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司马懿早点死,他会成为和诸葛亮齐名的忠臣吗

星洲看历史 2023-08-27 04:38:14

司马懿如果真早死几年,那他和吴国的陆逊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论地位和重要性,陆逊在吴国明显和司马懿在魏国差不多,都是数一数二的股肱之臣,备受器重。且皆为文武全才,上马管兵下马管民。三国志 卷58: 时事所宜,权辄令逊语亮,并刻权印,以置逊所。权每与禅、亮书,常过示逊,轻重可否,有所不安,便令改定,以印封行之。三国志 卷58: 诸军振旅过武昌,权令左右以御盖覆逊,入出殿门。凡所赐逊,皆御物上珍,于时莫与为比。遣还西陵。

论功绩,陆逊有偷袭荆州、夷陵之战和石亭之战,基本相当于司马懿的克日擒孟达、抵御诸葛亮和平定公孙渊了吧。

论个人忠诚度,陆逊对孙家,也并没比高平陵之前的司马懿对曹家差多少啊。都是兢兢业业数十年,为国家操碎了心。甚至如果较真儿的话,到头来还是孙权对不起陆逊呢。三国志 卷58: 时中书典校吕壹,窃弄权柄,擅作威福。逊与太常潘浚同心忧之,言至流涕。后权诛壹,深以自责,语在《权传》。三国志 卷58: 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时年六十三。家无余财。三国志 卷58: 太元元年,就都治病。病差当还。权涕泣与别,谓曰:“吾前听用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前后所问,一焚灭之,莫令人见也。”

最后再论家族贡献,陆逊的儿子陆抗、族子陆凯和孙子陆晏陆景,都是要么对东吴有大功,要么至少也为国捐躯了,可谓满门忠烈。而即使司马懿早死几年,且司马家最终没有篡位,也很难想象他的子孙对曹魏的付出可以超过陆家对东吴。三国志 卷58: 抗遂陷西陵城,诛夷阐族及其大将吏,自此以下,所请赦者数万口。修治城围,东还乐乡,貌无矜色,谦冲如常,故得将士欢心。三国志 卷58: 二月壬戌,晏为王浚别军所杀。癸亥,景亦遇害,时年三十一。三国志 卷61: 定大恨凯,思中伤之,凯终不以为意,乃心公家,义形于色,表疏皆指事不饰,忠恳内发。

那现在问题来了:有几个正常人会认为陆逊是和诸葛亮齐名的忠臣?即使陆逊作为忠臣已经算很优秀了,他仍然和诸葛亮至少差了一档好吗。

而司马懿同样,即使他早死几年,即使没有高平陵之变,即使后来他的子孙没有篡位夺权,他也不可能成为跟诸葛亮齐名的忠臣。最多只能跟陆逊齐名。

至于原因,不怪司马懿,也不怪陆逊,实在是诸葛亮和刘备的君臣关系太特殊,太传奇,托孤后的经历也太不容易了。三国志 卷32: 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三国志 卷35: 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三国志 卷35: 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

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三国志 卷35: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毕竟司马懿(高平陵前)和陆逊这样的忠臣隔三差五总能出几个,而诸葛亮这样的,两千年来可能也就这么一个。看司马懿在高平陵兵变之前都做了哪些事?

名门士族出身,家族和自己的名声都非常好。年轻时装病不仕,这叫清高。后来成为曹丕的铁杆四友之一,这叫识时务。曹丕死时成为托孤大臣,这叫国家栋梁。

曹叡时代,东奔西走,为国征战,克日擒孟达,抗击诸葛亮,远征公孙渊,立下大功无数。而且一边打仗,一边搞建设,提拔人才,荆州战区,雍州战区,河北战区,都是司马懿苦心经营出来的。为什么司马家掌权后只有淮南地区多次出现叛乱?因为只有这个地方从没有在司马懿的管辖范围之内,荆州、雍州、河北都乖得很。

曹叡去世时,司马懿再次成为托孤大臣,但不久就被专横跋扈的曹爽架空退休了。这时候的人心所向其实是同情司马懿,痛恨曹爽,所以司马懿才能在高平陵兵变中获得成功。

假设司马懿在这时候去世,魏国人会无比怀念他:可惜司马公老了,否则怎会放任曹爽这种逆贼祸乱朝纲!大魏怎么会如此衰落!

