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房地产时代,板王广西的引擎在哪?

森林驴 2025-04-30 22:15:47

对于房地产来说,如果说是夕阳行业为时尚早,但“蒙眼赚钱”的牛市已经过去了。

房地产市场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我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着变化,正在走向老龄化。房地产主要购买人群数量减少,未来对房子需求持续下降。正所谓“需求决定一切”,一个不断缩减的需求,很难再构建起一个房地产的牛市。

而与房地产强相关的广西人造板材,同样受到需求不足的影响,2024年的总产量比上年减少383万立方米,但仍然保持在7000万立方米之上,达到7050万立方米,占到全国的比例超过20%,但“大而不强”却是不争的事实,如同房地产一样,也遭遇着不小的困境,面临着新的挑战。

广西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绿带”横贯中部,光热水丰富,雨热同季节,林木一年四季均可生长,林木综合生长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

目前,广西拥有森林面积2.23亿亩,蓄积量高达9.78亿立方米,其中可采伐率超过60%,全国第一;森林覆盖率60.2%,全国第三;每年木材年产量超过4000万立方米,已经连续19年稳居全国第一位,是全国最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

凭借着丰富的森林资源,相对较低的土地成本、人工成本等资源优势,近几年来不断获得投资者的青睐,掀起了人造板材投资的热潮,新工厂、新产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时不时就传来投资签约、新厂开建、首板下线和正式投产的消息,产能扩张迅猛,年产百万立方米的大厂不断涌现。

比如,广西森工集团的产能140万立方米、广西丰林木业的产能180万立方米、广西乐林集团的产能130万立方米、广西三威新材的产能150万立方米……

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发布的简报显示,2024年广西刨花板生产能力达到849万立方米/年,占全国生产能力的13.2%,排位全国第二;纤维板生产能力666万立方米/年,占全国生产能力的15.9%,排位全国第二;胶合板方面,广西区现有胶合板类产品生产企业1420家,生产能力约7320万立方米/年,占全国总生产能力的33.1%,排位全国第一。

广西人造板材生产能力合计8835万立方米/年,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人造板之王”。

随着板材产能的不断扩张,广西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人造板材生产基地。数据显示,广西共有各类胶合板企业2300多家、纤维板企业21家、刨花板企业23家、异形胶合板企业136家。

值得骄傲的成绩背后,却是难掩的尴尬,那就是“大而不强”。

广西人造板材总体呈现出“三多三少”,即:初、中级产品多,终端产品少;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大众化产品多,知名产品少。而在众多加工企业中,数量多,但规模小,龙头企业少,行业集中度低。

在2024广西制造业企业100强榜单中,人造板业仅有丰林集团一家公司上榜,年营收也不过区区20多亿,与国内的板材龙头企业相比差距明显。

尽管同为上市公司,但丰林集团与龙头兔宝宝相比,差距立现。

2024年丰林集团营收20.20亿元,同比下降13.68%,归母净利润为-1.20亿元,同比下降329.49%;而兔宝宝营收91.89亿元,同比增长1.39%;归母净利润5.85亿元,同比减少15.11%。

显然,两者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而且兔宝宝已进入定制家居行业多年,生产定制柜类、地板和木门等木作,转型C端业务。

那么,在后房地产时代,广西人造板材怎么办呢?

随着消费端定制化、个性化、多样化市场需求的发展,广西人造板材亟待转型升级,也唯有转型升级,才有出路,才有未来。

转向哪里呢?

那就是以新质生产力为抓手,向智能高端转型。

一、淘汰并出清落后产能,不断培育龙头企业;

二、鼓励优势企业收购兼并中、小企业,实现规模效应;

三、实施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四、发力终端产品,补齐“林板家”短板;

五、研发新产品,提高板材附加值。

0 阅读: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