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妇借7万供女儿留学,断联21年后得知女儿还活着,且已结婚生子

文史大师姐 2024-01-06 20:25:18

2000年,辽宁夫妇借7万元送女儿出国留学,女儿却跟父母断了联系,21年后父母在临终前得知:女儿不但活着,还成了德国教授,并已结婚生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对孩子美好的期盼。

大连的北方港湾,今天迎来了金秋八月的暖阳,在港口边上有座白色小洋楼,一对恩爱的夫妇正坐在窗边将棋。老者头发花白,神情慈祥,女子步入暮年依旧容颜美丽,正是曹家夫妇。

“老伴,咱家茜茜该回国了,再不回来可不行啊!”老妇人擦着眼角的泪水说道。

“是啊,都20年了,茜茜现在该是个知书达理的大学教授了吧。”老伴也感叹道。老两口陷入沉思,思绪一下子飞回20年前......

1968年,大连北方港,曹家迎来了第一个孩子,取名曹茜,寓意着茜茜烛光,点亮老两口的晚年。

曹茜聪明伶俐,深得父母疼爱,她努力学习,常年获得年级第一名,被老师表扬为三好学生。每每考试后,曹家父母也会奖励她,买她喜欢的零食和玩具。

小学毕业那年,曹茜向父母要了一架钢琴,开始练习弹琴,曹父曹母为鼓励女儿音乐天赋,买了钢琴,还聘请老师指导。每天放学回家,茜茜便坐在钢琴前练习几个小时,父母在一旁听她弹奏,乐此不疲。很快,曹茜升入初中,她依旧学习出色,每逢放假便跟着父母外出游玩。

初中课业较重,但茜茜仍坚持每周弹钢琴两三次,她弹得很好,时不时在父母面前表演,父母看着女儿琴艺日臻,心中自豪。

高中三年很快就过去了,曹茜以全省前十名的成绩被本地师范大学录取,父母欣喜万分,尽管家境并不宽裕,还是尽全力支持女儿读大学。

每逢寒暑假,茜茜总会回家与父母亲密谈心,讲大学的点点滴滴。四年本科很快结束,曹茜获得了学士学位。

那天,她向父母提出想去德国读研深造,这对习惯了女儿陪伴的父母起初很难接受,但看到女儿坚定的眼神,也只能勉强同意。

为了筹措留学费用,他们卖掉了家里的房子和土地,向亲戚朋友借钱,终于凑够了7万块。2000年,曹茜踏上了德国留学的道路。2000年春天,大连港口,曹茜拖着硕大的箱子,在父母眼里是那么娇小。“茜茜,国外人生地不熟,一定要照顾好自己。记住,父母永远爱你,盼你早日学成归来!”父母叮嘱道。

“我知道,爸爸妈妈放心吧,我很快就会回来的。”曹茜擦了擦眼泪,迈步登上了开往德国的轮船。

一去二十载,茜茜终未归来。起初,曹茜经常与父母通信联络,然而渐渐地,她以学习忙碌为由,逐渐减少了与父母的联系。

后来,她的电话再也打不通了,父母给她寄去的信件也被退回。曹家父母担忧之极,四处打听女儿下落无果,他们害怕女儿在异国遭遇不测,夜不能寐。

再后来,社会各界得知曹家老夫妇寻女之事,纷纷伸出援手,终于,有消息称茜茜在德国某大学任教,并已组建家庭,这让老两口稍安心些,儿女安好便是最大的安慰。曹家老夫妇年过古稀,他们唯一的心愿,就是能再次见到女儿,哪怕只一面也好。

“老伴,茜茜现在该是知书达理的女强人了。我们已经老去,希望她能回来相陪相伴。”老妇人轻声说。

“是啊,我们唯有等待,盼她早日回心转意。”老伴叹了口气。

世事无常,一年后,曹家父母都相继去世,曹茜也没有回来看过一眼。

亲子关系复杂而深邃,父母对子女的爱,有时会表现为禁锢与束缚,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也可能因误解与伤害而停滞。

生命的奥秘,每個人终将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慢慢悟透,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己所能,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苛责,用温暖融化彼此心中的冰雪,使这世间多一份和美。

0 阅读:33

文史大师姐

简介:专业历史女博士,记述自己的历史见解,分享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