假设司马懿在高平陵兵变后还政于曹芳(当时曹芳已经快二十岁了,完全可以亲政了),元老出山,匡扶社稷,扶助幼主,那绝对会成为全国的精神偶像,比诛杀孙綝的吴国丁奉强多了。司马懿的光辉甚至可以超过诸葛亮,因为毕竟曹魏才是公认的正统,并且必将夺得天下,而诸葛亮顶多算生不逢时的失败的英雄。

所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对于历史人物,不到最后盖棺定论的时候,真的很难评价。

可惜历史不能假设,司马懿毕竟选择了另一条路,他在发动兵变的时候就下定了决心,算好了一切。所以司马家的荣耀和悲惨,都是早已注定的。

司马懿要是在高平陵之前就死了,可以这么说,但如果是高平陵之后的司马懿,就没可能。

其实高平陵之前的司马懿确实是大魏忠臣,同时代中立视角的东吴张悌是这么评价他和诸葛亮的:诸葛、司马二相,遭值际会,讬身明主,或收功於蜀汉,或册名於伊、洛。丕、备既没,后嗣继统,各受保阿之任,辅翼幼主,不负然诺之诚,亦一国之宗臣,霸王之贤佐也。

什么“狼顾之相”,什么“三马同槽”这些肯定都是后世杜撰的,司马懿如果高平陵之前死了且子孙没篡位,妥妥的诸葛亮级别的大忠臣,如果是这样后人提起这段历史大概会用“绝代双骄”这个词。

但如果是高平陵之后的司马懿,那就不可能了,司马师才当了三年的中护军就已经: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关键是史书中说司马懿是在政变前夜才让司马师通知这三千人,最恐怖的是这三千人召之即来,没有任何一个人告密,三千人的谋反部队在国家首都集合没有引起任何有关部门的注意…!

这就离了个大谱了,没有提前灌输过,打过预防针,几乎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的。所以我倾向司马懿父子绝对是早就计划好了,暗地里早就推演了无数次了,只是没告诉司马昭而已,所以司马师酣睡如常,司马昭辗转反侧,这都是史官的春秋笔法。

之后的洛水之誓更是典中典,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关于洛水之誓,近几年对其的精彩论述已经太多了,我个人也是倾向于这是一次毁灭性巨大的政治行为,违誓之后无论是司马懿还是司马家族,能做的只能是一直掌控大权,直到时机成熟篡位。一旦大权旁落等待司马家的只有可能是抄家灭族。

诸葛亮的能力是公认的政治大于军事。然而在军事上,司马懿对诸葛亮,占着兵力优势、地理优势、主场优势,也就只能龟缩不出才堪堪守住而已。

看当时第三方东吴人的评价: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士,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

张俨作此评价的时候,司马懿的野心还没有暴露,前面是这样写的,司马懿俨然一个正面形象。诸葛、司马二相,遭值际会,托身明主,或收功于蜀汉,或册名于伊、洛。

但架不住对比啊!

想想诸葛亮死后,当地的百姓都在传“死诸葛走生仲达”。真是货比货得扔。

这还是军事上的,政治上的差距更大。

我记得有人搞古文串烧——“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那真是一点都没违和感。

一个只占一州之地的国家把统一的北方逼的不敢出门,就已经是奇迹,更神奇的是他竟然没有穷兵黩武,百姓对他畏威怀德。

虽然我们现在已经知道诸葛亮治蜀时注重水利,改进盐井,开发南中,发展蜀锦,促进商贸。而且政治清明,自己以身作则,死无余财。在历代评价中,都是一箩筐的好话,百姓持续千年的祭奠没有中断。

但还是有人觉得不可能,不可能有人能在不断出兵的情况下不苛戮百姓。以至于宁愿以为当地百姓都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也不愿相信诸葛亮真的做到了。

啥说呢?天才和天才也是有差距的。后人评价诸葛亮,都拿他和三代之前的人比,除了他自己比的管乐,人们经常把他比作周公、伊尹、子产等。而诸葛亮之后,大家对一个人最好的赞誉,就是把他比作诸葛亮。而不管怎么比,都无法取代诸葛亮的地位。

至于自比诸葛亮的,大多被打脸了。

因为诸葛亮这个层次的忠臣,已经不单单是个人能力就能做到的了,还要有一个君臣相得。一个千古忠臣的流传,必须是君臣双方面的合作,缺一不可。像管仲、乐毅,无一不是如此。其他名臣如霍光,就只能归于权臣一类。诸葛亮一开始有刘备,后来更是有刘禅这种从这方面来说甚至比刘备还完美的君。干脆就是言听计从。既能放权,还从来不想着弄死你。

