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四大金刚”,开国元帅占了三位,最后一位有些特殊!

文史风云 2024-05-25 20:56:38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82年,十二届一中全会召开之后,邓公正式成为中央军委主席。

与此同时,中央还任命了四位军委副主席。

这四位副主席,可谓是邓公政治生涯中的绝佳搭档,所以人们也戏称这四位副主席是邓公身边的“四大金刚”。

那么,四大金刚,都是何许人也?

风雨同舟

第一位,便是叶剑英元帅。

叶剑英一生之中,为国家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以说,邓公能够顺利复出,也离不开叶剑英的帮助。

叶剑英和邓公,是从风风雨雨中走出来的革命战友,所以,彼此之间惺惺相惜。

在建国之后,两人也长期在工作上配合,叶剑英对邓公的才华非常认同,也正因如此,后来他才力排众议,支持邓公的复出。

两人的命运轨迹,其实也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曾经受到过错误的批判,丢掉职务。

叶剑英

但他们都没有计较个人得失,不管多么困难,都始终把国家安危放在第一位。

邓公被下放江西之后,叶剑英一直很关心他。

尽管当时他也处在漩涡之中,但后来,他有机会见到王震的时候,第一时间却还是向他打听,邓公的身体如何,一家人是否平安。

当时,王震告知叶剑英,邓公一家人的生活有些困难。

叶剑英听罢十分着急,对王震说:“你赶快回去照顾他,中国可以没有叶剑英,不可以没有小平同志!”

而当叶剑英重返岗位之后,依旧时时刻刻惦念着还没有回归的邓公。

在写给毛主席的信中,叶剑英反复提出,应该尽快把邓公接回来。

因为,邓公的眼见和智慧,决定了他是将来最适合的接班人。

叶剑英的努力最终有了效果,1973年,邓公终于在叶剑英的期待之中返回了北京。

叶剑英第一时间前去探望,并再次写信给毛主席,提出让邓公来主抓军委工作。

只可惜,邓公这次复出时间不长,又再次沉寂。

但是,叶剑英并没有放弃,在四人帮粉碎之后,叶剑英依旧第一时间想到邓公。

当时,邓公身上还充满争议,许多人仍旧认为邓公是有错的,不同意邓公回归。

但叶剑英却力主这件事,于是在1976年年底,中央先是恢复了邓公看文件的权力。

随后又在一月份,把病中的邓公接到了玉泉山来休养。

3月14日,华国锋在会议上正式宣布,让邓公重新出面工作。

而这每一步背后,都有着叶剑英的推动。

因为,叶剑英比所有人都清楚,邓公对于中国的重要性。

在此之后,叶剑英也一直陪伴在邓公的左右,成为了邓公最得力的工作助手,他是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不可缺少的核心成员。

叶剑英曾经写过一句诗——“矢志共产宏图业,为花欣作落泥红。”

这句诗,可以很好地概括他一生的政治成就。

他总是在关键的时刻挺身而出,一次又一次的帮助党和国家做出正确的选择,为一代又一代的领导人保驾护航。

如果没有叶剑英,中国的许多历史进程都会发生改变。

莫逆之交

四大金刚之中的第二位,是聂荣臻,又一位开国元帅。

聂荣臻

关于邓公和聂荣臻之间的情谊,邓公的女儿曾经写下这样一段,饱含深情的文字:

“父亲和聂荣臻伯伯,72年的革命战友,72年的亲如兄弟的浓厚友情,此种豪情,此种风采,任你抚古述今,知晓中外,又能找到几人可以与之相比?”

早在法国留学的时候,邓公便结识了聂荣臻,两个人是四川老乡。

而且,聂荣臻作为学长,对初来乍到的邓公颇为照顾。

在工作上,两个人更是亲密无间的战友,他们在街头巷尾奔波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闲暇时也常常促膝长谈,研究救国之道。

不过,离开法国之后,两个人分赴两地进行革命,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取得联系。

再次见面,是在凶险的长征之路上。

那时,聂荣臻已经成为红一军团的政委,而邓公则被任命为红一军团的宣传部长。

从此之后,两人展开了更为紧密的合作。

聂荣臻对邓公的工作能力心服口服。

在长征路途上,邓公编写了大量的宣传纲领,并且深入群众,积极进取。

在邓公的努力之下,红一军团的宣传效果远超其他部队。

在作战方面,两个人也配合得十分完美,多次率领部队打退敌人进攻。

从土地革命一直到抗战,两个人可谓是同生共死的情谊。

不仅在工作上亲密无间,他们对于彼此的生活也非常关心。

1936年的时候,邓公曾经身患伤寒,性命垂危。

幸好,聂荣臻及时得到消息,将张学良送来的一批牛奶,全都留给了邓公。

靠着这些营养补充,邓公才终于转危为安。

解放之后,聂荣臻由于身体状况不佳,长期休养,直到1956年才恢复。

当时,邓公专门找到聂荣臻,问他今后想担任何种工作?

