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工程师们怎么能这么"三心二意"?

科技焦点 2019-01-12 18:19:29

前段时间看到几则新闻,大家感受一下画风,说真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阿里巴巴变得有些让人"看不懂"。

阿里巴巴公布一项人工智能新进展,已可准确测量肝结节,对判断肝结节是否为恶性和临床医疗有促进作用,也正在研究是否可以用于判断肝癌。

阿里巴巴在内蒙古旱区试水新的物联网灌溉技术,试用一年,省出了1.5个西湖;

阿里云最近又盯上养猪场,母猪是否怀孕可用AI诊断,这技术广泛应用有可能有效解决猪周期问题。

由电商发家,到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势可高屋建瓴,头衔数不胜数。但阿里巴巴似乎都并不care。

母猪能不能多生一头崽,沙漠里还能不能多种一棵树,技术能不能帮解决一些社会问题……阿里巴巴对这些事乐此不疲,人们心中却疑云密布:"为什么阿里巴巴这么不务正业?!"

——为什么要?

——为了什么?

/关于理想主义/

过去的2018年,金庸先生逝世时,马云在微博发出过这样一段文字。

这段故事,揭开了阿里与金庸先生的一段缘,也揭开了阿里巴巴"侠骨柔肠"的面纱。

阿里巴巴的员工花名传统来自于武侠小说:风清扬、逍遥子、铁木真、郭靖……是英雄不问出处,也是天下风云出我辈。

总之,伴"侠"而生的阿里巴巴,生来带着古道热肠、侠骨柔情的气质。阿里18周年超级年会马云演讲时就说过:

让阿里巴巴能坚持18年,是因为坚持理想主义。这世界上永远有公司比阿里会赚钱,但这个世界需要有人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杭州热心市民马先生,还曾经在名不见经传时留下了"呵斥偷窨井盖小偷"的传说。

1995年的某一天晚上,五六个大汉在马路上撬窨井盖时,只有瘦小的马云鼓足勇气站了出来说:"给我抬回去!"

这在现在看起来有些"热血"的行为,却吸引了一群和马云一样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青年,他们从湖畔花园开始,创造了一个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中国互联网神话。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说回"不务正业"这件事——为什么要?一位网友留下了一段这么的评论。

我深信,这样的一些事情已经成为了阿里巴巴人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与世界接触所回馈的科技温度感。

当全世界都在为你的商业成功而欢呼雀跃,阿里巴巴选择另一条路来保持头脑清醒,或者说他一直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商业的天板由技术来突破,技术是革命的动力,温情则是开在荆棘路上的花朵。所以这一点都不奇怪,当你看到阿里巴巴的工程师出现在各种清奇的场景里:

阿里云工程师代立晨用物联网技术打造了一个智能之家,可以声控照明、家电和窗帘的开关他不收任何的钱,为的是解决视障人士刘京川的生活起居困难。

除了这些,阿里巴巴的工程师还跑到山区工厂,大型养猪场里面,为的是更了解生产和养殖工艺,优化人工智能的算法,从而让企业增产降本……

当第一个人开始这么做之后,他身边的人都会开始这么做,并且都习以为常。

我们不能简单定义阿里巴巴到底做这些为了什么,大家喜欢看结果,阿里巴巴却喜欢跟你讨论过程、原因以及下次能不能做得更好。

我相信,这大概也让人疑惑的原因,就和马云当年小巷口见义勇为的做法如出一辙——不合群、难以理解、一般人也做不来,但莫名地让人感到心潮澎湃。

上面的这些是帮助人,但阿里巴巴的工程师们同时还在思考如何用技术来保护野生动物。

为了让非洲的一头大象不再遭受伤害,阿里巴巴为它带上了具有追踪器功能的颈圈,实时追踪其运动轨迹,当她及家庭成员有遭遇风险可能时,就能提前预告给当地巡护员;

为了保护濒危动物江豚,中科院的工程师们和阿里巴巴的物联网技术工程师们花了4年时间,研制出一种非侵入式的江豚定位系统。

这一切的让我又想起金庸老先生,郭靖跟杨过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所谓"不务正业"/

"不务正业"?说到现在,其实大家都已经发现:这并非向阿里巴巴提问,也不是诘问世人,这更像是在这俗世中对遗世独立者的赞叹。

你也许看不到阿里巴巴到底想要成为"什么",那你可以看到它的"情怀"和"偏爱":就如马云微博头衔一样——乡村教师代言人,一直很安静,就待在那里。

这个时代,在商逐利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我们很难再找到跟阿里巴巴一样"傻气"的公司,去坚持做这些看上去对"营收"、"利润"没有帮助的事情。

相反的,阿里巴巴还要为此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冗长的周期,它甚至不能停止。

这个世界的可怕之处在于,当一个坏人偶尔做一件好事,会被表扬;但当一个好人偶然不做好事了,反而会被责骂。

人间不值得的,所以阿里巴巴为什么还要去做这些事情?我猜阿里巴巴可能会反问你:为什么不呢?

就和那句名言一样:没有值不值得,只有愿不愿意。

或许做上面的这些,阿里巴巴的工程师们一开始根本没有想这么多,只是当他们感觉到被需要时,他们就会出现,去做这件事而已。

0 阅读:9

科技焦点

简介:主打数码产品咨询、上手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