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大了!女子叫120急救,120却拒绝帮抬病人:没义务,抬不了!

虎大王 2024-02-25 22:42:33

生死关头,每一秒都像年。

亲人病重,急忙拨打120,心急如焚等待救护车的到来。但当救援之光终于出现,却告诉你“抬病人不是我们的义务”。

这一幕,不就像是临门一脚被绊倒,希望瞬间化为泡影?“我们腰间盘”、“没这项义务”,这样的话,是不是让人感到一阵寒意,仿佛冰冷的现实给了一个响亮的耳光?这不仅仅是关于生命的抉择,更是人性的大考。

在黑龙江嫩江,一位女士因家中老父亲突发疾病急需救治,于是拨打了120求助。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救护车到达现场后,出诊人员竟然表示无法帮助抬病人。这位女士之前也有过呼叫120的经历,从未碰到过如此情况,一时间,她感到既震惊又无助。

面对女士的质疑,两名救护人员却是态度冷淡,一副无所谓的模样,声称“我们腰间盘有问题,没有这项义务”。

显然,这样的借口和理由让人难以接受。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家中只有女士一人,无力抬起重病的父亲,她的无助和绝望可想而知。

随后,当女士提出想要换一家医院时,救护人员却告知,虽然可以离开,但需先支付60元的出诊费。这一要求无疑是雪上加霜,让原本就处于绝望中的女士更加生气和无助。

她事后表示,其实楼道有电梯,并不需要太多人力,只要将担架和推车拿上来即可,然而,救护人员连这最基本的帮助都不愿提供。

这不仅仅是关于一个救护团队的不作为,更深层次地反映了社会在面对紧急、生死关头时的冷漠态度和制度上的缺失。

救护人员的拒绝行为,直接违背了公众对急救服务的基本预期和信任。在大众心目中,急救人员象征着希望和生命的守护者,他们的每一个行动都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安危。然而,当“我们没有这项义务”成为他们拒绝提供帮助的理由时,这种信任和期待瞬间崩塌。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面对紧急情况下的求助,即使是出于人道,也应当尽力提供帮助。特别是在这位女士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救护人员的冷漠不仅没有体现出应有的同情心和职业道德,反而让人感到深深的失望和愤怒。

许多网友表示无法理解和接受救护人员的行为,认为这完全违背了医疗救援的初衷和人性的基本善良。他们认为,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帮助是基本的人道义务,更何况是专业的急救人员。

也有少部分人试图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这一现象,他们认为可能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压力或规定,导致救护人员无法提供额外的帮助。

然而,这种解释并没有减轻公众的愤怒,大多数人仍然认为,在面对生命安危的关键时刻,提供尽可能的帮助是每一个医疗工作者的责任,也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互助和关怀。

这起事件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个别救护人员的冷漠态度,更反映了当前急救体系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这可能源于对急救人员职责范围的不清晰定义,也暴露了社会对于急救知识普及和人文关怀教育的缺失。

急救服务的本质是在紧急情况下救助患者,确保其能够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然而,当“不属于职责范围”成为拒绝提供帮助的理由时,这种定义显然与急救服务的初衷背道而驰。这不仅影响了急救效率,更重要的是,损害了公众对急救体系的信任和依赖。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这种冷漠的行为也反映了当前社会对于人文关怀和同理心的缺失。在面对生死关头的紧急情况时,提供帮助不仅是职业道德的要求,更是体现人性光辉的机会。如果社会能够更加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和培养,相信每个人在遇到类似情况时都会本能地选择伸出援手。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无助、绝望、冷漠与责任的交织。女士面对病重的父亲,她的焦虑和无助,是每一个有亲人的人都能感同身受的。而救护人员的拒绝,更像是在寒风中被浇了一身冷水,让人心寒。

在这个快节奏和高压的社会中,我们似乎逐渐忘记了,面对弱者和需要帮助的人时那份本能的善意和温暖。

急救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它更是一种承载着深厚人文关怀的职业。在紧急情况下,一点小小的帮助,可能就是救命的稻草,更是对家属无比重要的心理支持。因此,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完善的制度和规范,更需要每个人心中那份最基本的善良和同情心。

生命不应被冷漠对待,每一次伸出援手,都是对人性的最好诠释。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制度的缺失和人心的寒冷,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改变的可能和希望。

毕竟,在人间,温情和善意,才是最不应该缺失的。

你怎么看?

0 阅读:337
评论列表
  • 2024-02-26 15:06

    这么神奇?我广州的120都是医护抬的,家属派一人跟车,从来没听过不去抬病人的。。。

  • 2024-02-27 08:46

    自己能动,还要救护车干嘛,自己不就去医院了吗?

虎大王

简介:虎大王分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