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在2012年连任前曾提出要签两岸和平协议,连任后却不了了之

荣轩谈历史 2024-05-21 07:04:38

随着局势的不断变换,当下两岸之间的和平统一大势与呼声也是愈发强烈。然而,在十年前两岸统一大势就已经初现端倪。时任台湾地区国民党领导人的马英九更是提出要签和平协议。

但这一切在他上任的第二个任期里却“意外地”戛然而止。这是两岸和平统一大势形成最近的一次却也是备受瞩目的一次。对此,外界众说纷纭。但所持的观点大多集中在三个方面上。

其一是为了台湾地区的固有利益;其二是深受美国影响,是为美国开始遏制与打压我国的前端;其三是国民党统治基础越来越薄弱,民进党崛起大势不可阻挡。马英九其实是无力回天。

他这个国民党推举出来的领导人实际上能够赢得连任还是民进党给了面子。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便迅速成为台湾的统治阶级这件事情让台湾当地民众颇为不满。

这使得台湾地区的整体分裂明显态势加剧了。蒋经国虽然想终结蒋氏独裁,可是台湾民众对于国民党本身并没有多大信任度。许多台湾本土民众害怕蒋经国会制造又一个“白色恐怖”。

所谓的台湾“白色恐怖”指的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为了建立起绝对统治地位而进行的一次大屠杀。不过,蒋介石这辈子经历的大风大浪多了去了。对于小小的台湾之主,他看不上。

所以很多人都十分肯定地认为背后的受益者和主使者是蒋经国,蒋介石只是被推到了明面之上。毕竟,蒋经国还是要接班延续蒋氏江山的。是故,国民党在蒋经国之后的状态很是被动。

一方面是无力阻挡民进党的三赢(赢民心、赢选票、赢势力);另一方面是后续的方针政策必须要围绕着台湾地区的固有利益来展开。只要是开倒车的行为国民党必然会遭到极大反噬。

从外显上看,虽然民进党很是疯狂也屡次挑衅我国对台湾现状的容忍度但却是正中了台岛内诸多民众的下怀。因为民进党无论是经济上的抱大腿还是政治上的卖台都可以换来不斐利益。

固有利益的限制

从蒋经国放权后,台湾政坛的生气明显要大了很多。可是大家不敢把这种情况表现在明面上,因为台湾政坛里的话事权还在蒋家手中。谁也不知道蒋经国玩的这一出到底是真放还是假放。

不过,蒋经国是真的放权。之后,一些较为活跃的本土派势力与新兴派势力便逐渐登上了台湾的政治舞台。本土派势力自然是台湾当地土著阶级;新兴派则是要拥抱世界潮流的那批人。

台湾当地土著阶层曾经为国民党采取暴力而建立起的高压统治所不满,因此对于国民党早有怨言;要拥抱世界潮流的那批人则是怀抱着发展台湾,想要让台湾有一定自主话语权的目的。

尽管后者的方式是勾结美日而达成台湾“半自立”的目标。但前后二者却在发展台湾和削弱国民党势力之上意外而巧妙地达成了一致。这是民进党的前身却也在这时奠定了利益的基调。

即:台岛内的政治力量要为经济大局而服务。从蒋经国到马英九,其中已经间隔了一代国民党领导人李登辉与一代民进党领导人陈水扁。两党在发展经济上可以说已经算是达成了共识。

但走经济之路却在另一方面成为明显的掣肘。因为国民党与大陆的关系上非常敏感,国民党既怀抱着想要光复大陆的想法又不愿意彻底放下身段融入台岛,虽然国民党确实算是外来者。

但国民党在蒋家的统治下表现出一副顽固的外人姿态。这是令台湾民众颇为不满却又不敢言及的地方。可随着新兴派与本土派势力的不断发展壮大,国民党也不得不被经济大局所裹挟。

这一点可以从马英九在前一个任期里不断推动两岸之间的经贸合作与往来之上可以得到例证。虽然马英九推动两岸关系朝着不断缓和的方向前进用的是经济招数,可政治方面碰不得。

台湾只允许国民党从大陆方面获取利益,而不允许国民党做出损害台湾利益的事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马英九可能却是怀抱着两岸和平统一的民族心,但他无法实现也达成不了目的。

深受美国的影响

马英九曾在一次采访中称,要签和平协议必然要花费很大的功夫,不如先多签几个与民生相关的,待时机成熟后,再签两岸和平协议也不迟。然而,马英九的这个时机却一直没有到来。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受到了美国的阻挠。据国民党前主席连战在回忆录中的记录来看,马英九曾在第一个任期里构想出十二字方针(先经后政、先易后难、先急后缓来推动和平协议落地。

