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有十四子,可最后为何偏偏是第九子李治承继大统?

宝藏男孩爱剪辑 2023-10-21 11:36:01

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李世民一生当中共有十四个儿子,也就是说,他在立储这件事上可以有十四个选项,可到最后,为何偏偏是第九子李治承继大统?

唐太宗的十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李承乾;次子李宽;三子李恪;四子李泰;五子李佑;六子李愔(yin);七子李恽(yun);八子李贞;九子李治;十子李慎;十一子李嚣;十二子李简;十三子李福;十四子李明。

唐太宗

这十四个儿子当中,次子李宽、十一子李嚣、十二子李简早年夭折,自然也就失去了承继大统的资格。

剩余十一子当中,可以依照第九子李治的年龄为分水岭,据史料记载,唐高宗李治于贞观十七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这一年,李治年仅十五岁,离古代加冠的年龄还差五年,放到现在,也只是刚刚初中毕业。

而古人普遍认为立幼子为储君,容易动摇国本,再加上李治被册立为皇太子后,并未犯下任何不可饶恕的过错,所以说,在李世民重新册立皇太子时,由于年龄问题,第十子李慎、第十三子李福、第十四子李明自然也就失去了承继大统的资格。

李治剧照

剩余八子当中,第五子李佑、第六子李愔与第七子李恽妥妥地属于纨绔子弟,无所事事,只知享乐,其中第五子李佑于贞观十七年,也就是唐高宗李治被册立为皇太子的这一年,因叛乱被杀,以唐太宗李世民的英明神武,自然不会让第五子李佑、第六子李愔与第七子李恽承继大统。

剩余五子当中,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与九子李治是一母同胞,其生母均为长孙皇后,也就是古代比较看重的嫡子,而古代有种说法叫做: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也就是说在没有嫡子的前提下,才轮得到庶子继承,所以说,由于身份原因,第三子李恪与第八子李贞自然与皇太子之位失之交臂。

李恪剧照

这里说一句题外话,第三子李恪与第六子李愔,其生母为隋炀帝的女儿,虽然第三子李恪文武双全,可唐太宗李世民好不容易才从隋炀帝手中夺得江山,恐怕也不会真的想立隋炀帝的外孙为接班人吧。

剩余嫡子三人当中,长子李承乾,其名字中就隐含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再加上其嫡长子的身份,所以,在李世民登基那年,李承乾就被册立为皇太子,当时,李承乾年仅八岁,而据史料记载,成年后的李承乾留恋女色,加上其腿脚不便,每天都担心自己的太子之位不保,可这并不是他失去太子之位最大的原因,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李承乾被废呢?

李承乾剧照

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不是在李渊去世之后当的皇帝,而是在玄武门之变中弑兄杀弟后,逼李渊退位才得以坐上皇位,而李承乾也想学一学唐太宗李世民,想要尊唐太宗李世民为太上皇,于是,伙同自己的岳父侯君集造反,但最后却没有成功,只能被贬为庶人,后于贞观十九年去世。

李泰剧照

至于第四子李泰,一直有与李承乾争夺太子之位的野心,当李承乾被废后,李泰觉得论资排辈也该轮到自己的头上,可在唐太宗李世民一次试探当中,李泰为当上皇太子,竟然有杀子之心,并承诺自己即位后会立自己的弟弟李治为储君,虽然说,唐太宗李世民自己弑兄杀弟,但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儿子手足相残,更何况是父子相残,所以,最后李泰被幽禁,郁郁而终。

李治剧照

由此可见,唐太宗李世民立李治为皇太子也是迫不得已,其一,当李承乾与李泰相继倒台后,唐高宗李治也就顺位为合法的首位继承人;其二,李治此人不会做出那种手足相残的行为,而为保全自己其他儿子的性命,准则李治承继大统显然再合适不过,可到最后,唐高宗李治却没有把李唐江山看牢,反倒被自己的媳妇武则天改唐立周,令人唏嘘。

本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具有任何参考价值,不当之处烦请批评指正。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私信或评论区留言,火速删除!

1 阅读:379
评论列表
  • 2024-01-31 07:54

    你先看嫡子几个,太子被废,魏王李泰(也就是康熙庶长子要学得)野心勃勃被太宗排除,还真得晋王李治

宝藏男孩爱剪辑

简介:宝藏男孩 喜欢分享精彩内容 感谢各位若侵权请联系秒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