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的烽火一烧起来,那日军就顺着津浦路一路往南窜,眼瞅着就要啃到山东这块骨头上了。韩复榘这家伙,手里攥着十万大军呢,结果一听到枪声,脚底抹油就开溜,愣是把山东这块宝地白送给了小日本。小日本一到山东,嘿,那可真是没法看了,烧房子、抢东西、杀人放火,啥坏事都干。老百姓呢,那叫一个苦啊,整天提心吊胆,活在水深火热里头。这时候,咱们山东省委的黎玉同志可不含糊,带着大家伙儿忙前忙后,四处张罗。徂徕山上,还有其他好几个地方,都响起了起义的枪声。大伙儿齐心协力,愣是从鬼子手里抢回了枪杆子,组建起了自己的抗日队伍。
那会儿,山东地界上的日伪军人数可不少,足足有十万之众。黎玉带着他那地方武装,想在日伪军的铁桶阵里闹腾点动静,那真是难上加难。1938年4月份,黎玉跑到延安,跟毛主席当面聊了聊,说是想让八路军支援点干部和一个主力团,一块儿去山东开疆拓土,把抗战的火种撒播开来。毛主席一听,哈哈一笑,说道:“嘿,一个团?那可不够大气!咱得给你两支主力部队,到时候,那些敌人见了你们,保管不敢再小瞧,说你们是土八路了!”
没过多久,萧华带着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还有罗荣桓和陈光那俩哥们儿领的苏鲁豫抗日支队,脚底板一抹油,嗖嗖地就进了山东地界。他们跟张经武、黎玉领导的山东纵队一碰头,嘿,八路军在山东的主力队伍就这么齐活儿了。115师的主力一到山东,那可真是给大伙儿打了一针强心剂,抗战必胜的念头在军民心里头那是蹭蹭地往上长。不过,好事多磨,麻烦事儿也跟着一个个冒了出来。
那会儿,115师跟山东纵队啊,都归八路军总部管着,俩队伍平起平坐,谁也不能给谁发号施令。这样一来,要打日伪军,想集中兵力可就难了。要解决这疙瘩,非得有个人站出来,领着这两支队伍跟敌人干不可。说起来,山东纵队那时候的头儿是张经武,红军时候他当过师长,可后来多半时间干的是参谋长的活儿。要是让他来挑大梁,嘿,还真不太合适。
要说这115师的代师长陈光啊,那可是老资格了,打起仗来,一把好刷子,可他那牛脾气,比火药还冲,处理起人际关系来,那是一塌糊涂,所以这掌舵的活儿,还真不适合他。黎玉呢,虽然在山东混了好多年,但军事指挥这块儿,他基本没怎么沾手,所以也被晾到了一边。这么一来二去的,合适的人选,就剩下罗荣桓这位老兄了。不过呢,人家罗荣桓长期干的可是政工的活儿,指挥大军打仗,那还真是个新手。
琢磨来琢磨去,毛主席一拍大腿,定下了主意,派徐向前去山东坐镇大局。1939年8月头几天,八路军第一纵队就这么风风火火地成立了,徐向前当司令,朱瑞呢,就成了政委,俩人一块儿管着山东那片的抗日队伍。没几日,山东军政委员会也跟着凑热闹,成立了!朱瑞这回挑了大梁,当了书记,徐向前、郭洪涛、陈光、罗荣桓、黎玉他们几个一块儿当委员。时间过得快,四个月一眨眼就过去了,山东分局也粉墨登场了,郭洪涛坐上了书记的交椅,徐向前、朱瑞、罗荣桓、黎玉、张经武、陈光、彭雪枫这些个能人,都成了委员。后来啊,郭洪涛回了延安忙他的大事儿去了,朱瑞就接过了山东分局书记这摊子活儿。
徐向前大哥一到位,嘿,凭着他那老资格、大名望,还有那打仗的一把好手,立马就成了山东八路军的头儿。他一带队,八路军第一纵队那是跟日伪军干了一仗又一仗,战果杠杠的。到了1940年6月份,徐大哥得回延安开“七大”,结果骑马时候不慎摔了一下,这一摔可不轻,直接进了医院,大夫说得好一阵儿修养呢,看来山东那边是暂时回不去了。
这么一来,咱们山东分局和军政委员会的一把手,朱瑞同志,就成了咱山东八路军的领头羊啦。想当年,朱瑞大哥还跑到苏联深造过炮兵那套玩意儿,1930年一回国,立马就在红军总司令部混上了科长,还在红军学校当起了教书先生。往后啊,他还升了官,当过红3军的政委,红5军团那也是他罩着的。说起来,他和115师以前没啥交情,也没正经带过大部队上阵杀敌,所以这猛地一跃,要领导115师,还真不是件容易事儿。
