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学博士张竞生写出《性史》后,惨遭国人痛骂,最终结局如何?

文史天下 2024-05-24 23:40:29

上世纪20年代中后期,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思想解放潮流余波犹在。1926年,时局扰扰,在社会舆论界,著名性学家张竞生勇闯学术禁区,煌煌大作《性史》问世,它在文化界带来的震动堪比当时正在进行的北伐战争。

此书比美国的《金赛性学报告》还要早上20年。一经出版,便引起了一场文化界的大讨论,攻讦者、痛骂者居多,当时只有周作人等寥寥几人著文为其辩护。一时间,张竞生被人们冠以“买春博士”“大淫虫”等骂名,因为《性史》一书,他成为民国三大“文妖”之一。

可以说,张竞生在当时全国范围内经历了一场“社会性死亡”。那么,后来他最终结局如何呢?

张竞生是我国最早的一批留法博士,1919年,他获得法国里昂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1年,受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邀,前往北大担任哲学系教授。任教期间,他发起组织风俗调查委员会,亲自担任该会主任,把性习俗也列为调查内容之一。并于1926年5月编成《性史》(第一集)出版,在社会上引起极大轰动,有人戏称张竞生为中国首位“性学博士”。

当时又有不法书商以卑劣手法盗用张竞生的名字出版多种黄色集子,致使他身败名裂。到了晚年,他认识到出版《性史》的根本错误所在,不应该把价格定的过低,使得人人可以买得起。书中只有性叙述,并无科学方法的结论。使得读者把《性史》当做猎奇或淫秽之书来读,南辕北辙。

1926年,声名狼藉的张竞生在上海开设了一间美的书店,并创办了《新文化》月刊。几年后,张竞生再度赴法。1933年,张竞生从法国归来回到广东。当时主政广东的陈济棠是他的同学。为了照顾张竞生的生活,陈济棠给他挂了个“实业督办”的空衔,让他主编杂志报刊。

在广州工作一阵子后,张竞生觉得生活很是无聊,遂回到家乡饶平县。他打算为乡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搞起了农村建设。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组织乡亲们修通了饶钱公路,兴建了四个苗圃,并引进了台湾的良种甘蔗和优质桐油树种。

抗战全面爆发后,日军进逼广州。国难当头之际,张竞生挺身而出,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先后创办了几所农业职业学校,讲授农业生产知识,自己也从事农业生产,并指出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抗战中后期,他多次严辞拒绝汪精卫请他到南京出任伪职的邀请。

抗战胜利后,内战烽火又起,张竞生曾到南京等地游说,希望能化干戈为玉帛,让农民休养生息。但被国民党要人拒见,无奈,他只得陈野菜于中山陵洒泪而归。不久,张竞生又渡海访越南、柬埔寨、泰国和印度等国,鼓励华侨团结自助,兴学育才。

建国后,张竞生曾任饶平县生产各荒委员会主任、广东省农林厅技正等职。上世纪60年代后期,作为疏散对象,张竞生被送到饶平县樟溪厂埔村,住在一间茅棚里。1970年的一天,他突发脑溢血,82岁的张竞生就这样告别了人间。10年后,他的遗骨由其子移葬故乡。

张竞生的《性史》出版时,鲁迅先生评论“张竞生的这些主张怕是要到25世纪才能实现。”只能说,在当时张竞生走的太超前了,性文化还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土壤。

不可否认,性文化里有许多积极的因子,但其负面作用仍不容忽视,我们都要用正面积极的健康心态去平和对待!

0 阅读:75

文史天下

简介:这里有黑历史、冷知识、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