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型舰载机模型的猜想

火力侦察 2024-02-20 11:26:25

近日网络上出现了疑似J35模型(具体是实机还是模型本文不做考证,以下均称为模型)登上“辽宁”号甲板上的图片,结合前期官媒“辽宁”将由实验型航母转变为战斗型航母的报道,以及本次近一年的入坞维护,“辽宁”号有很大可能进行了J35上舰的适配性改造。随着新质舰载装备的发展,J35甚至KJ600登上“辽宁”、“山东”两舰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现实中又是否能如期待中的一样?

两艘滑跃型航母设计及建造时下一代舰载机在哪里仍是个未知数,所以并没有考虑到搭载下一代舰载机的适配性问题,其软硬件系统均是为搭载J15进行设计,我国此前也并没有换装不同型号的舰载机的改装经验,但对于舰机均自给自足的人民海军来说要做起来并不是大问题,在此可参考一下同行标杆的经验。

F-35C上舰硬件方面的改造有安装相应的指挥和数据链设备、修建保密停机区、加强挡焰板、部署“鱼鹰”以具备运输F-35C备用发动机,软件方面包括增加相应的指挥通信程序、弹射器和拦阻系统增加相关设定等,最后再进行实机的上舰测试。对于滑跃航母而言,硬件方面可能还需要对轮挡进行改装。

J35目前数据不详,但可以肯定其主起落架轮距与J15不同,滑跃起飞前必须靠轮挡将飞机进行制动,这对于滑跃起飞至关重要。在发动力推力达到最大时瞬间放下轮挡来实现“弹射起步”。“库兹涅佐夫”的原始设计就考虑了同时兼容Su33和MiG29,轮挡采用了分组设计,而“辽宁”与“山东”是否也有类似设计不得而知,毕竟当时下一代舰载机长什么样都不清楚,当然对轮挡进行改装难度也不大。这些航母上的软硬件改装在技术上都是可行的,唯一可能影响J35上滑跃甲板的还是在于飞机本身。

“鹘鹰”的参数已经在中外航展上有所展示,J35虽与“鹘鹰”有着技术上的继承关系,但并不是同一架飞机,而所有所谓对外公开的参数,都存在着一定的“战忽”或“战恐”的成分,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只有真正付出了真金白银的客户才能获得真实的数据。这里只能找些对象作为参考,分别是重量与发动机推力相仿的F18-E/F,和我们自己的J11。

F18-E/F采用常规布局,最大起飞重量近30吨,装备两台最大推力近10吨的F414-GE-400中推,与J35现有信息推测的参数相仿,可粗略将两者起降性能等同。F18-E/F是否具备滑跃起飞能力?答案是肯定的,波音自己做过测试,三哥在前两年新型舰载机招标中F-18E/F也不远万里到过三哥家提供试驾服务,但至于能不能达到满载起飞,满载起飞需要的跑道又是多长就不得而知了。

另一个参考对象是J11,在J15项目完成之前,J11自然是重要的参考对象。虽然J11没有加装鸭翼和进行过其他提高起降能力的改进,但依旧顺利地完成了滑跃起飞测试,验证了在推重比足够的情况下,战机具备滑跃起飞的能力。

这两个参考对象可以说明J35具备在滑跃航母上起降的能力,并且由于J35主要采用内置弹仓,弹药挂载量有限,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满载起飞并不是刚需。而如果更进一步,专门发展出一型不考虑弹射起飞的小改型号,省去弹射的结构加强进一步降低空重,则其滑跃起飞性能可以有更进一步提供。如果弹射型临时需要在滑跃甲板起降或者非弹射型临时需要在平甲板上起降,少载荷加航母本身大航速也能提供临时的起降作业。当然这并不有利于通用作战,只是一个简单设想。

J35上滑跃除了能提高“辽宁”、“山东”两舰的战斗力,另一方面也可能加速J35战斗力的生成。003目前已在舾装的最后阶段,但是距离真正的舰机结合还有相当的时日,新船试新飞机是风险乘2,最稳妥的做法是成熟船试新飞机,新船试成熟飞机,待新船与新飞机都相对成熟之后二者再结合。

