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烟火向星辰,所愿皆成真》,读完想家了

调皮的小文案 2024-02-27 10:46:29

“都说月是故乡明,可我想以后在满月夜时,我只会想到它。”

是呀,不恋家的孩子只有在“满月夜”时,才想家。

作为男性的我,似乎想家甚少,更谈不上乡愁。

我一心只想着在异乡打拼赚钱,脑子容不下其他情感,只是期待有一天能够衣锦还乡。这事实上跟古代大多数进京赶考的书生一样,也没啥本质区别——想法很饱满,现实更骨感。

所以在看林特特的这本生活散文集《烟火向星辰,所愿皆成真》时,我真的从作者有序优雅的文字中,读到青春与成长的热情执着,也在“家”的那些回忆中,狠狠共情了。

你瞧瞧,“这城市到处是成长的痕迹,随手拈起一个意象都能串起我的、我们的青春”。

这不就是在描绘我此时此刻在城市打拼的心情呀!

从大学毕业后,我就在这座陌生的城市工作,从一个懵懂少年到油腻男青年,我把全有活力的青春岁月都洒在这里。说是不恋家不思乡,不如说是把这座城市当成是自己的第二故乡了。

林特特在书中说道,“我对着一条路列清单,列我究竟在思念什么,思念的能否在另一个城市复刻。其实,所谓生活秩序,还原一下,不过就是一张清单、一些数字。”

我的小心思仿佛被她三言两语给戳破了。

确实,我在异乡打拼的时候,在陌生的城市里找到家乡的各种替代——知根知底的朋友,熟悉的巷道,烂熟于心的景点……

当然,以往我自诩为适应能力超强,能很快融入工作所在地,生活跟以往没有什么不同。结果是,我被作者嘲笑了:“人要多了解自己,才能满足自己;人要多清楚生活秩序具体是什么,才能时刻重建生活秩序。”

中国上下五千年,已经把乡土气息渗入所有华夏儿女的骨髓,恋家反而成为最普遍的情感需求,只不过我们的文化足够内敛,不懂得去表达思念。

这种恋家思乡之情,不分男女,更不存在不恋家的人,有的只是你没有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赚钱的事情上,待到深夜月圆之时,我们怕是在思乡心切下,流两行清泪。

不过我们对比古代的诗人,有了更先进的沟通方式,不用“举头望明月”,更不用“每逢佳节倍思亲”,就在平日里,就能通过手机与家人视频通话,慰藉思亲恋家之情。

“此心安处是吾乡。既然选择了终生都是异乡人,安这件事,就只能自给自足。要好好享受人间烟火。

毕竟,每一个吃饱了撑的日子,都值得纪念;每一个吃饱了撑的日子,都值得期待。”

既来之则安之,我在林特特的文字中,感受到坚守的勇气和力量。

书名《烟火向星辰,所愿皆成真》虽俗气,但也传达了一种美好祝愿:希望每一个漂泊者都能带着遥望理想的希冀向星辰点燃一支烟火,找到坚守的勇气和力量,所愿皆可成真。未来璀璨,星河闪耀。

0 阅读:6

调皮的小文案

简介:观社会百态,品人间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