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特朗普重返白宫,伊核问题再次成为全球焦点。特朗普一边释放出谈判信号,一边又不忘祭出“极限施压”的大棒。然而,德黑兰方面始终保持沉默,白宫的耐心最终告罄。近日,《德黑兰时报》报道称,特朗普已向伊朗下达最后通牒:要么谈判,要么动武。
说白了,美国给伊朗只留下了一个选择——“不谈就打”。面对美国如此赤裸裸的威胁,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态度强硬,明确表示“伊朗不会接受某些‘霸凌政府’的谈判要求”。伊朗这份强硬态度背后,既是对国家主权的坚守,也是对美国外交霸凌的有力回击。事实上,美国与伊朗之间的恩怨由来已久。2015年,伊朗与美国及其他大国签订了《伊核协议》,承诺限制核计划,以换取西方解除制裁。然而,特朗普在第一届任期内单方面撕毁协议,重启制裁,直接导致了伊朗国内经济雪上加霜。如今,特朗普卷土重来,企图通过威胁和极限施压让伊朗再次屈服,但这一次,伊朗显然不会再掉进同样的陷阱。就在特朗普放狠话之后,中俄伊三国迅速作出回应——决定在伊朗恰巴哈尔港附近举行“安全纽带-2025”联合军演。中国国防部证实,演习将在3月上中旬进行,中方将派出052DL型导弹驱逐舰“包头舰”和综合补给舰“高邮湖舰”参演。演习科目包括打击海上目标、临检拿捕、损害管制和联合搜救等,目的在于深化中俄伊三国的军事互信和实战合作。虽然三国均表示演习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但在当前国际局势下,这场军演的政治信号相当明显。首先,这次军演是对中东能源安全和贸易走廊的有力支撑。伊朗是中国的重要能源供应国,同时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恰巴哈尔港位于阿曼湾,是波斯湾石油出口的必经之地,全球约20%的原油运输都经过这条航道。确保这条航道的安全,对中俄伊三方而言,都是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关键之举。其次,中俄伊三边安全合作正逐步常态化。过去三国多次进行军事合作,从军港互访到联合演习,如今已在向常态化联合巡逻机制过渡。这意味着中俄伊在中东乃至全球安全领域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共同构筑起区域安全屏障。最后,这次军演也是对美国“军事威胁论”的直接反击。美国惯用“威胁论”抹黑中俄伊的军事合作,试图挑拨地区局势,但这次演习本质上是“非对抗性”的,目的是确保中东地区航道的安全与稳定。美国若借机炒作,恐怕只会让自己更加被动。中俄伊联合军演的时机和地点都耐人寻味。正值美国对伊朗极限施压之际,三国迅速展开军事合作,表明中俄伊已经在战略层面形成共识:不允许中东再度陷入动荡。美国若继续采取军事威胁手段,极可能在中东陷入新的泥潭,反而为中俄伊联手提供更多战略空间。
总而言之,特朗普的“极限施压”并未让伊朗屈服,反而促成了中俄伊的战略联合。这场联合军演,不仅是对美国单边主义的有力回击,更是中俄伊在全球安全格局中的一次重要亮相。中东局势的未来走向,或许正悄然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