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亲姑姑:守着一块霞帔等了52年,终于在闺蜜走后,嫁给初恋

人间史名人录 2024-02-24 11:33:47

张爱玲这辈子只崇拜两个女人,一个是她生母黄逸梵,另一个就是姑姑张茂渊。

张爱玲说,觉得姑姑身上有种普通人身上没有见识和修养,就像周作人一样。

姑姑看都没看她,继续修剪伸进窗子的花枝,只是手上力道大了几分,让人察觉到她似乎有些不快。

“我谁都不像,对那些文人墨客也不感兴趣。”

张爱玲撇撇嘴,眼神似有似无飘向了书柜顶层,若不是那里至今还放着那块儿淡红霞帔,她就信了。

开局

张茂渊是张爱玲的亲姑姑,也是清末重臣李鸿章的外孙女,自出生就是含着金汤勺的。

1901年,也就是张茂渊出生这一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李鸿章成为了中国的“罪人”,连带着他的家人,一起受尽全国人民的唾弃。

1902年,在李鸿章死后没多久,张茂渊的父亲也郁郁而终。

从此她和哥哥张廷重,就只能靠着母亲李菊藕拉扯长大。

母亲深知女子在乱世之中的艰难,她不求女儿能长成大家闺秀,只希望她活的清醒、通透,即使没有家族庇佑,也可独立生存。

所以张茂渊自小都被母亲当成“男孩”来养,给她剪短发,穿男装,还让下人们都称她为二少爷。

张茂渊自小就聪慧过人、特立独行,但说话办事儿都颇有尺度,是个很有思想的神奇女子。

跟妹妹截然不同,哥哥张廷重似乎完全“长歪了”。

他小时候逃学,长大了抽鸦片,一辈子没什么出息。

尤其是结婚以后,张廷重完全不尊重妻子黄逸梵,对她非打即骂,还在外养了很多女人。

张茂渊在深院高墙中,看着逐渐式微的家、因婚姻面目全非的嫂子、还有扶不上墙的大哥……心下一片荒芜。

倘若终身过这种生活,与行尸走肉也无甚区别。

1924年,张茂渊找到黄逸梵,问她愿不愿意和自己一同赴英留学?

黄逸梵被痛苦婚姻埋葬许久的艺术理想,再次点燃。

1925年,黄逸梵在张茂渊的帮助下,离开了无能狂怒的丈夫,一起坐上了前往英国的轮渡。

一见误终生

这是张茂渊第一次坐轮船,等兴味褪去,就开始晕船了。

张茂渊艰难地扶着围栏吐个不停,嫂子一遍拿着纸袋接她吐出来的酸水儿,一边担忧的给她拍后背。

这时一杯水突然递到跟前,紧接着是一个陌生的男声:“晕船的话,喝点温水会好一点。”

张茂渊抬头,因剧烈呕吐而充满泪水的双眸,仿佛氤氲了一汪清泉,姣好面容还泛着红晕。

男人心脏被猛然击中,握杯的手不自觉收紧半分。

张茂渊接过水杯喝下,一阵温热从口腔顺着流遍全身,确实让她舒服了不少。她轻擦朱唇,点头谢过来者。

待张茂渊好转后,才定下神来端详眼前男子。他年轻俊秀,西装修身、剪裁得体,整个人都透着股书香气息。

前半生见得最多的男人,就是她那不靠谱的大哥,如今猛然见到这么一个文质彬彬少年郎,竟让她有些心跳加快。

在星辰海洋之中,二人仿佛心有灵犀一般,状似多年老友,开始相互了解。

黄逸梵见状,也不打搅他们,笑笑离开了。

男子很有礼貌,主动介绍自己,他名叫李开弟,出生于书香世家,才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