嘿,说起来也真是,他在处理那两支队伍的事儿上,愣是没做到公平公正,老是对115师挑这挑那的,结果跟陈光之间的梁子就越结越深。更不巧的是,这时候还闹出个“南大顶事件”。到了1940年8月17号那天,天宝山游击大队的那个大队长廉德山,哎,这家伙经不住小鬼子的诱惑,脚底一抹油就叛变了,还把115师派去整顿队伍的13个兄弟给交给了小鬼子,最后这13条汉子全让小鬼子给害了。
一听那消息,115师的兄弟们火了,一个个嚷着要干掉廉德山,给那些牺牲的弟兄们出口恶气。陈光一看,行,立马调了四个连的兄弟,朝着廉德山就冲了过去。廉德山这家伙,带着他那帮铁了心的小弟,一股脑儿地往天宝山顶峰的南大顶上躲,死活不投降,还想跟咱们拼个鱼死网破。这一来二去的,咱们进攻的兄弟可吃了不少亏,伤亡不小。但咱们是谁呀,能轻易被这点困难打倒?经过一番苦哈哈地打,那帮叛匪终于被咱们给收拾了。可惜啊,廉德山这家伙狡猾得很,趁着乱子,从一条密道给溜了,算是捡了条命。
有那么一位政工科长,打完仗后情绪没收住,一激动,砰的一枪,把个已经投降的叛匪给解决了。这事儿可不小,违反了咱们对待俘虏的规矩,罗荣桓大将军二话不说,直接给他摘了帽子。没多久,115师的高干们聚到桃峪开会,罗荣桓自个儿先站出来,检讨了一番这事儿。会上,朱瑞同志那是毫不客气,拿这事儿当了个“南大顶事件”的例子,把115师好一顿数落,说咱们除了卫生这块儿还能拿得出手,别的活儿那是一点长进没有。
这话说得可真够狠的,陈光那火爆脾气哪受得了,当场一拍桌子,就跟朱瑞杠上了,会议嘛,自然也就闹得挺僵。罗荣桓呢,夹在他俩中间,真是左右不是人,没多久,就跟中央打报告,说要回延安深造,或者去别的地方换换环境。紧接着,朱瑞也给延安发了电报,把115师在根据地搞建设、整军备的那些事儿,好好数落了一番,最后还提议:“陈、罗俩同志啊,最好还是让他们歇歇脚,缓缓劲儿。”
为了解决那俩人的疙瘩,上头可是费了不少脑筋,可到头来还是没啥大动静。最后,一拍大腿,决定让陈光和罗荣桓搭伙,管起山东的军事大权,朱瑞呢,就专门负责山东分局那点事儿。一晃眼,两年多过去了,抗日战争也喘了口气,不那么紧张了。毛主席一看时机到了,心里琢磨着得把山东那摊子事儿彻底捋顺了,于是乎,大手一挥,把陈光和朱瑞都召回了延安,留下罗荣桓一人挑大梁,既当山东八路军的指挥官,又兼着分局书记的担子。
这么一来,罗荣桓就成了山东八路的大当家,他一带头,山东军区那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啥事儿都顺当,根据地也稳得跟泰山似的。等到抗战一完事儿,嘿,山东军区的八路军正规军都飙到27万人了,快赶上咱全军四分之一了,再多点儿就赶上了。地方上的武装力量也噌噌涨到50多万。说到后来往东北支援,那山东军区可是立了大功,头一份儿!
说起罗荣桓那会儿在山东干的活儿,毛主席那是赞不绝口,直夸道:“嘿,山东有了罗荣桓这么一号人物,全盘皆活喽!”抗战一打完,罗荣桓立马带着山东军区的精兵强将,一股脑儿奔东北去了,参加解放大战,还当上了东北野战军的大政委。说到打锦州还是长春,人家罗荣桓那是坚决听中央的,辽沈战役能赢,他功不可没啊!
新中国一成立,罗荣桓就成了总政的大当家,还兼着总干部部长,他一手操办了咱军队头一回的大授衔。后来啊,他还当上了人大副委员长、军委副主席这些大官,对我军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那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惜啊,1963年,咱们这位罗荣桓元帅说走就走了,才61岁。毛主席一听这消息,心里头那个难受啊,不光亲自去参加了罗荣桓的追悼会,还写了首七律诗,把罗荣桓的一生夸得跟朵花似的,那叫一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