聂荣臻的选择很多,但从青年时代,聂荣臻一直想的是实业救国,科技兴邦。

所以,他当即对邓公提出,想要在科学技术方面下功夫。

邓公明白聂荣臻心中所求,所以也立刻上报中央,促成了这件事情。

70年代,邓公复出之后,着手进行了多项改革,聂荣臻也始终默默支持。

针对邓公的南方谈话,聂荣臻做出了如此评价:“小平同志了不起!这个谈话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能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能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就是因为坚持了小平同志的思想。按照小平同志的思想搞下去,我国的改革开放就会有更大的发展。”

“小平同志了不起”,是聂荣臻晚年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他发自内心地支持邓公的改革。

就连遗言之中,聂荣臻还提到了邓公最牵挂的改革开放问题,他说:“我入党70年,从未脱离过党的岗位,始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我虽然对党没有做过多大的贡献,但对党交给我的任务都是坚决完成的。我相信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坚信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十分正确的……”

志同道合

第三位,是徐向前元帅。

早在1978年,徐向前便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

当时,徐向前身体虚弱,重病缠身。

但是,面对国家的嘱托,他还是不辞辛劳,一心扑在工作岗位上。

徐向前

徐向前和邓公在政治上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针对邓公指出来的问题,徐向前永远能够第一个理解,并给出解决的方案。

在军委,徐向前就是定海神针,有他在,邓公推进改革便有了更多的信心。

1980年,邓公决心精简军队的时候,徐向前便是他的左膀右臂。

当时,一听说中央要精简几十万军队,许多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这件事情搞不定,更有些同志暗地里抱怨,不肯配合。

但徐向前却在会议上鼓励大家说:“在座的都是老同志,六十岁以下的不多,但大家壮心不已,都有一股劲,有信心,都想把军队建设搞上去。所以尽管军队的问题成堆成山,只要有这股劲,我相信是能够把我们军队搞好的。”

徐向前在这个关键时刻的支持,让邓公十分感动。

后来,邓公又提出应该对政府机关进行精简。

因为,当时大量的干部空占职位,不做贡献,已经严重拖慢了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

而且,政府中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许多干部年龄过大,思维已经跟不上时代。

因此,他们需要给年轻人让位。

邓公这个命令一下,自然又激起了不少反对声浪,徐向前却依旧坚定不移的支持。

为了以身作则,徐向前还在1980年八月,先拿自己开刀,主动辞去了国防部长以及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给大家带了一个好头。

在军委任职期间,徐向前更是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为新中国争取长期的和平环境。

这同样也是邓公的想法,邓公早就提出:“仗打不起来这个话,我们多次讲过,过去讲十年,现在过了几年,还可以说十年。”

徐向前则补充说:“依我看,打局部战争是可能的,打核战争、世界大战的可能性比较小。还可以争取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和平环境。”

也正是有了邓公和徐向前这样的信心,军队才能放开手脚,进一步的朝着现代化的脚步迈进,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发展上,逐渐摆脱了过去的落后模式。

终其一生,徐向前一直关注着国家大事,用自己的亲身经验帮助国家发展得更好。

他和邓公的紧密配合,也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政治遗产。

同心协力

四大金刚之中的最后一位是杨尚昆。

他和其他三位军委副主席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并非开国元帅。

不过,杨尚昆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他的工作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

杨尚昆

早在1945年,他便已经开始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

1947年,国民党进攻延安。

千钧一发之际,也是由他主持了中央领导人的疏散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

到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杨尚昆更是成为了邓公麾下的得力干将。

自1978年,杨尚昆开始担任广东省的副省长。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中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念,并在这一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开放。

当时,杨尚昆听到消息,振奋不已。

因为,他早已明白,中国需要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才能实现真正的国家富强。

所以,杨尚昆也毫不意外的,成为了邓公改革开放的坚定支持者。

可以说,杨尚昆是改革开放理论最好的实践者之一。

他依照邓公提出的方略,在广东省进行试点改革,成果斐然。

杨尚昆在广东取得的一系列改革成就,也丰富了改革开放的思想,帮助邓公做出了下一步的工作决策。

邓公在改革开放工作推行期间,曾经多次与杨尚昆通信以及当面讨论。

杨尚昆总能提出,许多令人眼前一亮的理念。

如果说,邓公是改革开放的总指挥官,那么,杨尚昆就是最聪明的军师。

两人默契的合作,使得改革开放的方略越来越成熟,越来越适应中国的发展体系。

杨尚昆在广东推进的一系列改革,让广东的经济发展速度连年增高。

今天广东的繁荣,也离不开杨尚昆当年所奠定的基础。

也正因为工作出色,杨尚昆在1991年正式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开始协助邓公主持日常工作。

他和邓公针对军队改革、经济发展等问题,做出了一系列的研讨。

在军队改革期间,有过丰富领导经验的杨尚昆就提出:当前,军队除了精简人数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精进各项条例法规,构建更为现代化的军队建设体系。

这些建议被邓公悉数采纳,成为了后来军队改革的核心思想之一。

在经济建设方面,杨尚昆更是不辞辛劳,深入田间地头,了解人民群众的所需所想,向邓公提供了数以万计的调查结果。

并且,他陪同邓公多次在地方进行考察,有力的保障了改革开放的成果。

同时,杨尚昆还承担了一部分的外交任务。

他多次接见外国领导人,向世界各地推行中国理念,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凭借出色的外交魅力,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认可。

邓公为精简机构,提出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

为了响应邓公的号召,杨尚昆也在1992年提交了自己的退休申请,功成身退。

可以说,他把一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国家,但却从未向国家和人民索取过什么。

四位军委副主席,虽然承担的责任各有不同,但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直到今天,他们的工作成果,依然在造福后人。

参考资料:

游道辉《党史中的邓小平—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梅叶《叶剑英与邓小平的复出》

人民日报《党、国家和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人——杨尚昆》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49 阅读:14115
评论列表
  • 2024-05-26 21:19

    伟大领袖华主席一心一意为人民。

文史风云

简介:历史会说话,历史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