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拉小手!海洋科普进校园,点燃少年强国梦

半岛都市报 2024-05-25 17:20:26

半岛全媒体记者 郑成海 通讯员 马桂山

5月25日至6月1日是全国科技活动周,主题为“弘扬科学家精神 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山东海事局、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山东省教育厅、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航海学会联合在济宁市鱼台县深入开展为期一周的水上安全知识进农村进校园和“大手拉小手海洋科普报告汇”科学家巡讲活动。

5月24日,“我们的海洋强国梦”“虚拟仿真 VR看海洋”“海权和海上丝绸之路”“水上安全与防溺水”四场讲座在鱼台县中小学校同时开讲。本次系列讲座的授课师资全部为科学家和海事科普专家。

“强于世界者,必盛于海洋。历史证明,海洋是决定世界强国兴衰的根本原因。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遭受了无数的屈辱,海洋强国梦是中国几代海洋人的梦想……”中国海洋知名科学家、中国海洋大学刘洪滨教授结合长期以来对海洋科学的研究实践和一个个让人感动振奋的海洋开发案例,让孩子们在一个小时的讲座中全神贯注、兴趣盎然。这场精彩的讲座既有海洋科普知识的传授,又有“海洋强国梦”民族精神传承,承载了科学家对中国下一代建设美好祖国、实现海洋强国梦的殷切期盼。在场的师生们更是对75岁高龄仍然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的科学家肃然起敬。

蒲公英科普名师、虚拟仿真教学科普专家国锋教授的互动沉浸式体验讲座,将VR技术与海洋科普知识相结合,让孩子们通过VR技术实景体验中国海洋的科技奥秘。

中国航海科普大使、航海科普专家、董家口海事局四级高级主办马桂山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地对中国古代海权和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历史进行了讲解,让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民族自豪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同时结合青岛针路航海博物馆的珍贵展品,充分点燃了孩子们对海洋的梦想。

海事专家志愿者结合《泰坦尼克号》《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经典电影,向学生讲解船舶遇险逃生、水上求生、乘船须知等安全常识和航海科普知识,并通过情景模拟和贴近生活的案例,教授学生在水上遇险时如何正确自救和施救。一堂科学实用、趣味性极强的水上安全课,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青岛针路航海博物馆还带来了“海权和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专题展览,让学生零距离触摸那些尘封己久的精美航海器物,仿佛带领大家穿越历史回到大航海时代,大家被那一件件珍贵的历史展品和它背后的故事所震撼、感动,为生生不息的航海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感到骄傲和折服。

本次科技周活动由山东航海学会、青岛海事局、董家口海事局、鱼台县委宣传部、县科协、县教育和体育局、县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融媒体中心、县下派办、滨湖街道等共同承办。科技周期间,计划在全县开展讲座20场次,同时进行线上直播,覆盖全县中小学校。科学家、科普专家与学校大手拉小手,为偏远地区的师生带来科普盛宴,点燃孩子们的海洋强国梦、科技强国梦。

据介绍,自2014年山东海事局、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山东省教育厅联合发文开展山东省水上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以来,累计开展活动3000余场次,培训学生36.5万余人次。10年来,山东加强顶层设计,集合交通、海事、海洋、救助专业资源,链动教育、文旅、科协等多方力量,持续开展水上安全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建立集水上交通安全知识教育、自救互救实践、蓝色国土教育、涉水涉海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中小学生水上交通安全教育体系。数据表明,山东省水上安全教育成效显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