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想法到可行方案出来,不需要跟太多的人分享。
这并不是说,就要与世隔绝,一个人躲在办公室的某个角落里,抱着脑袋苦思冥想。
我们需要与人分享。但前提是,要找到适合的交流对象。比如,可以一起携手并进的人。大家的目标一致,有了好的想法,可以拿出来讨论。比如,愿意给出有效建议的人,或是帮助我们理清思路的人。这些人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日复一日的工作中,用心积累的资源。
但是,我们不需要跟太多的人分享,因为很多时候,那些分享会变成毫无用处的浪费时光。
坦白说,之所以会有新的想法,出发点总是为了更好。更好的机会,更好的回报,更好的工作与生活。但是,看看周围,有几个人会真心希望,你过得比他好?
——等等,明明是我要变得更好,怎么就成了谁比谁更好的话题?是的,明明就是两件事。张三变得更好,不等于张三一定会变得比李四更好;也不等于李四会变得更糟糕。芥菜树下看,我们变得更好,也会带来极大的可能,让周围的人一起变得更好,假如大家可以一起把事情做好的话。
遗憾的是,很多人并不会这样看问题。我们不需要在这里猛找原因,甭管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还是别的什么无奈,事实就是如此。职场上没有那么多人,会真心地盼着别人好。我们自己,可以保持豁达与真诚,真心盼着别人好。毕竟,那对我们来说,通常是好事而不是坏事。但是,我们无法强求,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这样。
真心希望我们好的人,是跟我们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的人。捆绑得越紧,就越真心。(想想有点扎心,然而就是现实。)概率比较大的,是家人。我们的父母,有最亲近的血缘关系。我们的配偶,余生就是捆绑在一起的。通常,我们好,他们自然也会好。(说的是本土文化下大概率会发生的通常,杠精西开。)
这样的人,职场上也会阶段性出现。特别是,当我们的成功,能够成为对方更上一步的台阶时,那时的他们,一定会真心盼着那时的我们好。更多的时候,在各种各样的竞争中,我们变得更好,很可能会给他人带来恐慌。哪怕,仅仅是可能变得更好。
有时候,你只是简单地分享,并没有想到其它;但在别人看来,未必是如此。口头上或许还会给你点个赞,心里不知道多希望你摔得惨。甚至,有可能在行动上,有意无意使点绊子。问问自己,当初何必多那一嘴呢?
职场上可以闲聊。只要大家聊得开心,聊得愉快,老板也没有意见,那就聊呗。但把工作上的想法说与人听,不是闲聊。闲聊或许可以激发新的想法,但沟通想法不能当作闲聊。
因果一换,事情就乱。
原创不易,一见你就happy。转载需本人授权。不想错过职场趣聊,关注:<芥菜树下>,闲话职场,南北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