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机务段位于黑龙江省绥芬河市,绥芬河是中国对俄贸易的重要口岸,该机务段承担着中俄边境铁路运输的相关任务,距离中俄边境线较近。


1898年,沙俄开始修建中东铁路绥芬河段。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绥芬河成为连接中俄两国的重要通道,绥芬河机务段的前身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当时主要是为了满足中东铁路的运营和维护需求。1923年,参加过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共产党员胡玉忱来到绥芬河机务段,成为一名修车工人。1925年,胡玉忱在绥芬河铁路地区建立了党支部,在绥芬河机务段发展地下党员,开展革命活动。
1945年,苏联红军接管绥芬河站,将绥芬河站部分铁路改为宽轨,并配备苏联铁路车务、机务、车辆、工务、电务人员管理。1946年,牡丹江铁路管理局成立,绥芬河站由牡丹江铁路管理局管辖,机务段的管理也逐步纳入中国铁路的体系。1948年,牡丹江铁路管理局撤销,绥芬河站划归哈尔滨铁路管理局,绥芬河机务段在这一时期经历了管理体制的调整和变革。
新中国成立后,绥芬河机务段承担着运输中苏战略物资和进出口货物的重任。随着铁路运输需求的增长,机务段不断发展壮大,在机车设备更新、人员培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89年8月,四方机厂研制生产出“东风”5型电传动宽轨口岸机车,在绥芬河机务段投入运营,结束了该段建段73年无内燃机车的历史。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俄贸易的不断发展,绥芬河铁路口岸的运输量不断增加,绥芬河机务段的业务也日益繁忙。机务段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2022年,中车戚墅堰制造的HXN5B2007、2008机车专门为绥芬河口岸调车作业进行改造,用于绥芬河南场的宽轨车厢调车作业。同时,随着铁路技术的不断进步,绥芬河机务段也在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作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