接下来的几天,两个年轻人经常相约一起喝茶聊天,还在轮渡上的晚会中为众人献舞,郎才女貌的配合令众人热烈欢呼。

熟络起来以后,李开弟开始主动聊自己家境,似乎有意更进一步,想告诉张茂渊自己家世清白,让她安心。

听到对方谈及家人,饶是向来潇洒痛快的张茂渊,也有些犹豫不决。

她知道自己外公受尽世人谩骂,尤其是读过书的有志爱国青年们,他们更是不齿李鸿章。

李开弟是个体面人,他看出张茂渊目光躲闪,心想或许她出身不好,于是也不再追问,反而很巧妙地引开了话题。

张茂渊松了口气,但随即心中就是更深的不安。

这天夜里,张茂渊独自坐在轮船顶上闭眼吹风,凉风吹散她的长发,让她心中有了些许安宁。

此时肩上一暖,她惊慌睁眼,李开弟目光如水,将一件淡红色的霞帔搭在她肩头。

在那个年代,凤冠霞帔是何含义?懂得都懂。

她握紧霞帔,眼中泛起泪花,然后和李开弟深深相拥在一起。

此处无声胜有声。

终是无缘

那天过后,虽二人没有挑明关系,却也心照不宣的似恋人一般相处。

那是张茂渊记忆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幸福到往后数十年想起来,都仿佛做梦一般。

直到有一天,船上一众年轻学生们,再次相聚交谈。

不知是谁起头,聊起国家民生,又聊到了《辛丑条约》,李鸿章这个名字,再次连带着全家人被众人辱骂。

张茂渊一直都知道外公风评不好,关于国家大事,她无法评价,但这么当着面听到,她还是脸色变得很难看……

坐了一会儿,她就借口身体不适,摇摇晃晃的离开了。

李开弟担忧的跟去,直到去了无人的船尾,他才看到张茂渊满脸的泪。

他吓坏了,连忙上前询问安慰。

心中的委屈和痛苦,在爱人的关心下被无限放大,张茂渊再也忍不住,想和他倾诉。

于是,她第一次将自己的身世告诉了李开弟。

虽然心中有所预料,但看到李开弟的眼神先是从震惊,再变为挣扎,最后成了晦暗不明的冷意……张茂渊心脏还是猛然揪痛了。

李开弟知道,李鸿章做的事儿跟他的后人无关,但国仇家恨面前,他怎么也无法说服自己,和“国贼”的孙女有过多牵扯。

他悄悄握紧拳头,艰难张口:“我知道了,那些事情与你无关,莫想太多,早些回去休息。”

声音是前所未有的疏离,说罢,便不顾满眼绝望的少女,独自离去了。

这天过后,李开弟开始疏远张茂渊,为了躲开她,甚至都不再去餐厅吃饭。

张茂渊内心痛楚,但她不愿放弃来之不易的心动。

几天后,她鼓起勇气找到李开弟,问他是否还愿与自己交好?

李开弟只是冷漠的说,他们从来都只是朋友。

张茂渊眸中含泪,拿出那块淡色霞帔,声音有些颤抖:“那我只问你,这算什么?”

男人眸光微闪,一丝隐痛划过,却还是开口:“海风凉,给小姐当围巾带而已。若是嫌那花样艳俗,便扔掉罢。”

