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川荣|解读靖本错乱批语之后续

芹梦轩红楼人 2025-03-21 14:54:35

解读靖本错乱批语之后续

崔川荣

有关靖本批语之校读和错乱原因,我已接连写了二篇文章,想说的话都说了。原以为可以停下笔来,哪知朋友们一再叮嘱,要我再写一篇后续,将剩下的有一些疑难的靖批搜寻出来,一一缕析,给出解法。同时正面回应靖抄第116条脱落那十二字的问题,以期圆满收官。

其实,靖批混乱的诸条已大多校读完毕,剩下的也就六七条,且未必重要,但我还是接受了朋友们的好意,遂静坐四五天,写出札记,又用了半天时间整理成文。之后搁置月余,修改过两三次方敢示人。下面便是后续之札记,凡缺字用[ ]表示,校字用( )表示:

例一 第七回(靖抄42),批在“秦氏笑道:‘今日巧,上回宝叔立刻要见见我兄弟,他今儿在这里’”之眉端:

作出鲸卿随笔却闲闲先妯娌一聚带出一丝不见造(眉)

批语有些乱,将“却”与“先”;“闲闲”与“一聚”;“随笔”与“带出”搭配,初校为:

□出鲸卿,却先妯娌闲闲一聚,随笔带出,一丝不见造作。

参看甲戌本眉批:

欲出鲸卿,却先小妯娌闲闲一聚,随笔带出,一丝不见作造。

用了“欲出……却先”句型,靖本方框内可补入一“欲”字。另外甲戌本为“小妯娌”,比靖本多出一“小”字,一并补入;“作造”改“造作”,更妥。经反复推演,靖批中的“闲闲”与我们想象中的搭配有所出入,玆据靖本当为“随笔闲闲带出”。其最初的抄写形式很可能为双行小字批:

欲出鲸卿却先小妯娌一聚

随笔闲闲带出一丝不见造作

转为眉批时,早先的抄手误以为两条批(也可能是转页的原因),先抄“欲出鲸卿”四个字,接抄左边“随笔闲闲”四个字,再接抄“却先小妯娌一聚,”“一丝不见作造。”此条靖批则变为----

欲出鲸卿,随笔闲闲,却先小妯娌一聚带出,一丝不见造作。

因将“随笔闲闲带出”四二断开而误抄,批语出现了混乱。①

例二 第六十三回(靖抄127),批在“知道的说是顽,不知道的人再遇见”之句旁:

有天下是之亦有趣甚玩余亦之玩极妙此语编有也非亲问(文义不解)

此批前半段没大问题,后半段错乱较为严重。按字序“余亦”“之玩妙极”“非编有也”校读起来,可分为前后两条侧批:

天下有是之“玩”,亦有趣甚,余亦亲问(闻)。

此语之“玩”,极妙!非编有也。

窃以为,将“余亦”和“亲闻;”“此语”和“之‘玩’极妙”搭配,是不二选择。回过头来看,如果不按字序“余亦……”在前校读的话,也可以将“余亦亲闻”移入后批之中,即:

天下有是之“玩”,亦有趣甚。

此语之“玩”,极妙!余亦亲闻,非编有也。

庚辰本将两条侧批已合并为一条双行小字批,又将“之玩极妙”改装到开头位置,便使“此语”“余亦亲闻”连为一体(见图一):

妙极之“玩”,天下有是之“玩”亦有趣甚,此语余亦亲闻者,非编有也。

因将这四个字调到最前面,需表示停顿,在“此语余亦亲闻”之后加了一个“者”字,其重新整理之痕迹显而易见。对看批语,靖本所做的侧批,当早于庚辰本双行小字批。

图一 庚辰本第六十三回截图

例三 第六十五回(靖抄129),批在“至午间特请他小妹过来,与他母亲上坐”句下:

今用大翻大解醍贯身顶法语是湖全(不可解)

此条先可确定用了“醍醐贯顶”之句,初校为:

