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的强大史只有3代,从弱小到强大,只经桓公、武公、庄公。郑国在庄公时期达到巅峰,可又急转几下,快速灭亡。庄公在位期间打了周天子,庄公死后,周朝对郑国也不再亲近,要知道就算是五霸也是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就算看不上天子,还是尊敬的。而庄公死后,诸公子内乱,让郑国彻底失去了发展机会。

公元前720年,祭足割麦之后,庄公见周天子无责备之意。可庄公心怀不安,决定去周王室朝见周天子。这时候齐使前来传齐僖公命令,邀请庄公前往石门会盟。郑、齐两国相距甚远,齐僖公为什么决定跟郑国合作,原来齐国的盟友鲁国,跟宋国结亲。而齐侯将目标转向西方的郑国,庄公跟齐侯在石门见面后,相谈甚欢,两国结成同盟。期间,齐僖公询问庄公“世子可曾婚配,欲将女儿嫁给郑世子,结两姓之好”。庄公返国之后,将结亲之事跟世子忽提及,姬忽说:“今郑小齐大,娶齐女日后必会被齐国掣肘”。况儿子志在自己,怎么可以仰仗婚姻。庄公知世子的志向后,也不再强求。后齐使入郑询问结姻之事,庄公如实跟使者说,使者回国后,如实跟齐僖公说了缘由,僖公认为郑世子有大志,而且谦虚异常,此事就告一段落。

次年,庄公正在开朝会,卫国使者传来卫桓公去世的消息。询问来使,庄公得知州吁弑君之事,庄公感慨,郑卫之间将有大战,朝臣不解。原州吁本就是好勇斗狠之人,今继位为君,而郑卫之间有嫌隙,州吁必兴兵攻郑来缓解国内矛盾。州吁是卫庄公庶子,他生性好武,品行不端,可卫庄公就是溺爱他,卫庄公死后,嫡子公子完继承君位,为卫桓公。而州吁与卫桓公素有矛盾,在桓公去周王室吊唁之时,州吁联合桓公弟公子晋弑杀卫桓公,自立为君。州吁为了转移国人的仇恨,决定用兵,可对哪国用兵成了难题。石厚说:“先君与郑国有恩怨,如要立威,唯郑也”。石厚是卫国大夫石碏的儿子,因行为不端跟州吁臭味相投,两人密谋了弑君之事,州吁继位,石厚自然得到重用。

可郑国跟齐国达成盟约,攻打郑国,齐国必会从背后捅刀子。石厚建议,伐郑之事必须带上宋、鲁两国,宋国在诸侯国中是公爵,可以起到带头作用。鲁国是姬姓诸侯国中最尊贵的,有此两国相助,再拉拢陈、蔡两国,合五国之师攻郑,郑国必败。州吁觉得此计甚妙,陈、蔡两国是周室的小弟,今郑、周之间有矛盾,容易掌控。可宋、鲁两国是大国,怎么会听从我们的命令。原来宋国先君宋宣公跟弟弟宋穆公关系非常好,宋穆公死后没有立自己的儿子为君,反而立兄长的儿子与夷为君,公子冯就投奔郑国。我们可以以公子冯为由头劝说宋公出兵。而鲁国,鲁国的大权掌握在公子翚手中,鲁侯没有实权,以重金贿赂公子翚,鲁国必出兵。

在州吁的运作下,五国合兵,甲车一千三百乘,直奔郑国东门。庄公对这次诸侯联军攻郑很不屑,明白这只是乌合之众。宋国目标是公子冯,庄公护送公子冯去到长葛,立刻带领宋军向长葛杀去,鲁、陈、蔡三国无意跟郑国为敌,郑国派出一小股军队出城,佯装跟卫军作战,战败而逃。卫国赢得表面的胜利,州吁志得意满,回国而去。州吁战胜郑国后,发现民众没有接受自己成为君位,反而国内民怨沸腾。石厚说:“我父亲石碏,昔日为上卿,主公如果可以让他入朝,必可以安定民心”。石碏以生病为由,坚决不入朝,州吁于是让石厚入请教石碏如何安抚民心。石碏说:“君上可以去洛邑朝见周王,得周王同意,国人还有什么可说的”。今陈侯深受周王宠爱,我卫国与陈国交好,君上可先去陈国让陈侯通禀周王,这样君上再朝见天子。

石碏在君臣二人启程前告诉陈侯州吁和石厚弑君夺位之事,在君臣二人来到都城后,就被陈侯所擒,二人才知道是石碏所为。州吁被关押在濮邑,石厚则关押在陈都。陈侯于是知会石碏两人被抓,石碏是卫国忠臣,将石厚和州吁处死。石碏迎立卫桓公之弟公子晋从邢入卫,是为卫宣公。尊石碏为国老,世世代代在卫国为卿。陈国帮了卫国这么一个大忙,两国的关系更加亲密。卫武公跟郑武公在王室同朝为官,郑国发展迅猛,而卫国却频发内乱,令人唏嘘。郑国在解除诸侯联军之后,庄公本想打听一下公子冯的消息,公子冯已经逃到京城,庄公假意安慰一下。于是就跟朝臣商讨一下如何反击,卫国已立新君,州吁之事与新君无关,而宋国却出兵犯我国土,必兴兵讨之。实则宋国已经对郑国的发展产生威胁,庄公就派使者去到陈都求和,陈侯不敢得罪宋、卫两国,不受。庄公大怒,兵车五百乘,讨伐陈国,陈侯大惊,与郑国交好。

