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这八首宋词倒序排列,或勾勒田间耕作的辛劳,或描绘蚕桑织就的繁忙,或刻画渔舟破浪的坚韧,将劳动者的汗水与欢笑,凝结成跨越千年的文学瑰宝。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8.李珣《南乡子·乘彩舫》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采莲图。“乘彩舫,过莲塘”点明了采莲的环境和出行方式,“棹歌惊起睡鸳鸯”则以动景衬托出莲塘的宁静,同时也写出了采莲女的活泼,她们的歌声打破了寂静。“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描绘出采莲女们在劳作之余的嬉戏玩闹,她们美丽动人,充满了青春活力,在采莲的劳动中享受着生活的乐趣,展现出江南水乡劳动生活的美好与惬意。

出林杏子落金盘,齿软怕尝酸
7.周邦彦《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
出林杏子落金盘,齿软怕尝酸。
可惜半残青紫,犹有小唇丹。
南陌上,落花闲,雨斑斑。
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
这首词虽未直接描写大规模的劳动场面,但“出林杏子落金盘”暗示了有人在林中采摘杏子,将其放入金盘,这是一种简单的劳动场景描写。通过对杏子的描写以及女子尝杏的情态,展现出一种生活的闲适与情趣,同时也透露出淡淡的伤春情绪,这种情绪与劳动生活的闲适交织在一起,别有一番韵味,反映出词人对生活细节中劳动场景的细腻观察和独特感悟。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6.苏轼《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使君元是此中人。
上片“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描绘了雨后乡村的清新美景,“何时收拾耦耕身”则表达了词人对归乡过田园劳动生活的向往。下片“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生动地描写了阳光下桑麻闪耀、风中蒿艾飘香的田园风光,展现出乡村劳动生活的美好与宁静,同时也流露出词人对这种劳动生活的热爱和眷恋,他以自己本是“此中人”而自豪,体现了对劳动人民和劳动生活的深厚情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5.辛弃疾《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这首词描绘了乡村生活中的两个场景,一是“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写了村民们在丰收后分肉、酿酒的庆祝场景,这是一种集体性的劳动成果分享活动,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和睦与温馨。二是“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描写了儿童在山园偷摘梨枣的情景,充满了生活情趣,从侧面反映出田园的丰收和人们生活的富足,词人“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表现出对这种乡村劳动生活场景的喜爱和享受,蕴含着对乡村生活的深深眷恋之情。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首词虽没有直接描写人们的劳动动作,但通过“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展现出在稻花飘香的季节,人们谈论着丰收的景象,蛙声一片仿佛也在为丰收歌唱,从侧面烘托出农民对丰收的期盼和喜悦之情。在这宁静美好的乡村夜晚,蕴含着人们辛勤劳作后的期待,表现出乡村劳动生活的质朴与美好,以及词人对乡村劳动人民生活的关注和热爱。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3.王炎《南柯子·山冥云阴重》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上片写景,描绘了阴云密布、寒雨将至的山间景象,以及雨中的幽花,为下片写劳动做了铺垫。下片“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直接描写了农民披着蓑笠,天天在田间劳作,田埂间的沟渠四通八达,体现了农民劳作的辛苦和勤劳。“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则直接抒发了对农民辛苦劳作的感慨,以及他们对雨水充足、丰收在望的期盼,表达了词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敬意。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
2.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这首词充满了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簌簌衣巾落枣花”描绘了枣花飘落的情景,点明了时节。“村南村北响缲车”写出了蚕乡一片繁忙的缲丝景象,缲车声此起彼伏,展现出劳动的热闹氛围。“牛衣古柳卖黄瓜”则刻画了乡村集市的场景,有人在古柳树下卖黄瓜,这也是乡村劳动成果的一种展示。全词通过对乡村生活中不同劳动场景的描写,从枣花飘落、缲车声响到黄瓜售卖,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的劳动生活画卷,表达了词人对乡村生活和劳动人民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堪称描写劳动生活的经典之作。它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农家生活画面。词的上片通过对茅屋、小溪、青草以及一对老年夫妇的描写,展现出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下片则聚焦于农家的三个儿子,“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生动地刻画了大儿子在溪边豆田劳作,二儿子专心织鸡笼的劳动场景,表现出孩子们的勤劳懂事。而“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则以小儿的活泼可爱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童趣,他在溪边卧着剥莲蓬,天真无邪。整首词将劳动场景与家庭生活完美融合,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间温情,展现了乡村劳动生活的质朴、美好与幸福,表达了词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