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我国加征的关税在不断升级和正式生效,国内物价迎来新一轮冲击波。进口牛肉、海鲜等生鲜食品价格暴涨40%以上,电子产品因芯片进口成本激增同步提价30%。北京某三口之家算账发现,仅进口奶粉和日化用品每月就多支出800元,叠加国产替代品原材料涨价,家庭总开支激增超2500元。全国多地超市出现恐慌性抢购,上海Costco货架上的进口牛奶半小时被清空,电商平台冷冻柜销量暴增450%,有市民甚至将书房改造成临时仓库囤积粮油。
专家分析,关税叠加供应链传导效应,预计下半年国产商品将迎来第二轮涨价,建议民众优先储备保质期长的米面油,同时关注政府投放的储备肉和平价蔬菜专区。
值得注意的是,国产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趁机抢占市场,华为手机门店单日销量较上周翻倍,折射出“危机中的国货机遇”。美国低收入家庭同样首当其冲,鞋类、玩具等中国制造商品零售价上涨10%-34%,沃尔玛货架被抢购一空,部分家庭被迫削减非必要开支。
这场关税战不仅撕裂全球供应链,更直接冲击普通人的餐桌和钱包,中美消费者在物价压力下被迫调整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