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五钠厂,曾经是世界第三,亚洲第一洗调剂生产基地

玉箫苒笔记 2025-04-21 16:13:14

在滇池边上,有一片用红砖砌成的老小区,每栋房子都透着岁月的痕迹,让人不禁联想到过去国营厂的家属楼。虽然没在国营厂上过班,也没住过这种职工大院,但可以想象,住在这里的工人们一定有着我们普通人难以体会的滋味。也许是满足,也许是煎熬,人生不就是这样吗?不过,能在这样的地方生活,他们一定曾感到过幸运。

依兰洗衣粉在西南和华南一带家喻户晓,提起它人们自然会想到依兰集团。但很少有人知道,依兰集团的前身其实是五钠厂。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家逐步调整了国有工业体制,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大批国企转为民营,企业的原有体制也随之改变。鲜为人知的是,五钠厂曾是轻工部直接管理的央企,是名副其实的国有企业。

昆明五钠厂建于1980年代,全名昆明三聚磷酸钠厂,简称五钠厂,是中国轻工业部直属企业。它是国家“六五”计划重点项目,专门生产三聚磷酸钠,为洗涤剂行业提供原料,曾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洗涤剂原料生产基地。1991年划归地方管理后,五钠厂成为云南省内屈指可数的大型企业之一。

经过多次重组,依兰洗衣粉最终成为中轻依兰,并于2005年整体加入云天化集团。这款洗衣粉曾经在云南、贵州、广西以及老挝、缅甸等地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要不是后来市场上出现了假冒伪劣产品,依兰洗衣粉在这些地区绝对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龙头。

那栋红房子承载了太多往事,墙上的横幅让人心情沉重。"灵活就业"四个大字格外醒目,却让人百感交集。记得以前总说"再就业",如今却换成了这个新词。回想1997到2007这十年,工厂改制让大批工人丢了饭碗,"再就业"成了热门话题。要是那时候有现在这么发达的网络,这个词恐怕能在热搜榜上挂好几年。

体育场是员工们锻炼身体、举办运动会的地方,有时也会用来召开动员会。副领导在台上念完稿子,下面的人开始鼓掌。如果掌声不够响亮,领导就会使眼色。要是谁不鼓掌,不仅升职没戏,连年终奖都可能泡汤。在那个讲究人情关系的年代,工厂里会溜须拍马的人往往能省下好几年的打拼功夫。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家就在河边,要说不会游泳,那可真是丢人。也不知道是啥老规矩,反正我们那会儿去河边玩水,都是男的一堆,女的一堆,各玩各的,互不掺和。有一年暑假,我去城里姑父家住,天热就去游泳池凉快,没想到城里游泳池不分男女,我臊得赶紧跑了。记得98年村里组织老人去海边玩,大家都下海泡水,海边有不少漂亮姑娘,几个老头愣是蹲在水里不敢站起来,后来才知道他们是没见过这场面,身体不争气,怕被人看见丢脸。至于五钠厂的游泳池,不知道以前是不是男女分开的,不过以五钠厂职工的素质,应该不会闹出啥乱子。

五钠厂像许多老牌国企一样,配备了食堂、宿舍、体育场、俱乐部和子弟学校,为了方便职工与亲友联系,还设有邮局,为了方便金融交易,还开设了银行。最让人羡慕的是职工子女,他们不必担心成绩好坏,成绩好的可以上大学,前途光明;成绩不好的中学毕业后上职校,然后回到父母的单位工作。而我们农村人则不同,即使书读得再好,往往因为家境贫困,初中阶段就不得不辍学。农民和工人阶级,或许从一开始就处于劣势。

进入21世纪后,五钠厂经营状况每况愈下,随之而来的是一波裁员潮,工人们为了谋生不得不背井离乡。曾经热闹的银行变成了小商铺,邮局也搬离了原址,连居民常去的游泳池都停业了。虽说电影院的关闭可以归咎于新媒体的冲击,但当邮局、银行、影院、泳池这些场所都相继关门后,留给人们的就只剩下对往昔的怀念了。

五钠厂一路走来,经历了多次改革和重组,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挣扎求生,这或许是许多老牌国企的共同命运。不过,相比那些已经关门大吉的老国企,五钠厂算是幸运的,毕竟背后有云天化这样的大企业撑腰,还有不少忠实消费者一直支持着他们的依兰洗衣粉。这篇文章写得有点杂乱无章,就当是练练手,还请大家多多包涵。

0 阅读:27

玉箫苒笔记

简介:玉箫苒笔记