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天道》思维,丁元英不为人知的五大过往,看完醍醐灌顶

六边思维 2024-03-26 18:06:14

不管你是读过豆豆写的《遥远的救世主》的书迷,还是追过王志文和左小青主演,改编自这部小说的电视剧《天道》的粉丝,你肯定对丁元英这个角色佩服得不得了。

这位丁元英不仅是名校出身,对人性了如指掌,还有着那种能在背后操盘,一举决胜的本事。他不仅在私募基金界创下了传奇,还成功帮助王庙村脱贫,连高僧智玄都说他离成道就差那么一点点。更厉害的是,连那种高高在上的美女芮小丹都愿意跟他在一起。看来我们这些普通人只能仰望他的背影,根本追不上。

能想象到吗,那位伟大的丁元英曾经也是个爱换工作、结过婚、对世界不满还有些贪心爱慕虚荣的普通人?可能听起来有点难以置信。虽然豆豆在《遥远的救世主》里没怎么细说丁元英的旧日子,但是通过他的履历和朋友们偶尔透露的信息,咱们能大概猜出,丁元英以前的生活其实和我们大多数人没啥两样。

第一,读书改变命运

人生里,咱们大概有三次机会能大幅度转变自己的命运:第一次是通过学习,第二次是靠结婚,最后一次则是自我觉悟。罗翔老师有句话说得好:“人生里有太多事是咱们改变不了的,大概有95%那么多。”所以,能自己掌握的这三次机会就显得特别珍贵了。丁元英就是那种成功利用了学习这个机会来改变命运的人。

丁元英是成都一个普通家庭的第二个孩子,家里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他们家是开了个茶馆来维持生计的。丁元英特别努力,最终考进了清华大学,后来还去了柏林的卢森堡大学深造,拿到了经济学的硕士学位。所以说,他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他那股子勤学苦读的劲儿。哪怕是在柏林隐居的时候,他也没放弃过读书学习。

丁元英就是爱读书的那种人

有一次芮小丹问丁元英:“你天天宅在房间里都干嘛呢?”丁元英回答说:“就是看看书,上上网,找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其实这就是他在读书,不断学习。爱读书的人都懂得一个小秘诀: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开始钻研,然后你会发现你感兴趣的东西会越来越多,探索的深度也会越来越深,你的知识量自然也就越来越大了。

第二,毕业后落魄的无奈

有没有觉得读完那么多年的书,命运真的会有什么大变化呢?这是不少人在大学或研究生毕业后经常自问的问题。我们努力学习,可是面对社会的冷酷现实,还是觉得挺无助的。丁元英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看看他的经历,1985年开始在柏林的一家国际金融投资公司工作,后来又在北京的证券公司和柏林的一个经济周刊打拼,最后在1994年离职。这说明,丁元英刚毕业时也是挺迷茫的,一直在尝试不同的工作,寻找自己的定位。

丁元英那时也是一头雾水

1990年,丁元英结婚了,但同年就离了婚。他前妻形容他这样一个人:“他从不跟你争吵,他身上似乎自带一种超然的气质,让人觉得他对这世俗的一切都持一种高高在上的宽容态度。他那种宽容到连争辩都嫌弃的态度,让你觉得自己既低俗又自卑。到了忍无可忍、快要崩溃的时候,你脑海里只会冒出一个念头:逃!”看来,丁元英的婚姻生活也是一团糟。

他的职场生涯和婚姻都没走好,丁元英就开始颓废了一段时间。芮小丹好奇地问肖亚文:“鬼混是干嘛的?”肖亚文解释说:“就是喝酒、泡妞,过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啊。”这说明丁元英也有过我们普通人的弱点,爱好财富和美色,面对生活的低谷,他也曾放纵过自己。

第三,颓废的丁元英创业期的艰难

丁元英没打算一直那样颓废下去,他打算自己干点什么。但跟很多人一样,他刚开始时也是手头紧张,缺乏启动资金。于是他就找到了几位老朋友,包括丁元英自己、詹妮和郑建时。这几个人都很认可丁元英的能力,决定帮他一把,特别是詹妮,成了他最大的支持者。这也就意味着,丁元英要是想融资,只能期望从德国那边得到投资了。

芮小丹有点好奇,就问肖亚文:“私募基金是啥玩意儿?会不会不合法啊?”肖亚文解释说:“说白了就是我出力你出钱,咱们一起去股市里捞金,保证你赚钱不赔。”芮小丹不以为然地回应:“哪有那么好的事,稳赚不赔?”肖亚文接着说:“你以为用德国人的钱就那么省心啊?如果亏了,那是我们这边承担风险,投资者是不用担心的。”这就说明了,如果没詹妮这帮朋友的支持,丁元英连一分钱都筹不到,可见创业的初期真是够呛。

丁元英自己也说过:“搞私募基金就像是在狼口里抢食,你得比狼更狠、更黑,可这背后的心理压力也不是盖的,还不止股市里的风险那么简单。

”这就说明了,丁元英在私募基金领域打拼的时候,不仅仅是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和身体压力,还有很多其他的风险。后来,当他退出私募基金时,资本家还刁难他,冻结了他所赚的钱,三年后才能解冻。这件事也促使丁元英选择了在一个古城静养一段时间。

