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为本推动爱国主义教育

坚料瑶 2024-05-05 05:17:36

点击关注“坚料志”头像,不错过每条香港大新闻。

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第一次会议

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国民团结一心,为家国贡献的长期任务,对香港「由治及兴」显得尤为重要。4月29日,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举行首次会议,小组认为要有效地推行爱国主义教育,既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亦要配合本港实际情况。正如宪法和基本法推广督导委员会主席兼政务司司长陈国基所言,「爱国主义教育是细水长流、深耕细作的工作」,如何持续并深入地推广爱国主义教育将是各界所要实现的目标。

历史为本,记得「当年今日」

在爱国主义教育的版图,历史教育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向学生教授国家历史,先贤的事迹,不仅可以令学生认识国家,更重要是令他们明白国家「一路走来」的轨迹,了解当下的景况及挑战。除此以外,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国民身份认同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民族和家国使命。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组长李慧琼提及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校课程,历史课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现有学习框架内,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爱国主义。

要「细水长流」,就要好好透过每年的传统节庆和国家纪念日,持续推广爱国主义教育。这些由官民筹办的庆祝或纪念活动提供了现成的培养爱国情怀的气氛与平台,教师和学校无须准备额外资源即可获得上佳的教学「资源」。举例,教师带同学生参加抗日战争纪念日的活动,可以令学生了解国家英雄的故事,走近有血有肉的历史,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

走入历史「课室」

如同参加不同纪念日活动,「亲身体验」的教学优势难以取代。博物馆作为立体呈现历史面貌的宝库,是推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佳场所。这些丰富的历史文物和资料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时光隧道,可以令学生深刻了解国家的历史脉络和文化成就,激发学生对国家历史的兴趣和认同感。部份学生对「历史」的印象是「刻板沉闷」,教育工作者正要破除这种误解,善用不同平台和资源,以多角度引领学生探索和了解国家历史。

教师要善用博物馆资源,向学生说明历史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的逻辑,继而培养其家国情怀与中国历史观,并非一朝一夕可成,其中的教学技巧和专业知识实在要千锤百炼。多一个幽默又灵活的历史科教师,就多一分培养爱国者的力量,笔者期望当局和各界制定方案发掘和培养相关人才。

成功推行爱国主义教育有赖政府、教育界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当中存在挑战和机遇。培育出对国家有情的,对社会有义的公民,提升国家的凝聚力,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是每个炎黄子孙的责任和共同愿景。

文:邓家豪

青海省青年联合会委员、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协会秘书长兼副主席、深圳市宝安区人力资源局大湾区职场导师、香港特别行政区屯门区青年社区建设委员会委员、香港校外教育及培训专业协会(HKAEEP)创会会长;慈善机构童理心(Kidpathy)创办人兼主席;阳光儿童基金会董事会主席;教育倡行(Edution Network)理事;御学轩教育集团创办人兼主席;香港教育大学在读教育博士(EdD)。邓家豪创办及投资多间教育企业,以实践其数据为本的教学理念及推动教育科技发展。

*作者文章观点,不代表坚料网立场

0 阅读:0

坚料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