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瓶车充电的痛点

我不是大律师 2024-05-22 12:57:03

随着电动自行车(俗称电瓶车)数量的激增,关于电瓶车的社会焦点事件也日益增多。今天早上看到新闻,广化桥有高层住宅起火,据说是电瓶车电池拿楼上充电引发的。虽然这个起火原因还未经权威部门证实,但是近来我是经常看到媒体报道电瓶车电池起火的讯息,除了在楼层里发生事故,甚至有在电梯起火的。一般而言,电瓶充电的时候在夜间居多,这样更加容易造成比较大的损失。屡屡听闻这样的不幸消息,总是让人感到痛惜,也让人不禁思考一个问题,电瓶车充电的痛点到底在哪儿?

当然很多朋友认为电池本身存在问题,这也不无道理,电瓶车的质量良莠不齐,一辆车的价格从一千多元到一万多元不等,从成本角度看,电池质量肯定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个需要国家质管部门出台制造标准,加强生产监管,从硬件上降低风险。今天我们暂且不讨论电池的质量问题,就从充电本身去看,我觉得主要有两个痛点:

第一,充电场所缺乏,这个是最大问题。我本人为了方便也购买了一辆电瓶车。一开始是放在自己车库充电,后来管理员说因为有别的小区车库发生电瓶车起火,他们接到通知,让业主不要在车库充电。后来小区就找四个空地,盖了四个大棚,供电瓶车充电。我当然也服从管理,后来都在棚里充,另外我开的不多,平时就停在车库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小区都有足够的空地,特别是市区老的住宅区,房屋特别密集,汽车停车位都是见缝插针的,很难保障有足够的空地来建设电瓶车充电桩。正因为实在也没地方充,那么各个车主也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有的拉电线,有的搬电池上楼!其实,哪怕我们的小区可以说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场所的问题,其实平时纠纷也不少,因为老是有人停那棚里不动。有的是充满不及时骑走的,有的是停那几天就不动的。这样有一批人想充的时候没办法充,照样也搬楼上去充了。所以有了场所还得大家自觉高效利用,或者物业加强管理。

第二个痛点是公共充电场所的充电价格偏高。我的电动汽车一个月要开2000公里左右,电费没超过100元。回过头来看我的电瓶车续航不到60公里,用小区的M犸充电,2块钱还充不满。我测试过,一元4小时,能充42%的电。假设有人每天是用电瓶车通勤的,一个月充电费用也是要大几十元。虽然有人会说钱也不算太多,比起公交出行要节省不少。但是大部分人还是会算这笔账的,小钱也是钱啊。这就导致很多电瓶车主执意要把电瓶搬到家里去充。

试想如果充电位置充裕,价格也比较合理,我想绝大多数的电瓶车主会优先考虑在充电桩充电的。但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并不能一蹴而就,从车主自身的角度来看,尽管充电面临不少烦恼,我们仍然应该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毕竟发生事故,车主自己是第一受害者。同时,如果给别人带来损害的话,还需要承担赔偿责任甚至是法律责任。

5 阅读: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