但从这十二字方针中,却不难发现排在首要位置的是经贸发展与合作,也就是经济。马英九把经济排在如此重要的位置无非是台岛内正把一切都建立在经济发展与自立自强的基点上。

如果离开了经济这个大背景的话,政治方面的让步与妥协无疑是空谈和幻想。所以马英九推出和平协议的目的主要是与大陆进行经济往来,以谋求利益。从外显上看,是建立共识基础。

就好像是在特意拉近关系一样。但台岛内的自立自主权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被美国牢牢掌握的。因为台湾问题是美国借机向中国发难的最好借口,所以台湾问题的一切美国都很是关心。

马英九在2012年竞选连任前夕曾“过境”美国,但从美国回来后的马英九却再没有提过和平协议了。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实上,很难不将美国高层的指示与马英九的做法相联系。

用反推的方法也许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合理的答案。如果两岸和平协议就此签下那么两岸关系的走向肯定会越来越亲密。这肯定是美国不想看到的。因为美国已经在南海制造了紧张局势。

当然,美国是借着菲律宾小弟的手而挑起南海争端的。同时,日本也在钓鱼岛事件上同我国争论不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马英九的和平协议就像是美国扶持的势力内部出了叛徒一样。

况且马英九最多只能坐两届台湾地区领导人的位置。就算国民党和大陆抛下以前的恩恩怨怨,国民党就可以打破民进党与国民党交替上台的潜在规律吗?很显然,历史事实给出了答案。

国民党统治基础薄弱

马英九在2008年接过台独陈水扁的位置而上任。虽然他实现了国民党与民进党的轮换制,可是得益于李登辉的影响,彼时的国民党内部(或者说暗地)有着极为明显的实用主义倾向。

从外表上来看,国民党虽然对于李登辉公然鼓吹“台独”和提出“两国论”感到非常不满。可也只是在李登辉任期结束后将其开除党籍。对于国民党来说,党魁的越界不能立马清算。

就已经说明国民党表面上的那一套仍旧没有改变。而这与实际上的蒋经国放权大势非常不合。既然外部做派无法改变,那么变革也就必然会出现在国民党内部。两任台独便是最好例证。

国民党领导人李登辉是暗独;民进党领导人陈水扁是明独。换到马英九上台这时候,民进党的大势已经在两届领导人的烘托下完全形成。或者说,在陈水扁时期时已经得到了极大发展。

只不过,民进党还不敢完全撕破脸皮。他们害怕国民党会同大陆再度联系,在这样的态势下,马英九迎来了连任。在台独实为政治正确同时又符合岛内利益的情况下,马英九动不了身。

所以即使马英九想要推动台湾尤其是国民党与大陆关系的改善也只能转到两岸和平这一条路上,别的路径是万万行不通的。可是两岸和平的这个口号只是喊出来并不会有多大的损失。

一旦转入到实际操作层面之后,损失就会很大了。更不必说,成为世界工厂的我国在经济层面相较于台岛而言占据着一定的优势地位。所以,和平协议只能是空谈,不可能转化为实际。

另一方面,国民党本身的统治力也在逐年下降。虽然是多方面因素所导致的,可是却能够让马英九一直停留在想要作为却始终无法作为的地步里。所以和平协议最后只能是不了了之了。

最后,马英九近年来虽然表现得同大陆十分亲密可在一些问题上马英九还是知道分寸。比如马英九没有道破台湾地区的固有利益问题是一个极其明显的障碍;马英九也不支持武力统一。

马英九用的说法是武力统一会造成更大灾难同时也不利于繁荣发展的台湾回归到大陆。只能说,马英九和国民党虽然与民进党有所不同,可是也只不过是在一些对外政策上稍显不同。

在触及台湾地区的核心利益层面,国民党与民进党其实是保持了一致的。但国民党有个弊病,这个弊病是既放不下身段却又做着实际的事情,远不如民进党直截了当将台独意味贯彻到底。

可以说,现在的国民党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国民党了。马英九虽然是出自国民党的台湾领导人,但他身上的诸多烙印却与民进党是藕断丝连的。不然的话,马英九没有那么大的胜出概率。



参考文献:尹茂祥.两岸和平协议问题之演变与趋势[J].台湾研究. 2015(04).

张文生.两岸和平协议的性质刍议[J].台湾研究集刊. 2013(02).

吴生林.连战的这本回忆录里,再一次让民众看到了美国那只“看不见的手”……[J].台声. 2023(02).

0 阅读:54

荣轩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