜镜与时尚生活展》、《陶语诉春秋——古代陶瓷与文化生活展》三组陈列,另外也会根据时节临时陈列其他展览。

对于博物院基本介绍到此为止,希望感兴趣的你有空也会去这座形如青铜器的博物院探索。

交通:

从宝鸡站出发,搭乘10/71路公交在中华石鼓园站下

从宝鸡南站出发,搭乘10/71/20路,也是在中华石鼓园站下

门票:免费,但是需要预约,不过去的人不是很多,现场预约也可。

END

文字/INC呀

编辑/希遇

图片/小C

你点的每一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支持

0 阅读:6

旅居人间山水

简介:远离职场风雨,旅居人间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