一句话说罢,波涛汹涌的海洋似乎没了声息,张茂渊清楚地听到一声琉璃破碎,那是心中最后的期待。

她缓缓后退,表情绝望,离他越来越远之后,转身回到船舱。

此后,近在咫尺的二人,再没见过一面。

张茂渊和李开弟在轮渡上的相遇,就好似一场注定要醒来的梦。

她到英国以后,潜心学习,再无心其他。

她和李开弟在求学中,难以避免会有所接触,但二人谁都没再提过那段过往,只是以旧友身份相处。

再后来,李开弟和门当户对的世家千金夏毓智结婚。

他结婚那天,李开弟邀请张茂渊来做伴娘,她心里知道,这是李开弟在告诉她:他们的缘分彻底终结了。

嫂子黄逸梵有些担忧,执意要陪她一起去,她只是漫不经心的笑笑,不置可否的去挑选伴娘服了。

李开弟婚后,夫妻俩依旧会和张茂渊来往。

潇洒人生

夏毓智知道这个女子是丈夫初恋,本身心里有些不快。

但在相处之后,她发现张茂渊是个非常清醒潇洒的人。

她心中有对爱情的追求,却不会被爱情裹挟;她活得坦荡自在,是自己这个从小被要求必须“温顺贤良”的大家闺秀,永远无法达到的高度。

于是后来,她也开始发自内心敬佩这个女人,二人也很快成为挚友。

张茂渊确实是个值得敬佩的女子。

1930年,黄逸梵和张廷重离婚,虽然心中放不下两个孩子,但她没有回国,而是选择留在了英国。

届时张廷重和“小三”打得火热,只愿意养着儿子,对女儿张爱玲弃之如敝履,甚至经常家暴她。

张茂渊不忍看侄女深受父亲摩搓,就带着侄女离开家里,从此后,张爱玲就开始跟着姑姑一起生活。

张茂渊说得一口流利的英文,又留过学,颇有见识,于是被介绍去了一家电台做女主播,一个月就能赚到一万块钱。

那时候的一万块可不是个小数目,靠着在电台上班的工资,她和张爱玲度过了非常富裕的一段生活。

后来因不想读一些违背内心想法的新闻稿,张茂渊又舍弃了高额工资离开电台。

之后她先后做过翻译,做过银行职员,做过各种各样的职业,但都不长久,很快主动离职。

但无一例外,她每次离职都是主动的,工作让她不开心,她就会光速跳槽。可她还每次都能找到收入不错的新工作,可见她是个非常有能力的女人。

在乱世中,即便是男子也难以潇洒一生,她一介女流,加上自己外公的特殊身份,更是有过艰难。

后来张茂渊自己创业,不过很快就破产了,之后她带着张爱玲过上了好一阵流浪困苦的生活。

在外漂泊那段日子,张茂渊变卖过许多从家中带出来的珠宝贵物,独独那块镶嵌着金丝线的霞帔,一直保留至今。

有一回,张爱玲说自己钢笔头摔弯了,想让姑姑给自己买支新的。

那年正处战火纷飞时,一支钢笔可不便宜,姑姑淡淡“嗯”了一声,然后就拿出霞帔,似乎想典当出去。

晚上回来以后,张茂渊将钢笔扔给侄女。

张爱玲看着已经被修好的钢笔,又看看将霞帔完好无损放回原处的姑姑,表情饶有兴致:“这新钢笔,倒是和我那旧的很像”。

张茂渊斜撇她一眼,似乎没听出她弦外之意:“这块物件儿起码值十块钱,当铺一块钱就想打发我,自然不能让他占这个便宜。”

张爱玲好整以暇的笑笑,之前姑姑贱卖掉价值三千块的名牌手表,眼睛都没眨一下,到这块霞帔,倒是较真起价值来了。

不过她也很懂事的没戳穿姑姑,继续埋头写自己的小说去了。

张爱玲眼中的姑姑

世人都说张爱玲是个“怪胎”,但其实她骨子里还是个极为浪漫主义的人,张茂渊就不一样了,她非常务实。

张爱玲在文章中说,爱人在脖子上留下的那抹朱砂色是爱情;

张茂渊看后嗤之以鼻,直言那不过是毛细血管破裂罢了。

于是张爱玲在后来的文章里“吐槽”到:张茂渊女士是个对任何事情都极度理性到无情的人。

在侄女心里,张茂渊非常“别扭”。

她口口声声说不爱读书,偏又会把自己的小说读了一遍又一遍,读完还不忘来挖苦一句:“故事怎么如此不快。”

张爱玲觉得,姑姑不是不喜欢文人,只是在逃避某个人罢了。但具体是非,只有姑姑自己知晓。

张茂渊过过奢靡的富贵日子,也过过穷困潦倒的生活。

可不管生活再怎么大起大落,她都处变不惊的受着,仿佛她就是个局外看客似的。

但张茂渊也是个很有自尊心的人,她落魄的时候,从不联系富贵的友人,宁可变卖家产,也不愿向他们求助。

张茂渊和李开弟再次见面,已是多年以后。

1939年,张爱玲将去香港读书,张茂渊将侄女送去香港,又找到李开弟,托他帮忙照顾。草草一面,她便回了上海。

张爱玲在李开弟家中生活的那段时光,终于亲眼见到了姑姑一直不愿说,却藏不住的那段往事的主角。

李开弟是个非常负责的长辈,说话温吞,做事有分寸,给张爱玲的生活学业安排的井井有条。

她咬着笔尖想:难怪姑姑一直念念不忘。

兜兜转转五十年

1965年,李开弟的妻子生了重病,届时子女都不在身边,张茂渊听说以后,不远千里来到香港,以老友身份照顾她的起居。

弥留之际,夏毓智流着泪和张茂渊说出了一段话。

她告诉张茂渊,自己知道她和李开弟的过往,心里其实也知道,李开弟并未忘记过她。

起初她在意二人关系,但这些年过去了,二人未越雷池半步,甚至还在她临死之前照料她,她非常感动。

她还说,她知道这些年来张茂渊一直未婚,心中多半是还念着李开弟。所以她希望张茂渊可以在未来,替她照顾李开弟……

张茂渊听她说完,早已是泪流满面。

只可惜时局动荡,李开弟在特殊时期,度过了人生中最晦暗无光的那些年。

在最痛的那段岁月,年过花甲的李开弟无数次想了此残生,最后都被张茂渊拉了回来。

张茂渊并不比他过得好到哪去,但她比李开弟坚韧许多,她依旧是个坚定地务实派,坚信生活总会好起来。

那些年,张茂渊不顾闲言碎语,也不惧任何阻碍,义无反顾的陪伴在李开弟身边。

数十年的默默等待,就算是快石头也该捂热了。

更何况李开弟心中其实也从未忘记过张茂渊,只是家庭和道德的责任,让他不能表露心意罢了。

直到1979年,李开弟终于回归了正常生活,张茂渊也终于可以和李开弟光明正大的在一起。

这年年末,二人正式结为夫妻。

无论是李开弟的子女,还是远在欧洲的张爱玲,都非常祝福他们。

二人在亲人的祝福之下,举办了一个小小的仪式。

张茂渊从小盒子里拿出那块早已泛黄的霞帔,披在肩上,笑着看李开弟:“好看吗?”

岁月在她脸上刻满了皱纹,但此时的她,依然和初见时一样,笑颜如嫣,少女怀春色尽显。

李开弟鼻子一酸,连连点头:“好看。”

参考文献:

《姑姑语录》——张爱玲

0 阅读:49

人间史名人录

简介:一起学习,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