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成功突围的最高将领,曾任山东省委书记,1955年授予上将

雅可谈过去 2024-05-20 08:28:46

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所属部队9000余人奉命北移,行军至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突然遭到国民党部队八万多人的围攻,新四军与敌人血战七个昼夜,几乎全部壮烈牺牲,只有一支部队突围成功,他就是傅秋涛领导的第一纵队。

当时,傅秋涛是新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由此,傅秋涛成为皖南事变成功突围的最高将领。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傅秋涛上将的故事。

1907年8月3日,傅秋涛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傅秋涛的童年可以说饱尝生活的艰难,7岁时就开始学做农活,后来到地主家打工,饱受欺凌与压榨,反抗的种子在傅秋涛心中悄然萌发,为以后走上革命道路打下了基础。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在我党的领导下,农民运动在湖湘大地蓬勃发展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傅秋涛报名参加了雇农工会,并担任工会委员长。

在此期间,傅秋涛结识了当地的一名小学老师,名叫钟期光,从此,两人成为革命亲密战友,建国后一起成为开国上将。

1929年3月,傅秋涛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傅秋涛一直活跃在湘鄂赣地区,担任湘鄂赣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务,参与领导了湘鄂赣苏区的反“围剿”斗争。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傅秋涛则留了下来,继续领导湘鄂赣地区的军民坚持游击斗争,并重新组建红16师,虽然在国民党的重兵“围剿”下损失惨重,但仍然坚持武装斗争,保存了革命力量。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二次合作,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包括傅秋涛领导的湘鄂赣人民抗日红军游击支队,新四军成立后,傅秋涛担任第1支队副司令员兼第1团团长。

随着抗日战争的持续进行,国民党对我党的态度发生剧变,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刁难我军,试图阻碍革命事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于1941年1月爆发了著名的“皖南事变”。

在突围的过程中,我军损失惨重,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第二纵队司令员周桂生、第三纵队司令员张正坤都先后遇害或牺牲,只有第一纵队司令员傅秋涛率领部队成功突围,从而保存了新四军的基干力量,成为傅秋涛的功绩之一。

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后,傅秋涛被任命为第7师副师长,在党的领导下,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傅秋涛先后担任鲁南区党委书记、鲁南军区政治委员等职务,成为陈毅的得力助手,曾动员人员对淮海、渡江战役进行大力支援,为华东地区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成立,傅秋涛被任命为山东分局第一副书记、山东军区第一副政委,成为康生的副手,由于康生一直在青岛休养,其实,山东分局的主要工作是在傅秋涛的领导下进行的。

新中国成立后,傅秋涛升任山东分局代理书记兼山东军区政委,这个山东分局代理书记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山东省委书记,也就是说,当时的傅秋涛实际上是山东省党军一把手。

不过,傅秋涛没有在山东待太长时间,1950年,傅秋涛被调到中央复员委员会任秘书长,主要负责数百万复员军人的安置工作。

1955年,傅秋涛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开国上将。

与此同时,这一年,傅秋涛转入总参谋部工作,先后担任队列部部长、动员部部长等职务,为国防后备力量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1975年,傅秋涛出任总参谋部顾问,并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于1981年8月25日病逝于北京,享年74岁。

0 阅读:219

雅可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