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大量水果腐烂,因为摊上的一句中文,中国游客:自己留着吧

闻使天绪 2025-04-29 16:02:06

前言

“请不要按榴莲,按了就得买”

这本该是个再平常不过的标语,可它偏偏是在泰国小摊上用中文写出的提示语,周围再无其他语言,摆明了是在歧视中国游客。

要知道,泰国可是靠着中国游客带来了很多GDP,单说是榴莲方面,泰国就有很多商家做着中国人的生意。

现在可倒好,他们居然放下碗骂娘,搞起了歧视,那既然泰国不欢迎中国游客,行,我们不买就是。

此时泰国果农还觉得一脸骄傲,可等到他们的收益蹭蹭直掉,以及在仓库里因为无人问津慢慢放坏了越来越多的水果,他们才心疼的直后悔,想要挽回中国市场。

但可惜,既然他们不想让中国买榴莲,那他们就自己留着吧!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歧视标语”

2019年,在泰国当地的一家水果摊前,一块醒目的中文标语赫然悬挂着:“请不要按榴莲,按了就得买”。

令人诧异的是,整个摊位周围,找不到任何用泰文、英文等其他语言书写的类似提示。

这显然不是无心之举,而是将中国游客作为“特殊对象”进行警示。

毕竟即便有部分中国游客习惯通过按压的方式检验榴莲成熟度,可能影响水果品相,但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友好的多语言提示来引导,而不是仅用中文标注如此生硬的警告。

更何况他这样表示,岂不是相当于以为只有中国游客会做出这样的事吗?

看来这个商家是不想要中国顾客了。

要知道,长期以来中国市场对泰国水果产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数据显示,2018年泰国出口榴莲近51.9万吨,创收约75亿元人民币,其中近60%都销往了中国。

更何况中国游客不仅是泰国榴莲的主要消费群体,在山竹、芒果等其他水果的购买上,也贡献了巨大的消费力。

以至于每年都有数百万中国游客前往泰国,泰国的水果商贩们,正是靠着中国消费者的支持,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甚至不少人因此发家致富。

然而,泰国水果市场对中国游客的不友好行为,并非仅此一例。

在泰国的某夜市,一位长相甜美的“水果西施”,同样选择对中国游客“区别对待”的戏码。

说起来,她这个称号也是中国游客给捧起来的,虽然她当时也只做到了一个普通小有名气的网红,但相比她之前无人问津的样子,绝对是吃了不少红利。

可她是怎么报答中国游客的呢?

同样的一杯果汁,卖给泰国本地人只需几十泰铢,而当面对中国游客时,价格却直接翻倍。

如果有中国游客只是想拍照打卡,不打算消费,她更是连见都不想见中国游客。

如果人多,她甚至还会请自己的保安来阻止那些人的简单拍照行为。

这种“背刺”自然引发了广泛的愤怒和不满。

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选择减少在这些泰国水果摊的消费,甚至在购买水果时直接排除泰国产品。

起初,泰国的果农和商贩们或许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对中国游客的抵制行为不以为意,依然保持着傲慢的态度。

但很快,市场的反馈就给了他们沉重一击。

随着中国游客购买力的下降,泰国水果的销量急剧下滑。大量的水果堆积在仓库中,无人问津,最终只能腐烂变质。

此时,他们才开始感到慌了神,着急想要挽回中国市场,但伤害已经造成,曾经被他们忽视的中国市场,恐怕不会轻易挽回了。

泰国水果摊的歧视风波其实并非孤例。

以至于事件曝光后,中国网友的愤怒迅速发酵,电商平台上的差评如潮水般涌来,不少消费者更是自发抵制该品牌。

在舆论压力下,POLA虽然紧急撤下告示并发表道歉声明,但品牌形象已遭受重创,至今仍有消费者对此事耿耿于怀。

无独有偶,韩国也多次上演类似戏码。

早在2015年,韩国国家广播电视台KBS的一则调查就曾引发热议。

而在2025年,中国手游《鸣潮》在韩国举办联动活动时,现场的一块指示牌再次点燃了中国玩家的怒火。

中文被置于最显眼的位置,而英文和韩文的字号却小得多。

中国游客自然不买账,纷纷要官方给自己个说法。

然而尽管《鸣潮》官方紧急声明是合作方未经审核的失误,并向玩家道歉,但网友们并不买账。

毕竟,中国手游在韩国市场成绩斐然,《鸣潮》更是在2024年1-10月韩国新游收入榜上高居第6位。

这样的成绩背后,离不开中国玩家的支持。

可换来的却是如此区别对待。

这些歧视性事件跨越了不同行业、不同时间,却都指向同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国家一边渴望中国市场的巨大消费力,一边又对中国消费者充满偏见?

难道真的是中国游客、中国消费者存在诸多问题,才导致这些歧视行为的发生?

还是说,在部分商家眼中,中国消费者始终是可以被随意拿捏的对象?

歧视的真相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这种明目张胆的歧视,本质上是部分商家骨子里的傲慢与偏见在作祟。

这些商家选择性忽视了一个事实:中国消费者走出国门时,大部分都在用行动维护自身形象和国家尊严。

偶尔出现的个别不文明现象,在庞大的游客群体中只是极小的比例,绝不能成为被区别对待的理由。

我们仍相信,这些歧视行为只是少数现象,无法代表所有国家和商家的态度。

毕竟商业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任何企图靠歧视性手段谋取利益的行为,最终都将自食恶果。

结语

中国消费者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的钱,只流向尊重我们的地方。

那些带着偏见的商家或许能一时获利,但从长远来看,失去中国市场的信任,无异于自断财路。

而秉持平等、尊重态度的商家,终将在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中收获丰厚的回报。毕竟,真正聪明的商人都明白一个道理:

尊重,才是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

参考资料:

中国侨网-靠中国人赚钱却歧视中国人? 日本化妆品店陷风波

荆楚网-“今天只有韩国人可以入场”?国产游戏《鸣潮》道歉,冲上热搜!

观察者网-泰国一水果摊用中文标“不要按压榴莲” 引发争议

0 阅读:0

闻使天绪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