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马斯克,“中国制造”无法制造?

阿年阅读 2023-12-08 15:54:10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培养不出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

这是钱学森院士在2005年提出的一个惊世之问。同样在知乎上也有类似的发问:

中国几千万大学生,为什么出不了比尔盖茨,乔布斯,马斯克?

正好埃隆·马斯克的最新传记也出来了,咱不妨以他为例,

看看这埃隆·马斯克,中国能不能“造”?

1.一种传承:冒险精神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有过这样的结论:

人生经历形成的记忆,不仅停留在相关的神经细胞中,还会遗传给后代。

这一点也在马斯克身上得到了证实。他就曾坦言,自己非同寻常的冒险性格直接来源于外祖父。

马斯克的外祖父名叫霍尔德曼,是一个性格古怪又特立独行的人,喜欢的是驯服野马、拳击、摔跤等一类相对危险的运动。

有时他也会带上家人开车深入丛林探险。其中有一次,他们的汽车撞上了大树,结果被困郊外长达3天。

在这期间,他们一边猎食,一边和土狼、豹子、狮子斗智斗勇。而这样的探险,他们家族总共进行了16次。

外祖父常常告诉孩子们:只要你想做某件事情,你就一定能做成,你只需要做出决定,然后放手去做。

当时的马斯克只有3岁大,但他对这位外祖父的创奇事迹却已了熟于心。

他清晰地记得外祖父说过的一句话:我想一个平常人完全可以选择不平常。

受此影响的马斯克,自然而然也长成了一个富有冒险精神的人。

2.一项兴趣:热爱阅读

少年马斯克到底有多爱读书?

弟弟金巴尔这样说道,“他每天读10个小时是家常便饭,如果是周末,他可以一天读两本书。”

在马斯克上小学的时候,他常常在下午2点放学以后就跑到书店去,一待就是4个小时,直到父母下班回家。

大概在三、四年级的时候,他就把学校及附近图书馆的书都看完了,为此他还曾试图劝说图书馆员帮他订更多的书。

可以说,少年时期的马斯克,就已经做到博览群书了。

而在马克思读过的书里,对他影响最大的,有这么3本:

罗伯特·海因莱因的《严厉的月亮》、艾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还有道格拉斯·亚当斯的《银河系漫游指南》。

《严厉的月亮》讲的是人工智能拯救人类,《基地》讲的是未来人类如何延续文明火种,

《银河系漫游指南》则讲的是外星文明为修“公路”强拆地球的故事。

如果把这三部小说和马斯克的商业版图作比对,你就会发现这中间存在着惊人的吻合!

马斯克的NeuraLink脑机运用对应的是让人工智能保护人类,太阳城(Solar City)终极目的是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SpaceX太空火箭则是为了实现人类跨行星生存。

3.一个方向:清晰的个人规划

众所周知,马斯克兄妹仨人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

马斯克的弟弟金巴尔也是一个亿万富翁,在餐饮业混得风生水起。妹妹托斯卡同样成绩斐然,她是美国著名导演兼编剧。

而这一切,都跟马斯克母亲梅耶不无关系。在梅耶的个人传记里,她提到了自己养育孩子的一些心得。

她说她从不对他们过度保护,也从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们喜欢什么,想学什么,都由孩子自己决定。

也正因此,几个孩子早早培养了独立自主的能力。

18岁那年,马斯克独立做出了他人生的第一个重要选择——他决定离开南非,去美国生活!

这里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世界的科技浪潮正在美国如火如荼地发生着,马斯克敏锐地感知到了这点。

凭着母亲原加拿大公民的身份,马斯克相对容易地拿到了加拿大国籍,他随之报考了加拿大皇后大学。

后来又凭着优异的成绩,两年之后他成功转学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也正是在大学这个阶段,马斯克发展出了对于太阳能领域的长期兴趣,他同时得出了自己的人生结论——

互联网、可再生能源和太空探索这三个领域正在发生巨变,他可以在这些领域有所作为!

他郑重其事地表示,要同时进军这些领域。

可以说,马斯克一生的奋斗方向,正是从这个时期建立的。

当大多数的同龄人还在浑浑噩噩的时候,他已经非常清晰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应该朝哪去。

4.一套底层逻辑:“如何可行”,而非“行不行”

小米雷军曾这样评价马斯克:“和埃隆·马斯克比起来,我们干的好像都是别人能干的事情,但他干的别人想都想不到。”

这番话说出了很多人的感受。

确实,无论是SpaceX的太空火箭,还是特斯拉的发动引擎,亦或者NeuraLink的人机大脑,马斯克都在向世界展示着一个又一个的惊叹。

有人就曾问他,你做这么多疯狂和不可思议的事,难道不担心失败吗?

