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格告诉你,父母的教养方式如何影响孩子的性格

理事实录 2024-05-18 06:42:03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表现。

孩子的个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父母的态态度所塑造的。

我们可以通过一张表格来展示不同家庭氛围下孩子可能形成的性格特征:

从这张表格中我们不难看出,教育方式对于孩子性格的塑造和人格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反对专制型教养方式

湖北省对167名违法青少年的调查显示,民主教养仅占3%,粗暴教养20%,放任教养29%,溺爱教养高达44%。过度溺爱会导致不良后果。

专制型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往往非常严格,有时甚至过于苛刻、粗暴,甚至可能走向虐待。

这种环境下的孩子可能会变得自卑、懦弱、冷漠、悲观的性格,容易产生恐惧、焦虑、对立或残忍的心理,以及无法控制的逆反、固执、攻击性和冲动性行为。

父母原本以为通过严厉的管教能培养出孝顺的子女,但结果往往是孩子的快乐、个性和创造力被扼杀。

过分顺从,一事无成,害怕冒险,只想守在父母身边。一个没有真正快乐的“孝子”,其价值又有多大呢?

在专制型的家庭中,孩子被剥夺了自主完成任务的机会。

无论是吃饭、走路、睡觉,还是上厕所后的清洁,都有家长或其他长辈代劳:喂食、抱行、哄睡、擦屎擦尿。

当孩子习惯了所有事情都由他人代做,一旦面临如幼儿园这样的新环境,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分离焦虑:

哭泣时间长、情绪激烈,甚至拒绝上学,不愿与人交往,表现出回避行为。

因此,过度保护的孩子往往自我为中心,表现出自私自利的倾向,难以适应集体生活,容易感受到挫折。

在与他人发生冲突时,他们可能会产生对立、自卑和敌意,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这些都是过度保护的后果。

由于习惯了父母的溺爱和全面照顾,当别人不帮助他们时,他们可能会疑惑:“为什么不帮我?”

别人并没有义务帮你,而这种期望不被满足可能会导致他们与人对立,产生侵犯性行为,这样的孩子将来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反对放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

这种类型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习、行为和生活几乎不感兴趣,很少进行干预。

孩子小时候可能被交给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照顾;上学后则完全依赖老师;长大后则推向社会。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缺乏责任感,行为上无拘无束,形成许多不良习惯、个性和态度。

《颜氏家训》中说:

在孩子还是婴儿时期,一旦他们能够理解大人的表情和情绪,就应当开始教育他们。

如果孩子能够遵从指示,那么在他们长大一些后,就可以减少体罚的使用。

如果孩子变得傲慢且难以管教,即使施加更严厉的惩罚也无法树立威信,只会增加孩子的怨恨,最终可能导致他们道德败坏。

因此,父母应该在孩子能够理解大人情绪的时候就开始进行适当的管教。

孩子能多早理解大人的情绪?有些孩子可能在三四个月大时就能做到这一点。

有些一岁多的孩子如果看到大人的脸色变了,就会意识到大人不高兴,从而停止捣乱。

因此,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管教是必要的。如果不加以管教,孩子的自控能力会较差;缺乏规范和准则,以自我为中心,道德观念薄弱;对个人、家庭和社会责任的认识模糊;

可能会导致孩子变得放纵、傲慢和自私,与人交往时更容易产生对立和敌意。

主张民主型教养方式

在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中,父母不会无故对孩子进行打骂,但但在必要时会进行适当的纠正。

民主型的父母更倾向于分析孩子的行为并提供指导,对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他们更多地提供帮助和鼓励。

这样的父母会恰当地使用奖励和惩罚的方法,让孩子从父母的行为中学到知识,理解事物的本质。

民主并不意味着所有事情都要与孩子协商。孩子十二岁前,许多决策不需要商量,因为孩子的认知和经验有限

因此,在这个阶段的民主实际上是指父母双方讨论后告知孩子决定。

遇到问题时,父母应迅速表达态度并达成一致,以多数决做出决策。

有人可能会质疑,这算哪门子民主?但实际上,不可能每个人的意见都被采纳,特别是在家长对孩子的情况下。

父母的目的是确保孩子沿着正确的社会规范发展,与孩子保持正常的接触和交流,可以缓解青少年的恐惧、焦虑和不安,为孩子带来安全感、信任感和温馨感,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和健全性格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社会生活竞争的加剧和家庭生活电视化,父母可能更易放任孩子,这与科学的儿童教育理念相悖。

当父母在孩子面前毫不避讳地争吵家庭问题时,孩子们会感到困惑和缺乏安全感;孩子可能会利用父母之间的分歧为自己谋取利益。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夫妻双方必须团结一致,任何分歧都应该私下解决。

父母需要让孩子确信,在家务活、日常杂务、作息时间以及禁止打架、偷窃、撒谎等规则上,他们的看法是一致的。

即使有分歧,当孩子在场时应暂时让步。

在管理家庭事务时,父母应分配各自的职责,避免由一方独自制定所有规则。

如果“主管”不在家,孩子可能会忽视规则。

因此,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父母的意见必须保持一致,要么双方都是错误的,要么都是正确的。

如果一个正确一个错误,孩子就会找到漏洞,这肯定不利于他们的学习。

此外,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祖父母的介入可能会导致家庭意见不一致,给孩子提供不良行为的机会。

因此需要与长辈沟通,要么让他们暂时离开,要么采取其他策略;或者在教育孩子时保持私密性。

在管教孩子时,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在不适当的场合进行管教:不要在餐桌上或人多的地方批评孩子,因为这样的场合不合适。

2. 避免错误的管教愿望:不要孩子完全接受你的观点或完全按照你的要求行事,这可能会导致亲子关系紧张,特别是在孩子十二岁以后,有些事情应该与孩子商量。

3. 避免错误的管教态度:不要一开口就是训斥、责骂或讽刺,而应该平等地坐下来交流。

4. 避免错误的管教内容:不要只关注孩子的缺点而忽视他们的优点,这会让孩子感到被否定。

5. 避免错误的管教方式和方法:单方面的说教是不够的,有时候需要以身作则,更多时候需要环境引导。

因此,针对孩子的不同年龄和性别,家长在管教时应注意方法和手段。

0 阅读:332

理事实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