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学不好数学到底是不是一种病?

望月飞看生活 2024-09-28 04:22:13

这两天,某医院新开设数学和空间学习困难门诊的新闻刷新了很多家长的认知,那些家里孩子正好数学不太好的家长顿时整个人都不好了,搞了半天这是种病?那不得治?再一看,这还不是普通门诊,挂号费得300往上,而且号还很稀少,手慢无!

其实类似的门诊也不算太新鲜,很多大城市的三甲大医院或者儿科类医院很早就推出了学习困难、厌学类的门诊,实际上在家长圈里也早有耳闻,只不过真正走到这一步的家长毕竟还不多。

但这次的数学和空间门诊突然让人醒悟原来学习困难还能分得那么细那么专业,顺着这个思路的话显然还能再开设语言和表达学习困难门诊、语文和理解学习困难门诊等等。

以后遇到家有学习不好的孩子,家长第一反应可能不是找校外培训机构了,而是先去医院瞧上一瞧?

这不免又让家长们狐疑,这怎么感觉是医院要跟实习机构抢生意呢?学习成绩不好到底应该去找医生还是找老师呢?家长们迷茫了。。。

其实焦虑也是种病,家长不妨自己先去找医生诊治诊治。

不过从一票难求来看这些门诊应该是很契合部分家长的需求的,只是治疗效果恐怕很难让人有很大的期待,也没有人会相信奇迹。

客观地来说,这些治疗可能具有一定的效果,比如现代医学已经证明很多小朋友行为上的异常很可能跟体内缺乏某种微量元素有关,而不是过去认为的纯粹是顽劣、不听话。也有的小朋友虽然行为上似乎没什么异常,学习也很努力,但在进行某方面学习的时候确实很吃力,花费更多时间精力却完全追不上别的同学。

这种差距是客观存在的,过去我们一直认为这跟每个人的特长有关,有的人擅长语文,有的人擅长数学和逻辑,这个是天生的,不服也不行。但现在医学给了这部分人一个希望,因为有证据证明某些能力也是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得到的,就比如开头提到的数学和空间能力,专家们可能已经总结出了一整套专业的训练方法,只要进行适量的训练,这方面能力是可以得到加强的。

再比如语文方面的学习,语文成绩不好的学生很大的可能是共情能力的缺失,严格来说也确实是一种能力上的缺陷,而既然是缺陷,只要能找到办法,也是应当去补上的。不能简单的认为这是天生的,认为此人天性薄凉,不懂感恩,其实这也是不公允的,有人天生感情丰富,有人天生性格偏冷。

本来,这些不同的性情,不同的擅长点构成了这个社会的多元性,但现代医学似乎又想把每个人的能力都拉平,而作为家长来说也肯定是有私心的,总觉得凭什么让自家孩子有这方面那方面的缺失,如果能补全,何乐而不为。

这种想法无法反驳,也能被理解,但家长们也不妨再考虑下性价比,也许花费一定数额的金钱和时间后能补足某方面的能力,至少能补足到普通人的水平,但这点时间和金钱花下去是否值得?如果同样的金钱和时间花在孩子更擅长的方面,比如擅长音乐不擅长运动的就不要把时间都花在运动上了,多深入学习音乐,这样或许会有更大的惊喜?显然花在运动上你很难成为运动员,但花在音乐上却可能成为音乐家。

去年的国产动漫电影《长安三万里》除了让人感叹李白放浪的一生外,也让很多人了解到了一种学习方面的病症,叫做“阅读障碍症”。剧中的高适就患有这种症状,看到的文字像跳动的蝌蚪一样,完全无法正常阅读。

但事实证明这并没有耽误他成为一位大将军,也并不影响他与李白成为挚友。

当然,相应的,我们的教育和考核制度似乎也应该有所调整,应当允许每个人的能力差异,不然,以后恐怕会有更多的学习困难类门诊出现。每个学生不是在学习的路上就是在去医院的路上!

0 阅读:0

望月飞看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