第四,丁元英的性格

看着丁元英,你可能会觉得他就像那种随风飘扬的云,或者自在游走的野鹤,总给人一种淡泊名利、好像手里握着赢面的感觉。他从不跟人争执,永远都是那么的从容。但是,你可能想象不到,他以前也是那种对世界充满不满的类型。这一点,从他的两个铁哥们——韩楚风和詹妮那里我们就能听出来。

丁元英的铁杆朋友韩楚风

詹妮有次跟丁元英提起:“你在柏林大学那会儿,可不是这么不爱说话的。”韩楚风也跟丁元英说:“元英,这几年你变化挺大的,越来越不爱出声了。你以前那股子敢说敢做的劲儿去哪儿了?”这俩人可是跟丁元英大学时代就混熟的,他们这么一说,我们就能猜出,丁元英肯定也曾是那种直言不讳的年轻人。

那为啥丁元英会变呢?主要是因为他经历的事情多了,看的东西多了,变得更加成熟稳重了。更关键的是,他领悟到了强势文化的精髓,悟出了“一切随缘,顺其自然”的道理。

他变成了那种不会去祈求、只会根据事实来判断和接受结果的人。简单来说,他就是那种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来行事,不管结果好坏,他都能平静地接受的类型。

第五,对于酒色财气

说到人的欲望,酒、色、财、气可谓是老四样,丁元英以前可是这四样全都沾边。他虽然不算是能喝的主,但对酒的爱好那是没法说,就像在王志文和左小青主演的《天道》电视剧里头,第一集咱们就能看到一屋子人围着丁元英喝酒。

他的哥们李志江还说了,丁元英虽然酒量不行,但周围的人都爱往他这儿凑,喝个痛快。肖亚文那句“喝酒泡妞,整天游手好闲的”也间接说明了丁元英对酒的痴迷。

同理,丁元英对女人也是情有独钟。追女人,花天酒地,这可算是男人的通病,丁元英也不例外,混迹于各种花花世界。他对女人的理解相当透彻,既不会太亲近也不会太疏远,他的看法是:“只有女人和小人是最难伺候的。”他不是故意伤害女性,但也不愿被女性所伤,这是他历经沧桑后的体会。

至于芮小丹对他的表白,这并不是因为他多高尚,而是因为他清醒而自卑。如果没有在花丛中历练,面对芮小丹的倾心,他不可能保持如此冷静和自制,也无法深刻理解芮小丹的心意,更不会感到自卑。他明白芮小丹看重的是强势文化的灵魂,而他却没有,芮小丹对他有所期待,但他未能达到,因此感到羞愧,只好冒雨逃离。

丁元英之所以能做私募基金,这说明他对金钱是有追求的,私募基金这行不完全是光明正大的活儿。但他能在私募基金赚钱的巅峰时刻选择退出,这表明他并没有被金钱迷失自我,这点实在难能可贵。丁元英是不是那种视金钱如粪土的人?并不是,他对金钱的重视不亚于任何人,但他懂得金钱的意义,并不是盲目追求财富。

他明白有了金钱就能过上他想要的生活。对于芮小丹的未来和命运,他也用金钱做了评估和考虑,对于他们之间的爱情,他同样用金钱来规避最大的风险,这说明他已经看透了金钱的本质。

丁元英总是这么说:“我从来没觉得自己是个多好的人。” 人都有那么几样东西特别想要,比如喝酒啊、美色啊、钱财啊、还有那股子要强的劲儿,丁元英这个人,这些东西他都想要。如果你按照老一套的道德观来看他,嗯,他确实不算什么好鸟。

但他对这些诱惑其实挺清楚的,知道喝酒容易让人糊涂,所以他很少碰;他知道芮小丹长得漂亮,但他没去打她的主意;他懂得金钱的吸引力,但更看重钱的实际用途;他知道发脾气没啥用,所以对别人的误会他也不放在心上。正如芮小丹所说,丁元英可能看起来很世俗,但实际上他跟这个世俗世界格格不入。

总的来说,以前的丁元英跟我们大家没啥两样,也是那种贪财、好色、迷茫、愤世嫉俗的类型。那他怎么就突然之间变成了个高人呢?这不是像金庸小说里突然有个高人指点一二,也不是像科幻故事里被蜘蛛咬了突然就有超能力那样。

他是通过不断的学习、思考和努力,慢慢地发生了改变,最后变成了高人丁元英。

丁元英讲:“强势文化就是那种按规矩办事的文化,弱势文化呢,就是靠别人施舍或者期待奇迹发生的文化,也就是那种总梦想着有救世主出现的文化。在武侠世界里,强势文化被视作‘秘籍’,而弱势文化因为简单、易学、容易上手,就变得流行起来。”

我们很多人都沉溺在这种弱势文化中,幻想着一夜成名、一夜暴富,或者有贵人出现带我们一飞冲天,但这全是白日梦。只有真正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取得成功。想要发财,就得一步一个脚印去努力,学会开源节流;想要吸引异性,就得不断提升自己;想要看到彩虹,就得在风雨中坚持。

1 阅读:14

六边思维

简介:感谢你那么好看还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