所以司马懿想成为和诸葛亮齐名的忠臣,仅仅早死几年是不行的。

他的事迹或许够了,但其它条件不够。

他想跟诸葛亮齐名,需要的不是自己早死几年,而是曹叡晚死几年。

曹叡一死,曹家剩下的人没有一个敢用他能用他,也根本压不住他。不管司马懿什么时候死,只要他死了,曹家人都容不下司马家,根本不会给他当诸葛亮这个级别的忠臣的机会。

不说别的,身后名这一块就想都不用想了。给你身后名,那怎么解释我杀你司马家满门的事儿?所以曹叡一死,司马懿就已经没有当千古忠臣的机会了,他根本就没有别的路可以走,只能当权臣。他的后人也一样,你司马懿做权臣都已经到这个地步了,后人不造反还有活路吗?而且就算不杀你全家又怎么样?

只要史书上有一笔你跟皇室互相忌惮的记录,你基本就跟忠臣无缘了。

君臣不能互相信任,怎么做千古忠臣。不要小看忠臣状态下的司马懿,此时他的资历与身份和能力相结合,会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无论司马懿是否早逝,他和诸葛亮对阵都是实打实的,无论今人如何调侃宣王各种畏敌如虎各种打不过,这二人的对局终归是司马懿赢了,不是诸葛亮赢了。

只不过这个赢实在是赢得过于难看,和输给诸葛亮没啥两样。

所以无论你怎么实事求是的夸赞诸葛亮,也无论怎么实事求是的去谈司马懿被压制得被迫不动如山,你都得实事求是的承认——这是在曹真身后,魏国唯一一个能把诸葛亮拦在关中急切间不能前进的人,唯一一个相对来说正确应对诸葛亮兵锋的人。

就凭这条地位,凭他大魏栋梁救火队长的功绩,不愁没人吹。

哪怕都干出高平陵这档子事情了,今天都有人吹他各种水平高胆略足,如果他是真正的大魏忠臣呢?地位只高不低。史书也好,三国演义也好,一定会写成双雄对局,因为只有这样写才无比精彩。

(大魏忠臣也许最多是个晋公,以表彰功绩,但这个可能性近似于无,而在没有晋朝的情况下,我们就当大魏统一三国然后继续五胡十六国好了,省点事。)

在承认诸葛亮强悍且道德近乎完美的前提下,如果魏国有一个对标诸葛亮的人,那得多大程度上对冲这种影响力啊?这件事魏国和后世官方,各路史家都非常清楚这种影响力对冲有多大的作用。

在司马懿是大魏忠诚卫士的前提下,从后世角度看,两个道德基本上都可圈可点的人(司马懿略逊,因为他还会去辽东玩京观),两个对局精彩纷呈的高能力选手(司马懿逊色一筹,但还是那句话,他用一种最无奈的办法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不会有任何一方被刻意大肆贬低。

人们会在继续惋惜诸葛亮逆天而行的同时,对一生习惯侵略如火其疾如风的司马懿能结合实际成功地以不动如山其徐如林的方式应对诸葛亮兵锋的事迹,表达高度肯定。

甚至不要管后面的故事,这件事司马懿做的就是对的,打不过有什么办法,打不过有打不过的办法,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嘛。

忠臣模板的司马懿,他的影响力将绑定诸葛亮,蜀有忠臣诸葛亮,奈何魏有栋梁是仲达,这样的故事被人传唱下来,司马懿的历史地位又怎么会低?

诸葛亮能成千古忠臣,除了他自身品德高尚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诸葛家族并不显赫,家族为数不多的人只是担任一些不太重要的官职。

所以刘氏父子对他给予无限的信任,几乎可以说不设防的地步,因为对于刘氏皇族来说,诸葛家族还真没什么势力。而司马家族是世家大族,向上追溯到征西将军司马钧(曾曾祖父)、豫章太守司马量(曾祖父)、颍川太守司马儁(祖父)、京兆尹司马防(父亲),再到司马懿,家族多人一直任东汉高官,军政双方势力都遍布朝野。

