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最看不起谁?会议上痛斥:奴才做久了,在主子面前伸不直腰

六点资讯集 2024-05-08 05:03:44

1956年,国务院负责人在报告中提到中国是否应该完全依赖苏联的援助,引起了毛主席的深思。毛主席用一个富有哲理的比喻提出了疑问:“我们现在就好像贾桂一样,你让他坐下,他就说自己已经站习惯了,这完全就是当奴才当惯了。”这个“贾桂”到底是什么人物,会让毛主席如此感慨呢?

其实,贾桂是京剧《法门寺》中的角色,虽然他只是虚构的人物,但他的形象却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个性。故事发生在明朝明武宗时期,刘瑾作为专权宦官,贾桂则是他身边的一个小太监。贾桂的奴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刘瑾想让他坐下来谈话时,贾桂却婉言拒绝,表示已经习惯站立,这种奴才气质令人印象深刻。

毛主席对贾桂的形象印象深刻,早在1949年他观看京剧《法门寺》时,就对这个角色印象深刻。后来,在经历了一些事情后,再次看到贾桂,他有了不同的感悟。在《论十大关系》中,毛主席特意提到了贾桂的形象,强调了奴性思想的危害。

毛主席警示说,奴才久了,就会习惯了奴性,连自己的言行举止都充满了奴才气息。他认为,党员干部不能永远被别人牵着走,必须要有独立思考的自尊心,不应该觉得事事不如人,在外国面前连腰都抬不起来。

1956年时,中苏关系的恶化让很多国内科研项目受到影响,中国的科技发展陷入停滞。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认为,没有苏联的支持中国就无法建设,这种观点引起了毛主席的警觉。他认为,这反映了国内一些人缺乏民族自信心的问题。

毛主席敦促党员干部要有自信,要相信中国自己的力量。他指出,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风骨,虽然近百年来在科技上落后,但从五千年的文明上看,中国在创新领域绝对不逊色于任何国家。毛主席强调,中国要想自强,必须先自信,不能因为失去外部支持就失去信心。

毛主席的这番讲话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中国在科技、经济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这归功于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精神。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再是过去被动依赖他人的局面,而是站在世界科技前沿的领导者之一。

毛主席最后告诫说,中国人不能像贾桂一样,习惯了奴性,站都站不起来。我们要以自信、自豪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不断推动中国的发展进步。

14 阅读:2105

六点资讯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