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三大精准预言,全部都准确应验,第一个与日本有关

愚鉴 2024-05-21 14:45:18

毛主席诞生于1893年,自从他开始从军搞革命后,就一直为人民做贡献,更是把革命的火苗燃遍全国,促进了共产党的成立,之后,在众多战役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对于毛主席来说,他能做出如此成绩,离不开先见之明,就如预言家般,毛主席也喜欢预言未来的事。

而且现在看来,三个预言都精准命中,不同于其他预言模糊,或是在时间上调换,他的清晰了当,绝不含糊。

日本的历史侵略行为,毛主席的预测

早在明朝万历年间,日本权臣丰臣秀吉就多次宣称征服完日本,他就会把其交给弟弟秀长治理,自己则专心去攻打朝鲜和中国。

到了1894年,著名的“甲午战争”打响,当时的清朝早已衰退不堪,面对日本强大军事实力,接连被击退,甚至走上更深的半殖民化社会。

签订不平等条约后,1915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趁着欧洲列强的分心,利用其在华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对袁世凯政府施加巨大压力,最终促使袁世凯政府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要求。

这无异于让中国成为日本的附庸,更是在华经济、军事、行政等各个领域大搞特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尊严。

从这些事件可以看出,日本当时野心极度膨胀,他们以所谓的“保护”和“友好”为名义,实际上是在利用各种手段剥夺中国的主权和资源,达到其扩张势力的目的。

以现在的角度看,在甲午战争之前,许多人可能并没有预料到中国清朝的军事实力会如此不堪一击,因而导致了惨重的失败和割地赔款的结果。

可这之后,大多数人还不愿相信,直到日本真正发动了侵略,才知道后悔,可唯独毛主席却早早预料到了日本的侵略。

在1916年7月,寄给友人萧子升的信件中,就明确写到日本人将会严重威胁中国安危,二十年时间里,中日必定会有一战。

当时毛主席只有23岁,却正确的预言到了后续中日战役,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局势的了解之深刻,洞察之仔细。

实际上,有甲午中日战前车之鉴,但大多数人还是抱着英美大腿,认为日本不会干涉英美在国内事务。

清政府的让步,日本扩张野心的加深

除了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在1874年就入侵过我们的台湾省,当时,日本以台湾境内发生的一起日船民被杀事件为借口,派遣军队入侵台湾。

这次入侵不仅是对台湾的侵略,更是对清王朝共同属国的不在意,然而,清政府对此并未果断应对,而是选择了向日本让步,无疑加深了日本扩张野心。

首先是在赔偿条款上,清政府共计支付了日本50万两白银,其次公开宣布琉球归属于日本,从此藩属国的地位也不复存在,这种“以钱换和”的做法不仅在国际上显示了清政府的软弱,更是给了日本一个错误的信号,认为中国容易被欺凌。

实际上,相比于日本当时羽翼未丰的军力,清政府还是有能力同日军一战,然而,由于内外交困、政治腐败等原因,清政府未能有效地组织起抵抗。

至此,日本就一发不可收拾,1984年的甲午战争,再到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接着更是把俄国给击败,在东亚势力早已空前庞大。