可宋国是公爵国,如果贸然讨伐,必被诸侯所拦。祭足劝说庄公去朝见天子,如得到天子的命令,剩下的就好办了,庄公于是朝见天子,桓王一见庄公就对庄公割麦之事阴阳怪气,庄公大怒,朝见不欢而散,天子以礼貌的赠送郑国两车绸缎。庄公以两车绸缎假传天子受命郑国伐宋,宋殇公得知后,欲和庄公讲和,庄公不受,郑齐联盟,齐国出兵300乘,而鲁国公子翚贪财,庄公以重金许之,鲁国出兵200乘,三国联军进攻宋国。战争开始后,公子翚率先攻下宋国老挑,郑庄公随后进行战略部署,令颍考叔会同公子翬攻打郜城,高渠弥和夷仲年攻打防城。

宋国也不是软柿子,郑庄公亲征,郑都由世子姬忽留守,宋殇公联合卫国,以孔父嘉为将,出其不意进攻郑都。姬忽向庄公告急,郑国大军回首,宋、卫联军只在城外劫掠一番离去。宋、卫联军在途径戴国时,戴国认为宋、卫两国侵国,产生矛盾,孔父嘉大怒,只会蔡国,准备一举灭亡戴国。庄公命公子吕率军救援戴国,三国认为公子吕昔日输给石厚,也不是什么大人物,使得公子吕带兵进入戴城。公子吕进城后逐出戴君,灭亡戴国。戴人苦战已久,也就没有抵抗。戴君只能带着家眷向西投奔秦君,郑国不费吹飞之力灭亡戴国。

孔父嘉见郑国白白得了戴城,心中大怒,誓要与郑国决战。其手下劝说,如今公子吕在戴城,庄公用兵疑也,难保庄公将我大军包围,应立刻撤退。孔父嘉不许,决心一战,结果联军被郑军里应外合,卫将右宰丑战死,孔父嘉落荒而逃,三国车马均被郑国所俘。战事结束,庄公以郕、许两国不派兵援助郑国为由,联合鲁国、齐国率兵讨之。时公子吕去世,正卿之位暂缺,庄公与世子忽商量,庄公属意高渠弥,世子忽以高渠弥贪婪且狠辣为由劝说庄公,世子忽认为祭足有才且忠心,于是庄公立祭足为正卿。当时公孙阙和颖考叔争着当先锋,庄公调和说:“你二人皆是我的重臣,不能因为这件事伤了和气,二人才作罢”。后在攻打许都时,颍考叔英勇作战,使公孙阙妒忌,公孙阙射杀颍考叔。庄公顾及公孙阙的心情,于是不再追究此事。

宋国的太宰华督见孔父嘉妻子貌美,想要据为己有,于是在城中散布谣言,宋公继位十年,却发生十一次战事,全是孔父嘉所为。引发百姓对孔父嘉的不满,于是华督杀孔父嘉,夺其妻子,宋殇公得知后大怒,华督害怕宋殇公对其不利,于是弑杀宋殇公,去郑国迎立公子冯为新君,为宋庄公。宋庄公继位,与郑伯、齐侯、鲁侯会盟,约为兄弟之国。齐侯在会盟期间,听说北戎率军进攻齐国,齐侯知道这次戎狄来势汹汹,就求救各国,郑庄公得知,派世子忽为主将,高渠弥为副将,率战车300乘救援齐国,戎狄大败。齐侯想要将女儿嫁给世子忽,世子忽以此功非我一人再三推辞,齐僖公大怒,认为世子忽看不起齐国。世子忽回到郑国,庄公大喜,说:“吾儿何患无妻”。将陈侯之女嫁给世子忽,而齐侯之女文姜嫁给鲁桓公。

而周桓王听说郑国假命伐宋,大怒,认为郑伯看轻王室,于是将郑庄公的权力给了虢父,庄公直接5年不朝,天子决定征郑,召告诸侯出兵,陈、蔡、卫、虢四国出兵协助周天子。郑庄公采用了子元的建议,让曼伯率领右方阵的军队,祭仲率领左方阵的军队,原繁、高渠弥率领中军跟随自己,摆开“鱼丽之阵”。战斗开始后,郑军集中优势兵力先攻打左翼实力较弱的陈国,陈国军队因国内内乱本就缺乏斗志,很快败下阵来四散奔逃。蔡国和卫国的军队见状阵型混乱,也开始溃败。郑庄公随即集中主力向周天子所在的中军冲去,左右两翼向周军合围,周军大败。郑国的祝聃还一箭射中了周桓王的肩膀。

祝聃告庄公,天子兵败,我们应一鼓作气,生擒天子。庄公却认为,如果杀掉天子,有弑君之嫌,祭足说:“此战已经让天下见识到郑国的强大,如今应主动认错,将与周军作战的影响降到最低”。于是祭足带着礼物去朝见天子,说:“我君射到天子,是乃手下无意之举,望天子赎罪”。庄公征周回来,大病一场,知命不久矣。将祭足叫到身前,我有十一个儿子,处世子之外,公子突、公子仪、公子亹皆有才能,而世子比较懦弱,不适合为君。祭足说:“世子多次出征,在国中有贤名,而且是嫡长子”。庄公不语,将公子突派往宋国,希望能解决兄弟之争,不久,庄公去世,世子忽继位,为郑昭公。

郑庄公的眼光还是不错的,郑庄公死后,郑国陷入了长达20年的内乱,换了五代国君。郑国也由此衰落,其实郑国的地缘位置就决定郑国的上限不高,没有后方缓冲空间,且位于天下之中,且邻国是周王室,肯定不能灭亡。郑国的衰落也是令人唏嘘,庄公在死后没有处理好继承人问题,郑国只能陷入臣弑君、兄弟相弑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