今用大翻身大解语(悟)法,全是醍湖(醐)贯(灌)顶。

参庚辰本双行小字批(图二):②

全用醍醐灌顶,全是大翻身大解悟法。

可知靖批前二字不是“今用,”而是“全用,”且语序颠倒,但意思不变,不妨

图二 庚辰本第六十五回截图

重抄如下(已校):

全用大翻身大解悟法,

全是醍醐灌顶。

此条最初的抄写形式可能是一条双行小字批,其书写样式为:

全用大翻身大解悟法,全是

醍醐灌顶。

故靖批末尾会出现“是[醍]湖(醐)全”字样。此三四字稍作一点调整,后半段批即为“全是醍醐灌顶。”

另有一种可能,靖批某一抄手误以为使用了“今用……法”句型,遂擅自改成:

今用大翻身大解/全是

醍醐灌顶法/悟

先抄右边“今用大翻身大解,”再抄左边“醒醐灌顶法,”将剩下的“悟”“是”“全”扔在句末(也有可能组合成“全是悟”三字),致使批语错乱,难以卒读。

例四 第六十七回(靖抄135),批在“怎么柳相公那样一个年轻的聪明人,一时糊涂,就跟着道士去了呢”之眉端:

似糊涂却不糊涂若非有风缘根基有之人岂能有此□□□姣姣册之副者也(眉批。三字不清)

查该回正文,说到过“尤三姐”和“一时糊涂”等语:

(薛蟠)一进门来,便向他母亲拍手说道:“妈妈可知道柳二哥、尤三姐的事么?”薛姨妈说:“我才听见说,正在这里和你妹妹说这件公案呢。”薛蟠道:“妈妈可听见说柳湘莲跟着一个道士出了家了么?”薛姨妈道:“这越发奇了。怎么柳相公那样一个年轻的聪明人,一时糊涂,就跟着道士去了呢?

故以为,三个方框可补入“尤三姐”。将句尾稍作调整后,即可恢复原句,试校读如下:

似糊涂却不糊涂,若非有根基之人,岂能有此风(夙)缘?尤三姐副册之姣姣者也。

此批的最初形式很可能是一条双行小字批,分二行抄写(见图三):

似糊涂却不糊涂,若非有根基之人,岂能有此

夙缘,尤三姐副册之姣姣者也。

先抄“似糊涂却不糊涂,若非有根基”十二字,正好与左边的“夙缘,尤三姐副册之姣姣者也”十二字对齐,以为是两条批语,于是接抄左边的“夙缘”二字,发现不对,立即回头,接抄“之人,岂能有此,尤三姐副册之姣姣者也。”致使“岂能有此夙缘”的完整句子被分抄两处而造成错乱。

图三 靖本模拟图

还想说一点,靖藏本原批中的话:“若非有夙缘有根基之人”,与早先批书人看到的底本不无关系。须知,第六十七回分为简本和繁本。简本,即如《红楼梦稿》和程本《红楼梦》等;繁本即如《石头记》列藏本和戚本。查列藏本,前引一段话十分完整:

薛姨妈说:“可是。柳相公那样一个年轻的聪明人,怎么一时糊涂就跟着道士去了呢。我想他前世也是有夙缘的有根基的人,所以才容易听得进这些度化他的话去。”

由此可见,批书人是针对“一时糊涂”“有夙缘的有根基的人”的本子才下的批。而抄书人见了正文中的“有夙缘的有根基的人,”又见到批语把“有夙缘”和“有根基”拆开来说,觉得不对,便将它们重新粘合在一起了。这或许是此条靖批出错的另一个原因吧。

此条靖抄之可贵处,明写尤三姐是十二钗副册中之“姣姣者,”自当排在前列。以下举二个妄改的例子----

例五 第六回(靖抄40)回后批:

引阿凤正文借刘妪入初聚金玉为写送宫花真变幻难测读此等文字非细究再三四再不计数不能领会叹叹(后批墨笔写)

此条上半段有些错乱,初校为:

引阿凤正文,借刘妪入初聚金玉,为写送宫花,真变幻难测。读此等文字,非细究再三再四不记数,不能领会。叹叹。

读起来不顺,幸好有甲戌本回后批参看:

借刘妪入阿凤正文,送宫花写金玉初聚为引,作者真笔似游龙,变幻难测,非细究至再三再四不记数,那能领会也。叹叹。③

两相对看,靖批后半段没大问题,但二本上半段都有问题,甲戌本在“送宫花写金玉初聚”之句末后缀了“为引”两字,似欠通顺,因前面已有一“写”字连通全句,无需再画龙添足。诚若此,靖本某一抄手便将“为引”拆开来造句,将“引”用在“凤姐正文”之前,并将“为”和“写”搭配,用在“送宫花”之前,改成批语如下:

引阿凤正文,借刘妪入初聚金玉,为写送宫花,真变幻难测。

由“为写送宫花”句判断,此一抄手是动了一番脑子的,属于传抄过程中之妄改。

例六 第五十三回(靖抄123):

前注不亦南北互用此文之谬(贾珍笑道“那是凤姑娘的鬼”一段墨眉)

此条看似简单,却偏偏出现了不通之文,需了解其书写样式,先校读如下:

前注不谬,此亦南北互用之文。

庚辰双行小字批则为:

此亦南北互用之文,前注不谬。

靖批的最初形式也是双行小字批,转为眉批时,将“前注不谬”拆散,分为三截:

前注不,谬此,

亦南北互用,

之文

可能是换行或换页的原因(也可能用了“不亦……”句型),先抄“前注不”三字,便接抄左边“亦南北互用。”将剩下的四个字:“谬此”“之文”,按自己的意思重新组合为“此文之谬”,大失原意。要说此前漏抄“谬此”二字,最后四字应为“谬此”“之文”,故属妄改而造成错乱。④庚辰本转为双行小字批,则将“前注不谬”放在了句尾,意思未变。

最后谈谈那“十二字”的脱落问题,见第四十八回(靖抄116):

湘菱为人根基不下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龙平惜幼年罗祸命薄运乖至为侧室虽会读书而不得与林湘等并驰于海棠之社然此人岂能不入园惟无可入之隙耳呆兄远行必使方可试思兄如何可远行名利不可正事不可因借情二字生一事方妥(香菱入园一节墨眉)

以上字数为102字,补入漏字,字数为104字,初校如下:

湘(香)菱为人,根基不下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龙(袭)平,惜幼年罗(罹)祸,命薄运乖,至为侧室,虽会读书,而不得与林湘等并驰于海棠之社。然此人岂能不入园,惟无可入之隙耳。必使呆兄远行方可。试思[呆]兄如何可远行,名利不可,正事不可,因借情[误]二字生一事方妥。

庚辰双行小字批(方括号为靖抄删字):

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慧不让袭平,所惜者青年罹祸,命运乖蹇,足为侧室,且虽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画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然阿呆兄又如何方可远行,曰名[不可],利不可,正事不可,[必得万人想不到自己忽一发机之事方可。因此,思及情之一字,及呆素所误者,]故借情误二字生出一事,[使阿呆游艺之志已坚,则菱卿入园之隙]方妥。[回思因欲香菱入园是写阿呆情误,因欲阿呆情误,先写一赖尚华,实委婉严密之甚也。脂砚斋评]。

以上字数为260字,靖抄共删去158字,已超一半的字数。之所以要删去一半以上的字数,是因为要将这条长批转为眉批,字数不能太多。

与庚辰本互校,靖抄同词脱落了十二个字:“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慧。”

我们知道,同词脱落往往出现在转行的位置,那么靖批中的同词脱落,会不会也在转行的位置上呢?不妨按靖抄眉批演示一次,每行以六个字抄写,其样式则为:

香菱为人根基

不下迎探容貌

不让凤秦端雅

不让纨钗风流

不让湘黛贤慧

不让袭平惜幼

年罹祸命薄运

乖至为侧室……

符合转行时脱落的情况,但天头就那么点地方,字数又不多,脱落一行,再脱落一行,其可能性实在太小,而早先的藏书者,在将双行小字批转为眉批时边看边抄,其脱落十二字的可能性远大于抄写整整齐齐的几行眉批,谅抄者也不会连续脱落二行。

