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企业知产纠纷为啥下降超90%

最高人民法院 2024-05-22 14:38:07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 李缘缘

3月的一天,厦门市某光学有限公司法务总监冯文河来到了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

“我们想都不敢想,公司的知识产权纠纷数量能从以往年均400件降低至2023年的24件!”

见到该院民三庭庭长李缘缘,冯文河激动地将锦旗交到正埋头翻看卷宗的李缘缘手中。

看着眼前的锦旗,李缘缘的思绪被拉回到了2019年。

那是李缘缘和冯文河第一次见面。当时,涉该公司旗下某品牌眼镜知识产权纠纷系列案件纷纷进入思明区法院,数量高达60余件。

让李缘缘颇感无奈的是,冯文河提交的案件证据五花八门,这不仅给开庭审理带来不小的困难,更降低了企业的维权效率。

因此,在案件审结后,李缘缘根据企业实际,再结合这批系列案件的特点,从对起诉标准不一,到举证力度不足,再到防伪存在漏洞等情况,向企业发出了司法建议。

有了专业的指导,今后的几年中,该品牌眼镜的诉讼材料相比之前完善了许多。“连打电话催他们补充材料的次数都少了。”李缘缘笑着说道。

老问题有了解决方法,新问题又接踵而至。2022年底,李缘缘又一次接到了冯文河的来电。

电话那头传来冯文河无奈的叹息声,他告诉李缘缘,如今线上平台销路广,网上的仿冒品比比皆是,但赔偿金额往往抵不上到全国各地诉讼的成本,这可愁坏了经营者。

原来,该企业旗下有着一个全国知名的眼镜品牌,因销售火爆,市面上的仿冒产品层出不穷。如何维权就成了该企业“老大难”的问题。

企业是经济发展活力之源。为了更好地帮助企业破题解难,打造企业健康经营的社会环境,李缘缘再次走进了这家公司。

简单的寒暄过后,冯文河诉起了苦,“您都不知道我们被多少家网店侵权了……”仅近期发现的侵权就已经超过了500起,侵权人是遍布全国各地的电商个体户。

“如果逐个维权,那成本实在太高了。但听之任之,又会危及企业品牌形象。我们实在是不知道要怎么办!”冯文河继续说道,他们也曾通过平台发消息联系这些商家调解,但那些商家都置之不理,还有不少是冒用别人的身份信息注册的网店,根本找不到真正侵权的实际经营者。

李缘缘将情况一一记录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一路思索分析,寻求打破当前僵局的最优解。

“这家企业为了打开知名度已经投入了上亿广告费用,如果不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打击假冒品牌搭便车蹭流量的行为,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声誉必然受到极大损害。”李缘缘眉头紧锁。

通过走访调研和凭借多年的办案经验,李缘缘心中慢慢有了解决方案。她决定分三步走,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选树示范案例是先手棋。“一个扎实的判决,可能胜过千万场心累的‘口水仗’。通过示范案例让当事人和潜在的侵权人预判后果、打消侥幸,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李缘缘引导企业选择一两个典型案件进行集中诉讼,同时强化审查说理、把判决理由写实写透,办成示范案例。她还总结了此类案件的特点,向社会发出风险提示,进行广泛宣传。

很快,企业就尝到了甜头。调解过程中,调解员通过这些典型案件对侵权的公司进行释法明理,往往不到20分钟,一件案件就能轻松化解。

随后,李缘缘再次向厦门市某光学有限公司发出了司法建议,引导企业从源头做好证据保全、纠纷前置化解等工作。为进一步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李缘缘又从强化个体户店铺的管理、打击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等方面向平台发出司法建议,从源头降低侵权行为发生的几率。

三管齐下,成效初显。该公司知识产权案件数量显著下降而且维权成本明显降低。于是有了冯文河送锦旗的一幕。

这也让李缘缘充分意识到,推动营商环境法治化,激发企业主体活力,法院必须主动将服务触角向前延伸。在她的推动下,当地高新企业聚集的软件园建立了智慧服务站,主动提供主动化、个性化、精准化的一体政务服务,真正把服务企业、化解矛盾的工作送到了企业的家门口。

“当企业把他们的难处放到我们面前时,法官多走一步、多想一点,他们就能少走一点冤枉路;法官多做一点、做细一点,他们就能少一点讼累。”李缘缘说,虽然辛苦,但这正是法官的应尽职责,也是司法的应有之义。

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郑怡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