区区一个宦官出身的曹氏家族,还真不是司马家族的一个手指头的对手。

所以对于司马懿来说,更重要的是家族的兴衰,他根本不会在乎曹氏过得好不好,自然也谈不上对曹氏有多忠诚。

而曹操和曹丕都是极端多疑的性格,对一个势力如此巨大的家族不可能有很高的信任,抱着的就是一个能用则用之不能用则去之的态度。如孔融、杨修、荀彧、郭图、崔琰等世家大族,都被曹操连根拔起。司马家族看到曹操这样的手段,提防的心不可能不重,更谈不上什么忠诚了。

所以情况不同,就算司马懿是品德高尚的人,也不可能成为曹氏集团的忠臣。司马懿的前半生确为曹魏忠臣。然而其后半生有了枭雄气质,于高平陵政变中从皇族曹爽手中夺取了最高权力,自此后,曹魏政权的主弱臣强局面已不可逆转,进入了所谓的“垃圾时间”,魏禅晋替已是迟早的事。

一个人的功过要分阶段,分具体事件来看,如前半生的李隆基,英明神武,励精图治,将大唐带进了“开元盛世”,功盖环宇,但是后半生的李隆基也为“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这阶段的李隆基刚愎自用,好大喜功,昏庸无道,听信谗言,不进忠言等。

再回到题主所述的司马懿,其个人特质上依然有这方面的问题。刚入曹魏政权当差时,兢兢业业,克尽职守,没有人怀疑司马懿是不是忠臣。但是当他握有一定的权柄,又在与同为辅政大臣的曹爽政争中失败,这只老狐狸就隐忍了下来,装疯卖傻,假痴不癫,龟缩神隐,忍辱负重,十年磨一剑,剑若出鞘,必将封喉。他的这番忍术,古今中外,几乎无人匹敌。然而令其政敌曹爽想不到的是,这只看似没了爪牙的老虎依然暗流涌动,暗自培养死士,以期东山再起。

这就是曹爽不如司马懿之处。既然对手依然存在,影响力依然存在,若是魏武来处理此事,必然是要斩草除根,哪容得其反败为胜。不要说司马懿指洛水为誓,还将曹爽杀掉并灭族,因为政治斗争没有对错,只有成败。你成功了,才能改变历史,当你失败了,墙倒众人推,树倒猢狲散,之前有的丰功伟绩都会被抹煞,取而代之是残暴不仁,昏庸无道等代名词,强加在你身上。

司马懿如果死在正始之变以前,名声绝对会比现在要好,而且好了不止一个层级。因为一则在高平陵之前司马懿没做太多的缺德事,无外乎在东北杀人杀得狠了点;二则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前已经被曹爽挤兑成退休状态了,如果这个时候去世还能大赚一波同情分。甚至曹魏如果不幸于此后被逆推的话,后世在焦作给他修个舞阳侯祠也不稀奇;

三则如果不是司马懿高平陵上位,他那俩聪明儿子也掀不起之后那么大的浪来。

但要说和诸葛亮比肩,还是有点难度的。

原因无他。曹魏前三代尤其是曹操曹丕干了一堆缺德事,连带司马懿也没啥好名声(陆逊同理),而西蜀那几尊大神的光辉太耀眼。

司马懿原本就是忠臣,但是,仅论忠诚度的级别,应该达不到和诸葛亮“齐名”的高度,因为诸葛亮对于蜀汉而言,太重要了,重要到没有他,真的不行。所以,诸葛亮对于蜀汉的稀缺性+老刘当年三顾茅庐的背景加持,直接把诸葛亮的忠诚度拉到了三国第一档。而司马懿之于曹魏,有荀彧荀攸郭嘉等等牛人“分流”了司马懿的稀缺性和依赖性。

2.题主的问题很有意思。我们可以提出类似的问题,比如,关羽和许褚,夏侯渊等人的忠诚度对比。我个人觉得这些人都是忠臣,但是关羽被神化到离谱的境地,所以才有了千古忠义第一人的标签,还有就是在尊刘贬曹的大背景下,老刘手下的人,容易自带主角光环。

不会,诸葛亮成为千古名臣是有很多原因的,比如一洲打一国,所以,司马懿只是很强,但不会成为千古名臣。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诸葛亮能让司马炎发出使我得此人以自辅的感叹,能让蜀地百姓传颂千年,不仅仅只是因为他和刘禅君臣相得的佳话,更重要的是他治蜀的巨大功绩,就算司马懿一生终为大魏忠臣,为大魏的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和不可能得到如诸葛亮的评价,无他,司马懿没可能把魏国治理到如此地步。