在毛主席写信预言的时候,日本还在攻打青岛地区,就连山东的东部地区也受到了牵连,从这也看得出来,日本早已把矛头对准中国。

在当时日本还没有被英法等国所认可,尽管有着击败俄国的战绩,但日本还是属于后发崛起,殖民地人口更是非常少。

所以为了成为列强,能在世界瓜分自己一席之地,他们便瞄准了东亚人口众多地方,中国自然在其中。

以现在角度分析,自然能得到日本侵略的必然,但在当时信息传递落后年代,要知道这些非常困难,而毛主席却克服了这些。

事情也如他所料,预言的15年后就爆发了1931年的九一八,1933年的热河侵占,以及七七事变等。

毛主席的预言力,洞察国际风云,预示法国命运

毛主席对于国际战事的认知和洞察,也是他之所以被称为伟人的原因,在当时国内各种问题还待处理阶段,主席并没有着眼于当下,而是把目光看向国际。

就拿他对法国的预言来谈,本来法国怎么样,和我们是没什么关系的,而毛主席却预测20年后,法国将面临一大头疼问题。

这个预言时间点在1919年7月,当时的巴黎和会法国作为胜利国之一,在分割利益上获得了众多好处,包括德国赔偿,已经一些殖民地。

这看似法国占据上风的局势,实则只是二十年的休战时期,当时元帅就率先提出这一观点,他认为对德国处置太轻,法国投入战事所花费的,比所获得的更大。

当时德国还在发展壮大当中,人口和工业早已甩开了法国,而法国想要真正管住德国,几乎是非常困难,毛主席的预测就和福煦元帅差不多,都认为这并不是法国真正的胜利。

可当时主席也才26岁,能达到如此水平,也在于他洞察之敏锐,其他国家事务看似与本国无关,可仔细专研就会发现这有很重要借鉴意义。

事实和毛主席预想的一样,在一战后法国厌战情绪极高,参军人员更是非常少,这也导致后期对法西斯战中,法国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牵制作用。

1939年还遭到了德国闪击,不得不被迫再次参战,主席深知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和冲突势必导致战争爆发,这也是他对一战后法国和德国局势,所依据的基本逻辑。

休战期间虽然暂时改变了一些国家的地位,但并没有根本解决世界问题,只是为新的矛盾和冲突埋下了更深的隐患。

值得一提,这次预测甚至相差不超过一年,从德国入侵,再到法国投降,这些经过足以看出毛主席对国际观察得细腻。

预示法西斯的同盟,休战期间发展变化

毛主席对于日本和德国在地缘政治,以及军事上的行动有着清晰的认识,他能够观察到日本在东亚地区的扩张野心,以及德国在欧洲的霸权主义倾向。

所以在当时战争局势上,他预测两国未来会成为同盟,联合起来共同侵占世界,造成第二次世界大战。

实际上,从一战时期来看,日本和德国并非很友好,反而是敌对关系,因为日本侵略过德国领土,直到1919年到1920年这个期间,双方才结束敌对关系。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主席明白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以及曾经的软弱才导致了对方越发猖狂,因此更加警惕日本的行动。

在这种背景下,德国作为二战大国,并没有因为一战失败气馁,反而在工业这块积极发展,等待后续反攻的机会。

这与日本在一战结束后情况有相似之处,虽然一个作为战败国,一个最为贸易缩减,但都让两个的经济遭到了严重打击。

因此,两国都有着扩张自己领土思想,尤其是日本,即使在一战期间,获利许多。可战争结束的时候,日本的实力就被限制住了,只能在亚太地区发展,无法同英法美一样,利用殖民地在世界各地吸血。

这种局限性让许多日本人感到不满,这种情绪在当时的日本社会中广泛存在,也间接成为了日后日本与德国同盟的起因。

从德国衰落到日本投降,毛主席的智慧与战略眼光

一战使得德国失去了所有殖民地,并且面临着来自英法美等国,严厉的赔款和领土削减要求,这使得德国报复心愿重燃,这时的日本还想扩张更多殖民地,这就使得德日两国联手成为必然。

德国拥有强大的工业和军事实力,而日本则掌握着亚太地区的资源和势力,两国之间的法西斯同盟实际是互补的。

这种合作关系在20世纪30年代逐渐加强,双方开始进行军事技术和情报交流,因而导致二战规模急剧扩张,为了维护自家主权,中国也开始站队,同英法美等国建立合作。

双方的同盟对拼,结果无疑是反法西斯的胜利,先是德国在军事策略上的衰退,接着就是美国投下的原子弹,日本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1945年双方接连投降。

毛主席的三个预言都准确的应验,这在当时许多政治分析家都难以做到,足以见得主席的智慧,能当上伟人,看待问题方式就非同一般,甚至有一定的前瞻性。

他的思想和理论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发展道路,也对世界社会主义和解放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 阅读:117

愚鉴

简介:莫言离殇,大智者,愚之极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