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高官喊话,如果冯德莱恩辞职,可解决不少问题,包括中欧对抗

寰宇烽火线 2025-04-28 17:24:52

欧盟高官公开喊话,如果冯德莱恩辞职的话,可以解决不少问题,其中包括与中国的持续对抗。欧盟高官具体说了些什么?这背后又究竟有何深层原因?

据多家媒体报道,不久前,有欧盟高级官员声称,他们越来越意识到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毒性”,她并不具备政治和外交才干,人们希望她能够辞职。不仅如此,欧盟高级官员还进一步强调称,如果冯德莱恩辞职的话,可以解决不少问题,其中包括与中国的持续对抗。

有专家分析称,当下欧盟的对外政策可谓危机四伏。一方面,欧盟与美国的贸易争端已然爆发,双方在关税、科技企业等领域矛盾不断,严重冲击跨大西洋经济关系。另一方面,乌克兰冲突长期胶着,欧盟与俄罗斯关系跌入冰点,一系列制裁措施不仅未能达成预期目标,反而让自身能源供应、经济发展等深受其害。与此同时,欧盟与中国这一重要贸易伙伴的关系也持续恶化,在经贸、科技、人权等议题上无端指责、设置障碍,严重损害双方合作基础。

欧盟内部矛盾同样突出。成员国间分歧日益加深,匈牙利因坚持自身主权和民主参与权,遭受来自欧盟内部的持续打压。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改变立场,脱离反特朗普阵营,积极向白宫靠拢,这一系列事件凸显出欧盟内部凝聚力的下降以及成员国在对外政策上的重大分歧。而这些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与冯德莱恩的领导决策紧密相关。

而在对华关系上,冯德莱恩同样也是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比如说在经贸合作层面,冯德莱恩未能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推动中欧贸易往来。中欧本是互补性极强的贸易伙伴,双方经贸合作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但冯德莱恩却常以所谓 “产能过剩”“不公平竞争” 等无端借口,对中国商品设置贸易壁垒,干扰正常的经贸秩序。

再比如说,在科技领域,冯德莱恩主导下的欧盟,将中国视为 “战略竞争对手”,采取了一系列防范和遏制措施。她推动欧盟加大在关键技术领域与中国的竞争力度,试图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产业与中国拉开差距。这种过度竞争的思维,打破了中欧在科技领域原本可以实现的合作共赢局面。原本,中欧在科技创新上各有优势,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推动全球科技进步。

但在冯德莱恩的影响下,欧盟与中国在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减少,双方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合作项目受阻,不仅延缓了科技研发的进程,也加剧了双方在技术领域的对立情绪,不利于中欧关系的长远发展。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欧盟高级官员认为冯德莱恩是导致欧盟陷入当前困境的关键因素,她的离职或许能够解开诸多僵持局面,为欧盟带来转机。尽管欧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主权国家,但其领导团队的决策与行为对各成员国的影响深远。若冯德莱恩真的辞职,新的领导团队有望重新审视欧盟对外政策,特别是与中国的关系,摒弃无端对抗,回归务实合作,这不仅符合欧盟自身经济利益,也将为全球经济稳定与多边合作注入新动力。

1 阅读:179

寰宇烽火线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