其实,靖抄另有二处也发生过脱落,且并非“同词”,第一处见第十四回(靖抄79):

忙中闲笔□□玉兄作者良苦壬午春畸笏(“那一位是街玉而诞者”句墨眉。二字蛀去)

被蛀去的二字,可参看庚辰本眉批:

忙中闲笔,点缀玉兄,方不失正文之正人,作者良苦。壬午春畸笏。

早先的藏书者漏去“方不失正文之正人”共八个字,按庚辰本甲戌本眉批一行大多抄五到八字演示,其抄写样式为:

忙中闲笔点缀玉兄

方不失正文之正人

作者良苦壬午春畸笏

如果真是这样的抄写样式,毛抄时脱落一行:“方不失正文之正人”也就不足为怪了。但这八个字果真是毛抄脱落的嘛?再看第二处脱落,见第四十九回眉批(靖抄118):

一部书起是梦中,宝玉情是梦中,贾瑞淫又是梦中,可卿家计长又是梦中,今做诗也是梦中,一并风月鉴亦从梦中所有,是故红楼梦也。今余亦在梦中特为批评梦中之人而特作此一大梦也。(香菱梦中作诗交与黛玉一段墨批)

此批实则应批在第四十八回末尾(与脱落的十二字属同一回),庚辰本为双行小字批:

一部大书起是梦,宝玉情是梦,贾瑞淫又是梦,秦之家计长策又是梦,今做诗也是梦,一并风月鉴亦从梦中所有,故红楼梦也。余今批评亦在梦中,特为梦中之人而特作此一大梦也。脂砚斋评。

与庚辰本对看,靖抄“可卿家计长”之后应补入一“策”字,语句方完整。其他如庚辰本“一部大书,”靖抄为“一部书;”前面四个“梦”之后,靖抄都有一个“中,”组成“梦中”句;“余今批评亦在梦中,特为梦中之人,”靖抄为“今余亦在梦中特为批评梦中之人,”这里只要将“批评”二字移前六字即可,并得此条眉批为六字一行。只因早先的藏书者是由双行小字批变为眉批,不宜连续加四个“中”字,而庚抄是小字批,显系整理过,故靖抄尚保存一些旧时用语,试校读如下:

一部书起是梦中,宝玉情是梦中,贾瑞淫又是梦中,可卿家计长策又是梦中,今做诗也是梦中,一并风月鉴亦从梦中所有,是故红楼梦也。今余批评亦在梦中,特为梦中之人而作此一大梦也。

其中“一并风月鉴亦从梦中所有”为一整行脱落,共十一个字。按眉批一行大多抄五到八字推算,一次丢失十一个字,其抄写样式分为六个字一行,间有五个字一行:

一部书起是梦

中宝玉情是梦

中贾瑞淫又是

梦中可卿家计

长策又是梦中

今做诗也是

梦中一并风月

鉴亦从梦中所

有是故红楼梦

也余今批评

亦在梦中特为

梦中之人而特

作此一大梦也。

不管怎么排列,“一并风月鉴亦从梦中所有,”都无法在二行内安放妥当。故毛抄时不存在漏抄二行的先决条件。推前推,脱落的事只可能发生在早先那个藏书者身上。其人漏抄过八字,今又漏抄过十一字,转眼间在同一回中又漏抄了十二个字,远比俞辑时漏抄十二字要早上一二百年。

草于2025年2月11日

定稿于2025年3月16日

注:

①与靖本同源的甲戌本在整理时已将“闲闲”与“一聚”搭配,一为“闲闲带出,”一为“闲闲小聚,”都含自然、不在意的意思,似前者更佳。

②早先的双行小字批并没有做到字数大致相等,此图一图二共三例为最好的证明。

③此三事初稿本在一回内,故有此批。今本已分为第六第七第八回,这里不枝蔓。

④撰写《真“靖”不怕火炼》系列文章时,与萧凤芝等人多有交流。此条凤芝曾推导出演变过程,已撰成《〈红楼梦〉靖批错乱文句试还原》一文,若靖批为过录时原貌,符合演变过程,余自当修正“妄改”之说。

0 阅读:2

芹梦轩红楼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