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可视为苏联解体后的遗留问题。苏联和平解体违背常识,实际上掩盖了内部矛盾。这些矛盾虽未导致破坏性事件,但依然存在,并会逐渐积累。当矛盾无法调和时,就会爆发如俄乌冲突这样的事件。对普京而言,俄乌冲突不仅是解决俄罗斯地缘危机的关键之战,也是整合前苏联关键区域的必要措施。前苏联的三大核心区域包括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在俄乌冲突前,白俄罗斯和乌克兰都与俄罗斯保持距离。特别是白俄罗斯,在2002年普京提出“俄白两国一体化方案”时,白俄罗斯反应强烈,担心被吞并。卢卡申科当即拒绝,并表示不会成为其他国家的一部分。这激怒了普京,他减少了白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卢卡申科强硬回应,使两国关系降至冰点。随后,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加剧了普京的危机感。为了防止白俄罗斯也加入北约,普京在2017年向白俄罗斯示好,并让出部分能源利益。
卢卡申科深知,白俄罗斯若加入北约,将面临俄罗斯的军事打击。因此,他一直试图在美西方和俄罗斯之间保持平衡。现在,随着普京态度的转变,两国关系得以修复。此时,乌克兰开始挑衅普京,最终导致俄乌冲突爆发。对普京而言,这场冲突是俄罗斯重新崛起的关键,必须整合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这两个核心区域。白俄罗斯起初最危险,但卢卡申科巧妙地利用各方力量维持自身地位。而乌克兰因过于偏执,失去平衡,最终陷入悲剧。
俄乌冲突持续三年多,特朗普上台后推动与俄罗斯和谈,导致欧洲和美国态度逆转。之前欧洲极力主和避战,例如马克龙反对彻底消灭俄罗斯,主张帮助乌克兰获胜而非对抗俄罗斯。他多次尝试联系普京未果,显示出双方立场的差异。
以上内容出自《一位总统、欧洲和战争》,由马克龙亲口揭露。在俄乌冲突初期,欧洲持反对态度,而美国则煽风点火。特朗普与普京会晤后,美欧立场反转:美国寻求和平,欧洲却主张继续战斗。这表明欧洲在这场冲突中受损严重。然而,欧洲也需自省,多年来一直缺乏军事准备。早在2018年,特朗普就曾警告过欧洲。
美国保护德国免受俄罗斯威胁,但德国仍向俄罗斯支付巨额资金。美国保护德国、法国及其他欧洲国家,而这些国家却与俄罗斯进行能源交易,这不合理。德国对北约的国防支出仅占其GDP的1%,而美国则贡献了4.2%的GDP。这对美国及其纳税人不公平,要求德国立即增加国防开支,而不是在未来十年内逐步增加。特朗普回归后,不会轻易给予欧洲好处。“出来混,迟早要还”,欧洲现在所处的困境正是在偿还债务,而且是加倍偿还。
第三点:俄罗斯的表现越来越奇怪。第二个令人惊讶的地方是,俄罗斯的表现越来越不尽如人意。要知道,特朗普在国内外压力下与普京进行俄乌谈判,这对俄罗斯来说是个好机会。俄罗斯应抓住机会,在乌东和库尔斯克等地发动攻击,争取迅速击败乌克兰或取得重大军事胜利。如果俄军能做到这一点,泽连斯基就不会敢在白宫强硬对抗特朗普。泽连斯基敢于对抗,是因为他认为前线还能支撑,没有崩溃。然而,俄罗斯的反攻迟迟未见,库尔斯克也未收复。美国和俄罗斯谈判对乌克兰前线产生了负面影响。这是否意味着普京策略失误,还是俄军能力不足?
对于普京来说,尽管有人认为他想结束俄乌冲突,但笔者并不认同,因为乌克兰尚未被完全整合。即使他占领了乌东四州,乌西地区仍可能成为“反俄急先锋”。换句话说,乌克兰和欧洲并未真正屈服,只是被迫接受现状,这将导致未来的更大反抗。届时美国置身事外,俄罗斯却要面对更多的战争。因此,不如先彻底击败乌克兰再进行整合。所以,普京深思熟虑后没有响应特朗普的和谈提议,而是发起了更强烈的攻势。这也反映了他对特朗普能力和动机的怀疑。一方面,特朗普目前四处树敌,可能会自食其果。另一方面,美国推动美俄和谈面临巨大阻力。
俄军的表现与其经济和科技能力相关。鉴于俄罗斯现状,俄军无法吞并乌克兰,所以冲突会持续。普京未配合特朗普推动和谈,导致冲突拖延。俄乌冲突短期内难以停火。未来可能会出现“俄罗斯胜而不利”的局面,因为各方都不希望出现强大的沙俄或苏联。
看第一句就知道你在放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