虎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安稳不动如老狗,就是形容司马仲达。忠臣,是什么意思?中在心上,不左不右。还有,他是谋士,毒士,妖士——冢虎。点子多的人。眉头一皱,上中下三计已出。荀彧知道吧,人家的计谋宏大,中正,郭嘉想你所想。诸葛亮是军师,后为相父。不容他不忠,不敢不忠。

卧龙凤雏,他是诡异的冢虎,冷不丁怪吓人的。既然讨论忠臣那就要从忠臣的角度来说,诸葛亮被人尤其是后世的统治者吹捧是因为在那个缺吃缺喝就不缺乱臣贼子的年代他表现出一个完美的托孤重臣形象,司马懿早死三年的话恐怕他的形象也是不遑多让。因为司马懿在曹丕死时候就是托孤重臣,曹睿死的时候也是托孤重臣,关键是作为曹丕的托孤重臣他非常称职,作为曹睿的托孤重臣面对曹爽的打压猜忌他不声不响就接受明升暗降(起码在高平陵之变前谁都看不出司马懿干过乱臣贼子行为),

假如他最后死在高平陵之变前谁都会认为司马懿就是一个被曹爽这样的小人整死的元老重臣——这点确实是诸葛亮也不具备的,因为后世文人吹捧诸葛亮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传达这样一个信号:你想我当诸葛亮你先得当刘备,退一步刘禅也凑合,问题是很多时候统治者都是想当曹丕,退一步也得是曹睿实在不行也得是曹爽,这一点来讲这个被憋屈整死的司马懿恐怕比诸葛亮更加符合统治者的心理预期,毕竟效忠一个道德和能力都出众的人并不稀奇,效忠一个能力道德平庸的人也很常见,可效忠一个能力低下而且道德低劣的人就确实是大新闻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对诸葛亮越是推崇的年代对于刘禅就越是贬低,而是在这个诸葛亮已经走下神坛但依然是正面人物的时候对刘禅的看法反而被没有那么不堪。

司马懿如果在嘉平元年之前去世,大概率会被认为是曹魏的忠臣良将,但和诸葛亮的历史地位还是没法比。毕竟诸葛亮几乎是千古一相的高度,隆中对、白帝托孤、南征北伐,堪称传奇。

可以设想一下以下情况:黄初年间,司马懿辅助陈群处理内政,并在曹丕出征时留守许昌。如果此时去世,估计评价也就是蒋琬的高度(也许看在曹丕亲密战友的关系上会高一些)。

明帝时期,司马懿开始领军,并在曹休、曹真相继去世后成为军界第一人,南破孙权,西拒蜀汉,北平辽东,战功赫赫。此时去世,大概是东汉冯异、耿弇的水平。毕竟西线打的艰难,还是比不得卫霍的。如果景初二年平定辽东就死,还能加几分马援的传奇性和悲壮感。

正始年间,三朝老臣受命二次托孤,政治地位达到新的高度。这时再死,估计名声就仅次于诸葛亮了(前提是他死后儿子别把他家藏的三千死士亮出来)。

司马懿早点死,还得看司马师司马昭能不能再续上权力,就算续上了,咱也有参照物可循总,下面聊一下可能的几种情况。

上限:魏武帝曹操,不仅要求司马懿死的早,还必须还要他儿子司马昭做得好,没有当街杀皇帝,还夺了鸟位,他司马懿大概能得个不下于魏武帝的评价,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最大可能:不如曹操但比起其他诸曹强一点。但凡司马昭只比历史上做得好一点,当街杀了皇帝夺了权,(因为没有司马懿的经营,司马昭必须比历史上做的更好才行)他司马懿都达不到曹操的高度。

后人会评价说:司马懿一生没啥污点,品行比曹操好一点,但是武功比曹操差一点,结果儿子还没曹操的儿子争气,唉……

如果司马昭最后没有独揽大权,司马炎没有建立晋朝,反而是曹魏统一了三国,那么司马懿你谁呀?

哦,魏国后期接替曹真的一个将领,哦还害死了张合,可惜张合啊……魏国后期的顶梁柱,就这么被司马懿给害了,要不然魏国可能还得早几年统一天下。

0 阅读:32
评论列表
  • 2023-08-30 10:54

    如果小编不存在个世上。一切皆有可能

星洲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