马斯克回答道,“不,恰恰相反,这些事情失败的可能性远远大于成功的可能性,我之所以去做,

不是因为这些事可以成功,而仅仅因为我想去做,那是我对于世界未来的主张。”

事实上,在马斯克的人生字典里,从来没有“不行”二字,他向来只关注“实现路径”。

记得早年研发特斯拉,因电池设备太重,马斯克要求团队把车身上的钢换成铝以减轻重量。

团队多次否决了这个提议。但马斯克从不妥协,“我知道我们一定能做到,只是花多少时间和精力的问题。”

结果证明,马斯克是对的,特斯拉最终攻克了这一技术难关。

这或许就是马斯克成就非凡的底层逻辑:不是“行不行”的问题,重要的是“怎样可行”!

5.结语

其实从马斯克的个人成长来看,其成就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家庭影响、个人立志,以及做自己擅长且喜欢的事。

回到之前那个问题,这样的马斯克,中国能“造”吗?

知乎有位网友是这样回答的,他说像马斯克这样的天才中国也有不少,之所以没能发展成世界级的科技创新人才,

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社会的发展阶段还没有到那个时候。

美国用200多年发展成今天的样子,我们不可能在几十年时间一蹴而就。

尽管我们的国家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取得了长足进步,消除了几亿人的贫困,但物质和精神丰裕依然是我们这个阶段的主要追求。

这或许也决定了当下的我们,绝大多人只能埋头捡地上的六便士。

但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随着我们国家的不断崛起,会有那么一天,

我们的后辈,将有更多的人抬头看月,仰望星空。

参考资料:《埃隆·马斯克传》、《硅谷钢铁侠》、《人生由我》

部分配图来源:《人生由我》

14 阅读:6074
评论列表
  • 2023-12-09 16:09

    我们是培养考试机器的

    哎妈呀 回复:
    白皮除了贵族学校里的一批考试机器可以称为精英,其他学习出来的都是文盲。有没有气死?[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哼哼哈哈 回复: 哎妈呀
    你又懂了?
  • 2023-12-09 09:24

    我觉得不是的,主要是文化和价值观的问题

  • 2024-02-11 11:18

    中国没有人才?那么中国70年的发展怎么赶超了西方300年的发展。妄自菲薄就是公知的话术,钱老说的是督促教育人才培养必须加大力度,中国现在航空航天及高科技领域的大量人才就是中国解放以来自己培养的,正是这些人才承担起了今天中国科技的担当。至于马斯克之类其实媒体的吹捧成分大,所谓的星舰依靠的就是原美国航天局的一帮人才,而且这种捆绑式火箭前苏联就搞过,就是简单粗暴技术。

  • 2023-12-10 12:44

    真不行?那美国应该遥遥领先呐,结果呢[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

    赩翼苍鸆 回复:
    胡搅蛮缠,有意思吗?
    赩翼苍鸆 回复:
    你不承认中国把美国打跑了,你的意思是美国把中国打败了,那么美国为什么不在中国驻军呢?军事基地建在哪儿啊?不要扯这些没用的,你不承认有什么用呢?一个先进的国家聚集了一群人去打一个落后的国家,没打下来,最后不得已退退了兵,那退了兵了,不就是跑了吗?谁没脸呢?你一个是非不分的人,有什么脸面在这儿替美国人摇旗呐喊?你一个是非不分的人,说的话有可行度吗?事实摆在眼前,看不见,还要在这儿颠倒黑白吗?
  • 2023-12-18 04:20

    这与国家实力有关系的,国家贫弱时人才都跑出去,没出去科研环境和条件也难培养出尖端科学家。看看美国的华人科学家有多少?

  • 2023-12-18 07:39

    天才天造而非人造

  • 2023-12-11 07:54

    卖书就卖书,搞得和真的一样

  • 没钱,没车库

  • 2023-12-10 06:35

    成王败寇

  • 2023-12-13 12:43

    出不出创新精才,首先要问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任何事情的结果是受目的和过程运作方式决定的,专治,恐吓,勒索式的应试教育不该,万年难出重新精才!

  • 2023-12-18 21:47

    写的跟真的一样[得瑟]

  • 2024-02-09 00:56

    外星人藏在地球上,没得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