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其实差一点就能除掉朱祁镇,可惜致命原因导致满盘皆输

阿飞永 2025-04-23 09:45:03

1449年土木堡之变后,瓦剌先手握着明英宗朱祁镇这个"香饽饽",结果却在次年八月将他放归,据《明史·瓦剌传》记载,也先最初确实想用朱祁镇换点城池,但大明朝廷的反应让他始料未及——于谦等大臣迅速立郕王朱祁钰为帝,直接给朱祁镇办了"退休"手续,遥尊其为太上皇。

这一波操作直接导致也先手中的朱祁镇失去政治价值,不仅如此,自己还要供养这个"前皇帝",原本的“优质资产”反而成为负担。

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时间久了,瓦剌贵族也纷纷表示不满:"大明已有新主,留着这老皇帝,难道要给他养老吗?"。于是,经过双方多次磋商,朱祁镇最终还是穿着瓦剌赠送的羊皮袄,踏上了南归之路。

朱祁钰面对"失而复得"的兄长,表面上波澜不惊,其实内心已经抓狂了,据《明史纪事本末》载,当杨善提出迎驾方案时,朱祁钰先以"恐堕虏计"为由拒绝,但架不住瓦剌一心要把朱祁镇送回来,于是朱祁钰最终抛出了自己真正的心声:"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今复置大兄于何地?""若皆为此,则今皇帝将何以自处?"。

但于谦一句"天位已定,宁复有他",朱祁钰再也没有什么强硬的理由去拒绝,只好硬着头皮同意。

虽说朱祁镇已经被下岗,从皇帝太上皇,但毕竟曾经当了十几年皇帝,朝廷上下都有他的痕迹,而朱祁钰他自己才当了没几天皇帝,正统性也始终是个硬伤,所以朱祁镇一回来,朱祁钰立马感到皇位受到了威胁,路《明会典·刑律》记载,他甚至禁止官员私下称朱祁镇为"上皇",违者杖八十。

这还不止,朱祁钰决定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行动稳固自己的皇位。

首先,朱祁钰从太子之位下手,毕竟只有把接班人搞定了,自己才能放开手脚去处理剩下的事。

朱祁钰先是授意太监兴安散布"太子监国时啼哭御座"的传言(《明史·兴安传》),成功打造朱见深"孺子不可教"人设。

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先给内阁大学士们发放"年终奖"——每人白银五十两,接着发动文官集团集体上疏请求易储。据《明史·景帝本纪》记载,当时朝中正三品以上官员91人中,有87人签名支持,成功将儿子朱见济推上太子之位。

而随后“金刀案”的发生,更是给了朱祁钰一个完美的机会去彻底解决朱祁镇的威胁。

事情的起因是被囚南宫的朱祁镇将随身金刀赠予老太监阮浪,可阮浪随后则大方地送给了门下的王瑶,王瑶有个好友叫卢忠,他是锦衣卫指挥,得知金刀的事情后立马向朱祁钰告发:太上皇朱祁镇意图谋反,而这金刀就是最好的证据。

面对如此好的机会,朱祁钰立马抓了阮浪和王瑶,试图从他俩嘴里撬出朱祁镇谋反的“实锤”,可不管锦衣卫怎么审,两人始终坚持金刀只是作为礼物相赠送,没有其他意思。

随着卢忠一次次被传上公堂,眼看事情越闹越大,卢忠退缩了,于是开始装疯卖傻,当卢忠在公堂上突然跳大神装疯时,朝臣们瞬间看透:朱祁钰连自己的特务头子都镇不住了,似乎没有多大投资的价值了,这也直接催化了后来的夺门之变。

而随着王瑶在狱中“突发疾病”,这标志着朱祁钰彻底失去除掉朱祁镇的机会,金刀案的虎头蛇尾,折射出朱祁钰对朝廷从未真正掌控过。

事实也正是如此,景泰帝看似坐拥紫禁城,实则困在前朝留下的文官集团、勋贵集团、宗室集团的三重包围网中。当他试图借金刀案真正拿下朝廷控制权时,放眼望去全是阻力,这也解释了为何景泰帝连个宦官都拿捏不住,但凡朱祁钰对朝廷的掌控力强一些,锦衣卫想审出什么想要的口供都不难。

另外,数据不会说谎,据《明史·兵志》统计,京城三大营将领中,景泰嫡系仅占29%,经济上,盐引专卖收入占景泰朝岁入的六成,而盐商集团多与南宫暗通款曲。

除了这些,最致命的是继承危机,前面说过,朱祁钰好不容易才把儿子朱见济推上太子之位,结果朱见济意外夭折,这下好了,朱祁镇没除掉,继承人也没了,朝廷之上的局势开始变得对朱祁钰不利。

毕竟随着朱见济的夭折,朱祁钰成了孤家寡人,与其在他身上投资,还不如重新抱上朱祁镇的大腿,于是,据《国榷》统计,1453-1457年间关于立储的奏疏多达127份,这也最终演变为"夺门之变"的铺垫。

公元1457年,石亨等人夜闯南宫时,守卫部队的"配合"程度,更是暴露了景泰帝对禁军的控制力已如漏勺。

当1457年正月十七日的晨光照进奉天殿,朱祁钰始终没能拿下的那把金刀,最终化作刺向他自己的利刃。

0 阅读:52

阿飞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