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最近一个月几乎天天睡不好,入睡就很难,好不容易睡着了也总是频繁醒来,第二天完全没精神,人真的越来越崩溃了……”最近门诊上遇到的李阿姨,讲述时满眼的疲倦与无奈,不自觉地叹气。其实她的情况并非个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增加,顽固性失眠已经成为很多人面临的重要问题。

首先,我们先看非药物的方法有哪些。
一、调整睡眠环境和习惯
养成规律的睡眠作息,每天固定入睡和起床时间,身体逐步适应后,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同时,适当改善睡眠环境,如调整卧室灯光、温度舒适适宜,减少噪声干扰,睡前避免过量摄入咖啡、浓茶、酒精或抽烟,有助于创造更易入眠的条件。
二、身心放松训练
睡前进行深呼吸、肌肉放松法、音乐舒缓法等心理放松技巧,可以降低焦虑和心理紧张感。一些轻度至中度失眠患者通过规律地练习放松训练技术,情绪压力逐渐缓解后,睡眠程度改善明显。
三、认知行为治疗(CBT)
认知行为治疗是目前国际上推荐治疗顽固性失眠的重要方法。CBT通过一系列专业心理学干预手段,调整错误和消极的睡眠观念,消除对睡眠的过度担忧,效果已经在许多研究中获得明确证实。

然而,有不少病友尝试了以上非药物方法后,仍然无法入睡或效果有限,这种情况下适当使用药物帮助睡眠是合理且有效的选择之一。
目前临床上,医生常用的药物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抗抑郁药、褪黑素受体激动剂等,这些药物虽有良好的助眠作用,但长期服用可能带来依赖性、耐药性或日间嗜睡等副作用。

这里也给大家说一说临床常用的药物——盐酸罗通定片(为药物名字,很多厂家生产,很多品牌,非广告),这是一种兼具镇痛与镇静双重功效的药物,可以有效缓解顽固性失眠症状。更重要的是,相对于其他镇静类药物,盐酸罗通定片引起头晕、乏力、口干等不适的概率相对较低,但需要注意,存在帕金森病史的患者不能服用此药物。此外,盐酸罗通定片在具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失眠患者中应用较为合适,它对于许多慢病患者来说相对安全、适合长期控制失眠症状。当然,具体用法与是否适合个人,仍需要咨询医生指导用药。

我们知道,药物帮助我们舒缓痛苦,非药物方法却通过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以及对睡眠的认知长期解决问题。对于顽固性失眠患者,医生往往会建议综合两类方法,把两者结合起来,能够发挥更好的效果。
最后提醒大家,顽固失眠虽令人困扰,但也无需恐惧。科学有效选择适合自己的疗法,耐心持续的调整,往往都能让你重获夜晚的安然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