作为国之重器,稳妥操作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网络上总有不断掐着某些时间点瞎嚷着献礼献礼的言论着实令人反感。此时“辽宁”号改装或许还承担着验证J35、发现问题和积累使用经验的重要任务,毕竟J35距离定型基本也就差这临门一脚了,被我们所鄙夷的F-35C机队也已经积累了数十万小时的飞行时间,这或许比“辽宁”号本身装备J35更重要。003采用的新技术太多,特别是其航空系统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待到其可靠再上舰验证多少有点太晚。

若一切顺利,J35能在未来给两艘现役的滑跃型航母战力带来一定的提高,但依旧不是质变,要具备脱离岸基体系支援的独立作战,并给对手带来一定的威胁,最关键的还需要KJ600这个开图神器。KJ600上滑跃航母,最关键的问题依旧是飞机本身而非航母。

关于KJ600的数据比模糊的J35更模糊,讨论KJ600滑跃起飞实际是讨论螺旋桨飞机的起降性能问题,依然需要参考一些已有的例子。

螺旋桨飞机在航母发展史上占据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凭借优良的起降性能,可在没有弹射器也没有滑跃跑道的航母上顺利起飞。二战期间著名的杜力特空袭,B25中型陆基轰炸机从两万多吨的平甲板航母“约克城”级一跃而起,16架飞机最短起飞距离仅140余米,最长的不超过230米。虽然B25起飞重量不过15吨,但相对当时的舰载战机和航母而言实属庞然大物。

二战结束后,美国海军为了发展空中核打击能力,于1948年改装了P2V岸基反潜机作为舰载轰炸机。该机翼展超过31米,最大起飞重量亦超过31吨,依靠助推火箭和28节的甲板风,可以实现满载起飞,最后因为尺寸问题以及海基核力量的发展并没有正式装备。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最有说服力的当属美海军测试C-130在航母上的起降,这也是航母史上最大起降重量的纪录。C-130在福莱斯特级进行了数十次触舰复飞和21次起降实验,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54.8吨,滑行距离也只有227米,无拦阻着舰距离为140米。其中一次轻载状态下着舰制动距离只有80余米,随后立即在原地滑跑,在距离舰艏还有几十米处起飞。

回到KJ600,只要其发动力功率足够,甚至退一步,采用助推火箭助飞都可以接受,实现在195米的重载点滑跃起飞。而美国人自己也早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就用E-2C做过滑跃起飞的测试,使用6°和9°的滑跃甲板。结果显示E-2C在20度襟翼下相同起飞重量,使用滑跃起飞可以比用弹射起飞速度少5-7节,起落架受到的反作用力也仅为设计强度的1/4,证明了E2滑跃起飞的可行性,也间接证明了KJ600具备滑跃起飞的潜力。

当然搭载KJ600会给“辽宁”、“山东”甲板调度和战机出动率带来一些新的挑战,但相比获得的收益这笔买卖绝对值得,剩下的就看KJ600的发动机是否给力和军方的决心了。

最后如果未来J35真的登上两艘滑跃航母,也难以完全取代J15,并且虽然种种迹象似乎预示着J35即将获得“户口”,但我们的主要对手对于换装35C并不太上心,已经着眼于更大更快的F/A-XX,眼见着要追平的差距可能在下个轮回中又要被拉开,这是最不想看到的事情。并且以上假设都有要建立在搞定某19型发动机的前提下,若19难产甚至需要用某13改型应急,则晚矣。所以在最终盖棺定论前,尚留一丝悬念。最后的最后,关于J35上舰引申出一道问题留给大家,假设“辽宁”、“山东”两舰全员换装J35,能否有效增加载机量?

同比例折叠平面对比,以MiG29替代J35

2 阅读:777
评论列表
  • 2024-02-20 23:24

    滑跃起降型?可空警600那重量能滑跃起来吗

    火力侦察 回复:
    看发动机
  • 2024-02-20 23:32

    都想上,就看能不能上了[点赞]

火力侦察

简介:交流不同的武德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